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皈依三宝后,这六点很重要

2017-04-17 祈竹仁波切 老九读佛

第一点是对应于佛宝的。

 

因为皈依了佛宝,我们不应该再皈依天界的神,或者土地、鬼、龙等等。你可以去供养一下,但供养时的心态应该是“这个请你吃,这个请你喝”,而不是去依止。依止是指“我今生所有的幸福,我未来生所有的前途都付托给你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去依止龙、神、土地等等就违反了皈依三宝的戒条。如果我们仅仅去供养,并不会违反皈依。

 

供养的意思是说“这里有一些好的饮食等供品,如果你愿意的话就帮帮我的忙,达成我的某某心愿,不愿意的话,请你至少不要加害于我。”以这样的心态去供养是可以的。“如果你在这里,我就供养一些东西给你”,应该是这样的心。

 

很多人家里闹鬼或碰到鬼上身之类的事,多半是因为自己不懂而到处乱拜所致。拜或依止世间的鬼神,往往会带来很多的麻烦。虽然偶然会有一点点的好处,但很多时候你惹到的麻烦比得到的好处多。

 

 

第二点是针对法宝的。

既然皈依了法宝,我们不能伤害任何众生。我们常常自称为佛教徒。当你宣称自己是佛教徒时,也就等于是在说“我是一个不伤害任何生命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杀生。

 

杀生的业报也有很多细微的分别。被杀的动物体积越大,业报就越大。例如杀一个蟑螂的业报比杀一个蚊子的业报大,杀一个老鼠的业报比杀一个蟑螂的业报大。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别呢?因为动物的身体越大,被杀时所受的痛苦越大。而你给众生的痛苦越大,你杀生的业报就越大。

 

有些佛教徒说“我是佛教徒,不能杀生,我付钱你来帮我杀。”这样是更糟糕的。这样的业报比自己杀的业报更重。如果你要这样做的话,宁可自己亲手去杀。这样不但不算你没杀生,而且比你自己杀生更糟糕。长寿就是不杀生或放生的果报。

 

第三点是我们既然皈依了僧宝,就不应该常与不善知识在一起。僧宝可分为胜义僧宝及世俗义僧宝两种,前者包括菩萨、辟支佛、声闻罗汉及出世间护法等;后者乃指四位或以上之具戒凡夫比丘团体。既然已经皈依了僧宝,依戒条来说,我们不应该常与不善知识在一起。依传统的规矩我必须这样说,但现在这样的年代这一点可能无法避免。我们不能坏了传统,所以讲还是要讲,但实际操作上可能比较难。

 

什么叫不善知识呢?比如说不信因果、不信三宝,只知道吃喝玩乐,这样的损友就是不善知识,是对我们有不良影响的一些人。为什么皈依后要遵守这一点呢?因为佛教徒,特别是新皈依的佛教徒,跟不善知识或恶友在一起,很容易受他们的不良影响,结果自己也变得退失皈依心,不再皈依三宝了。

 

第四点,既然已经皈依了佛宝,我们不能以世俗的价值来看待佛像。比如说我们有一些佛像,有镶了钻石的,有金做的,有泥做的,有木头做的。我们不能说:“这是金做的佛像,应该把他放在佛坛上比较好的地方;这是泥做的,要把他搁在次要的地方”。这样想是把佛像看成世俗的财物,这就违反了第四点。我们不能这样想。就算我们有一尊钻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的佛像,非常值钱,我们也不能把它卖掉。我们也不能把佛像放在地上,或放在门口,跟鞋子放在一起等等。这样不恰当的情况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举,简单来说,我们对佛像要视为真佛,不能如前面所说的方法来处理。

 

第五点,既然皈依了法宝,我们必须视佛经等经典为法宝。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法宝,是一本书,但我们必须要把它视为真正的法宝。佛经是很殊胜的,你就算用它压著佛像的头,也没有犯什么错误。而把佛像压在佛经上却是不对的。跟佛像相比,佛经更殊胜。我们念完经后必须很尊敬地用乾净的布包起来,重新放回到佛坛上,不能像对待报纸那样把它搁在一边。如果佛经太残旧,实在无法看了,你又有了新的,也不能把它当垃圾扔掉。可以去高山等干净的地方很恭敬地烧掉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所有的经书都一样,佛经或佛的本生故事、传记等,我们都应一样以这样的心来尊敬。我们尊重的话,得益的是我们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第六点既然皈依了僧宝,我们要视僧、尼为真正的僧宝。乃至于他们的袈裟上有一块破布掉在地上,我们看到后都要恭敬地捡起来,视为是真正的僧宝(胜义僧宝)的衣服,很恭敬地把它收好。我们看到僧、尼要视为真正的僧宝,能这样想,得益的是我们自己,对他们并没什么好处。

 

这六点到此就说完了。这六点是比较重要的,必须要小心。


精彩回放:

不修持这位本尊,是人生最大的缺憾!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替自己的快乐维权

佛说只要做了这三件事,就不会遭受战乱、瘟疫与饥饿

格鲁派三大寺最重视的三尊财神(任选一个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