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旧时风物之七十三 秋天“美味”正当时

周永战 雄媒社 2021-04-15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当然美好,可童年的我们更喜欢秋天。因为春天太干,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只有秋天阳光明媚,凉风飒爽,好不怡人。更重要的是,秋天有许多应口的“美味”。


秋天,露水下来了,这时的茄子生着吃才好吃呢。清晨时分带着露水的茄子,对我们来说无疑就是上好的“水果”。到菜园子里,偷偷摘一个,不用削皮,不用水洗,用手擦擦就吃,甘甜爽口。记的那时候我们老家一带都时兴种圆茄子,而且分黑袍(皮)的、红袍(皮)的两种,生着吃,红皮的更好,它的瓤暄腾而白,甜度也更高。那时偷茄子吃也讲究,太嫩了不行,还没开瓤儿,艮而无味;老点了,吃着辣气;只有不老不嫩的才爽口,这可考验了我们这帮孩子的眼力。

这个季节黄瓜渐近败落,在破败的黄瓜架里找到一两根嫩黄瓜钮儿,那当然是口福不小了。真找到了,得几个小伙伴抢着吃。



那时地里有一种小野果子,大家都叫它小野茄子,果实一嘟噜一嘟噜的,深紫色,圆溜溜的,个头比黄豆略大,喜欢长在堤坡上、渠沟旁,荒地里。秋天正是其果实大面积成熟时,找到一棵,我们几个小伙伴自然是欢喜鼓舞,一拥而上,揪下来就往嘴里填,味甘而多汁,比菜园子里的大茄子可口多了。有时还会在地里找到一两个落(lào)瓜蛋子,没准还熟透了,那可真是好运气了,可遇不可求啊。

俗语常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果真如此,深秋季节,蚂蚱好逮多了。这时雌蚂蚱,都大着肚子,带着籽,飞不高,蹦不远,跑不快。更何况,有的蚂蚱尾巴正钉在地上在产籽呢,人去了都一动不动,我们当然也就“唾手可得”了。这得益于蚂蚱的一个习性,产籽得产到地底下,而且产籽时还专门爱找土硬的地方,比如道边上、地边上、垄沟旁。听大人说,产完籽的蚂蚱时间不长就会死掉的,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这么容易到手的美食我们当然不会放过,不一会一人就能逮好多。逮蚂蚱时,撅一根谷谷扭儿(狗尾巴草),把逮到的蚂蚱一个个从后脖子处串到谷谷扭儿杆儿上。回家时,提溜着几串蚂蚱,心里别提多美了,盐水炉蚂蚱、灶火烧蚂蚱的味道似乎已飘到了面前,感觉肚里的馋虫都动起来了。还有一种蚂蚱,我们称之为“担长(dànzhang)”,跟前面所说的蚂蚱大小差不多,但体态修长,后腿也长,头尖尾尖,脑袋像一个锐角,多为绿色,少数土黄色,也是我们捕捉的对象,因为它的味道和我们所谓的蚂蚱没什么差别。


回到家里,也许妈妈的盖锅板下面就有香喷喷的青毛豆叫或青红豆。那时人们舍不得糟践粮食,割豆子时,碰到的还没熟的豆角,都揪下来,多了做饭时蒸在锅里,不多时放在盖锅板和盖垫之间,一嘘(用热气馏)就熟了,或者埋在没了明火的灶灰里烧一会就熟了,吃起来都香喷儿喷儿的。


小时候爱过秋天,还真是有原因的。说着说着都馋了,趁秋风正爽,该抽时间得回趟老家了,也许有口福吃上这些美味呢。

 

作者:周永战,雄县人民法院,13931378578。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媒社”(ID:xaxqhot)原创文章。


媒媒社(ID:xaxqhot)立足雄安,面向京津冀,致力草根原创,每天都有全网独一无二的内容。诚邀各地写手加盟,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