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特高压、储能与智能电网是完成电力大转型三基石

知勇 储能头条 2022-07-27

编辑 | 国际能源网

今年9月以来,从资本市场到街头巷尾,最火的话题“电”。
未来怎么能既让火电“后退”,又满足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呢?在“碳中和”的长期政策指引下,火电的规模会逐渐减少,释放的容量份额逐步被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这时候问题也出现了,在这个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光伏、风能发电的闲歇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电力系统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是必由之路。
短期的限电难以彻底解决
相比发达国家目前大约1%-2%的平均经济增速,中国超过5%的经济增速还将维持较长时间,叠加电气化驱动和“双碳目标”,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显著高于GDP增速。
但从供应端来看,在严控煤电装机背景下,新增装机减少,又要面临老旧机组逐步淘汰,煤电的供应显然无法满足用电量的增长,水电资源受到地理因素限制,难以继续大规模发展。毫无疑问未来的电力增量落在风电、光伏头上,与此同时,风电、光伏还要更进一步替代煤电的市场份额。
光伏一碰到雨雪天气就无法出力、风电在没风的时候也转不起来,它们是典型的“靠天吃饭”。截止2020年,风电、光伏的装机占比已经达到24.3%,但是去年全年的发电量占比只有9.5%,相反火电是可以24小时开机。显而易见,用不稳定的电力代替稳定成熟的电力,很难做到平稳过渡,一旦前者发生点意外,就会再次出现东北拉闸限电的情况。
纵观全球能源转型过程,缺电、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等问题不是个别现象。离我们最近的案例便是德国:由于弃核脱煤政策使得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大幅上升,但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风电和光伏发电存在明显的供需缺口,因此导致德国的电价大幅抬升,同时电力进口量也大幅抬升。
因此,用电的供需紧张将可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


2020年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情况,资料来源:2021中国电力发展论坛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对于此次的缺电,市场讨论的落脚点主要还在拉闸、挖煤、进口等方向上,本质上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权益之计,我们更应该看到重构电力系统,是更底层的抽丝剥茧。
我国的传统电力系统是围绕火电厂、水电的特性建设的,随着风电、光伏的上网比例提高,传统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很难与之匹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应运而生。其实早在今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被重点提及,按照国家电网的规划,未来五年将投资超过2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
而以下三个方向,又显得尤为重要:
1) 继续加快特高压建设
由于我国的火电和水电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但用电却在东部,决定了我国电力远距离跨省输送的格局。早在1999年,我国就提出西电东送,将西北地区的水电和火电输送到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等地区,不过那时候的电压等级低导致输送容量小、损耗大。
从2004年开始,国家电网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概念。所谓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技术优势。
从2009年我国建成世界上首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开始,特高压的建设一直作为电网建设的重中之重。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14交16直”共计30条在运特高压线路。按照“十四五”的规划,期间将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投资约7000亿元,特高压建设将迎来第二轮建设高峰期。
今年以来特高压指数累计涨幅达39.22%,其中特变电工、四方股份、思源电气等特高压概念股相继在9月初创下历史新高。

 国家电网在建在运特高压工程示意图,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官网
2) 储能技术提升电力调节能力
由于电能即发即用,无法直接储存,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挑战就是新能源的间歇性。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主要靠储能。
储能的形式多样,目前装机量最大的是抽水储能,占比达89.26%,其次是电化学储能,占比9.2%。与新能源发电装机相比,储能的规模还微不足道,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5.6GW,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之下,储能行业的发展将迎来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锂电储能凭借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响应时间更快、适应场景丰富等特点,已经成为新型储能的主流路线。国内锂电储能占新增电化学储能的比例从2017年51%上升到2020年的的99%。
今年7月23日,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未来五年装机规模将扩大10倍。今年年初,宁德时代和永福股份已经达成储能领域的深度合作;另外,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光伏龙头也开始布局储能。
最后讲讲氢储能,虽说现阶段还处在商业化早期,但随着氢燃料电池成本的下降,长周期、大规模储能前景最大的可能还是氢能,比如夏季光伏出力高峰,电力充沛的时候,便可以通过光伏制氢来大量储存,待冬季雨雪天气通过燃料电池发电并入电网。
3) 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好像电力系统就是大老粗的基础设施,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了解过国内的电力输配系统你就不会这么想,而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对电力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其发电端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都会大大降低。
因此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革命,电力系统的复杂度将会成倍增加。这样势必要求新型电力系统具备更精准、更快速的控制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势在必行。当前大家开始关注的标的包括国电南瑞、许继电气、杭州柯林等智能电网企业。
由于电网智能化改造仍处在早期,未来这个领域可能出现更多的新的名字,成为孕育专精特新的又一沃土,值得重点关注跟踪。
来源:锦缎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