雄安旧时风物之二十四 打灯笼,放鞭炮,三十儿晚上闹一闹
我们雄县人大多跟除夕不叫除夕,叫大年三十儿,既使那年腊月是个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最后一天也叫三十儿,是又九又三十儿。以前大年三十儿晚上,就是大家说的除夕夜,是孩子们一年中最高兴最幸福的时刻。首先这天晚上吃得好,虽没现在的年夜饭讲究,但最起码有大白面馒头、熬肉菜,肉足饭饱,还可以出去打灯笼、放鞭炮。更开心的是这天晚上可以撒开了玩,既使犯点错误,为了取个吉利,大人们也不会打骂孩子的。如此幸福的时光,当然让孩子们无比盼望。因此,一到腊月二十三小年,我们这些孩子盼望过年的心情就愈发迫切,天天嘴里唱着:“糖瓜祭灶,年下(方言,指正月的上半月)来到,闺女买花,小子要炮。打灯笼,放鞭炮,三十儿晚上闹一闹。”
那时三十儿晚上,大人们忙着包初一起五更(jing)的饺子,孩子们在外边撒了欢地玩。黑了一年的街道,终于亮起了稀稀落落的路灯,人们感觉豁亮了许多,我们这些孩子们玩起来也方便了许多,村里大街上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大多数孩子都已经穿上了过年的新衣服,女孩子和年龄小的男孩子打灯笼,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一边打灯笼一边放鞭炮。
那些灯笼都是大人们亲手给做的,一般都是用一个木板做底,上面固定一个倒置的长“U”形铁丝,再用铁丝或竹子条窩一个罩,糊上彩纸,罩到木板上,露出“U”形铁丝上方,在上方栓一小绳,再栓上一木把儿,在木底钉一钉子钉透,把小红蜡烛固定在钉子尖上,点着蜡,一个漂漂亮亮的小灯笼就可以打出去玩了。大家往往是一边打着灯笼还一边喊:“打灯笼照照,一年更比一年好了(liao)。”由于小蜡烛不稳,或火苗太大,把灯笼纸烧着了的事,经常发生,一旦灯笼纸烧着了,赶紧改口喊:“灯笼灯笼燎(烧)了(liao),一年更比一年好了。”小孩子也知道讨个如“碎碎平安”一样的吉利。也有家长手巧的,把灯笼做成汽车形状,安上轱辘,可以用绳子拉着走,让我们羡慕不已。但这车型灯笼也有很大的缺点,村里大街“路况”太差,坑坑洼洼,车里的小蜡烛不时倒下,把灯笼烧成了骨架,没办法,赶紧拿回家,“钣金喷漆换棚子”。我大叔是个木匠,还是个玻璃匠,那时给全村打装修(装修房子),安玻璃。记得有一年,大叔用平常攒下的小块玻璃,给我做了一个玻璃的灯笼,灯笼的边上都粘上了剪出牙子的红纸条,四面玻璃上贴上了剪纸,漂亮得很,着实让我在众多小伙伴中牛气了一把。更让我喜欢的是这样的小灯笼不怕蜡烛燎着,一晚上都不用换灯笼纸,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三十儿晚上更让我们男孩子着迷的是放鞭炮。那时,雄县县城年前有几个大年集,年集上有专门卖鞭炮的炮市。我们早早就磨着家里的大人,给买鞭炮,大人耐不住孩子磨害,离过年还有几天就把各色鞭炮买齐了。我们孩子得到的是几挂小鞭炮,我们叫它“小红鼠”,就像现在的大地红似的,但比大地红还略小,既使这样也把我们高兴坏了。同时买来的还有黑香,如筷子般粗细,给鞭炮点火用的。这种黑香点着之后,过一会就得用嘴吹一吹,防止它灭了。可惜的是,我们每个孩子拥有的鞭炮数量都有限,谁都舍不得一下子拉(放)一挂。都是打开一挂,拆下几个或十几个,掖到衣服口袋里,一个一个地放,过过瘾而已。三十儿晚上就可以奢侈一下了,把一挂拆散,几个衣服口袋装满,可以足足地过回瘾。因为三十儿晚上可放的鞭炮多,我们往往就玩出一些花样来,不再满足于老老实实地过过瘾了。把小红鼠点着之后,专门向着小姑娘们的小灯笼扔,小姑娘们惊吓之下,往往就有的小灯笼倒了,烧着了起来,在小姑娘们的哭骂声中我们一阵阵坏笑。有时还会在大家面前逞能,用手拿着鞭放。燃放前先把药信儿捻开,抖去一部分药,为的是让药信儿燃烧得迟一点,点着药信儿之后,把手高高举起,嘴里还念念有词:“小钢鞭儿(我们对小红鼠的另一种称呼)不崩手,崩手也不疼啊。”紧接着就是小钢鞭清脆的爆炸声。其实还真崩手,麻麻的,也有些疼,只不过假装轻松,逞能而已。
后来,年龄大一些了,放的鞭炮也个大了,发废发得也出圈了,崩瓶子盖,崩盆儿,崩碗,崩瓶子……崩的东西多了,还崩过……不说了,说不出口,谁崩过,谁知道啊。
现在三十儿晚上没人再上街打灯笼了,因为人们的娱乐方式太多了,都比打灯笼更吸引孩子们。鞭炮也越来越多的地方禁放了,一个没有声响的春节,年味是不是有些寡淡呢。
作者 :周永战,雄县人民法院,13931378578。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原创文章。
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致力原创,创作独一无二的内容,推送有态度、有价值、有营养的话题。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