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旧时风物之六十三 运输重器小推车

周永战 雄媒社 2021-04-16

小推车是我少年记忆中最常见的运输工具,那时几乎家家都有,运粮运柴、赶集上店都用得着,说它是当时的运输重器,实至名归,一点都不夸张。


那时的小推车有两种,一种是小鬼头车,一种是小平头车,材质一般都是硬杂木的,结实耐用。


小鬼头车由上排儿(车身)和下胶儿(胶皮轱辘)两部分组成,平时分着存放,用时才组合在一起。小鬼头车正面看是一个“凸”字形,看平面形状像一个短粗的甲壳虫,有点流线型的意思,中间一个方形凸起,更像一个鬼脸儿,这可能也是它名称的由来。轱辘上有两个榫状物(有的地方称之为“鳍儿”),车身凸起的下方几乎中间处开有两个卯眼儿,用于上排儿、下胶儿的组合,组合后车轱辘的一半正好嵌入车身的凸起中,结构颇为合理。平时不载重时,两手抓起车把,推起来就走,如果载重,那就得在车把上挂上车袢儿。车袢儿一般都是一条布质的宽长条,两头有铁钩,车把上有铁环,挂好,搭在脖子后和双肩上,就可以用力了。

那时,生产队在地里分秫秸、棒子秸之类的柴禾,在场院里分粮食,大家都是用小鬼头车推回家。记忆最深刻的是用小鬼头车推柴禾,那青不愣(色青而未干)的秫秸个子、棒子秸个子,死沉死沉的,顺着捆在小车上,那柴禾装得比人都高,硬生生的推回家,现在想想都觉得让人佩服。还可以在小鬼头车的两边绑上花筐,运山药、土豆、萝卜这些块状物,运一袋一袋的粮食面粉就更不在话下了。


记的那时父亲到集市里买卖东西也好,还是串亲戚也好,有时也推着那辆小鬼头车。每次走到半路,父亲总说小车上的东西一边轻一边重,不平衡,然后把我抱上小车的一边,既使小车上没有重物,父亲也得找理由把我抱到小车上,有时车上没地方了,干脆就让我坐在小车中间的凸起上,实际上这是父亲怕我走累了。现在想起来,坐在小车上,听着小车吱吱扭扭的声音,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


小平头车车身和轱辘是一个整体,因为车身上面有一个可拆卸的木簸箕,我们习惯叫它小簸箕车,类似现在大家常用的铁质小垃圾车。小平头车的主要作用是运土运肥。无论是描(借用字,施肥之意)庄稼,还是施底肥,都得用平头车把肥料从路边运进地里去。


实际上,我见到的小平头车最辉煌的时刻,是垫庄户坡(房基)和挖海河(我们那里跟治理河道都俗称“挖海河”)。那时村里谁家盖房子,先得垫庄户坡,垫庄户坡全靠乡里乡亲的壮劳力助工帮忙。开工时十几辆甚至几十辆小平头车,装满了土,来来往往煞是热闹。在上坡处还会有人拿着带铁钩的绳子,小车来了,勾住前面,助一臂之力,这叫拔挂。偌大的一片庄户坡,一群生龙活虎的壮劳力一两天的时间就垫得有模有样了。主家只需炖锅大菜,蒸些馒头,熬锅稀饭,大家吃得饱饱的就可以了。碰到条件不好的人家,既使没肉,不是净面馒头,人们也不会挑剔,照样实打实地卖力气,乡里乡亲的,谁家短得了有事,互助互爱是应该的。


最壮观的场面是“挖海河”,一个公社,甚至几个公社的壮劳力和平头小推车占满河道,装车的、推车的、拔挂的,干得热火朝天,用当时的词儿说,真是车轮滚滚,争先恐后,一派繁忙景象啊。那场面只能说壮观!


时代在进步,在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大潮中,小鬼头车、小平头车早已成为历史了,它们的实物也难得一见了,它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也只留存在记忆中了。

 

作者:周永战,雄县人民法院,13931378578。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原创文章。


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致力原创,创作独一无二的内容,推送有价值、有趣味、有营养的话题。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