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② | 监管引航:车险改革再启程,降价增效短期阵痛在所难免
年度盘点①
监管引航,2020银保监大事件
2020盘点
车险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全出行,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
2019年我国车险承保机动车达2.6亿辆,保费收入8189亿元,占财险保费的63%,一如既往地高居财产保险榜首。但长久以来,车险难题经年无解,车险改革始终未曾停下脚步,回顾过去,行业监管分别于 2015、2017、2018 年三推商车费改,并陆续发布7个文件,险企的自主定价权逐渐提升,车险渐向“自由”靠拢。
但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变化和用车需求的提升,车险亟需走向纵深。
2020年1月初,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召开的《银行保险业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直言:坚持车险市场化改革方向,2020年适时实施综合改革方案。他说:媒体记者经常报道的高定价、高手续费、粗放经营、无序竞争、数据失真的问题仍然存在,所以加快车险改革已经是摆在银保监会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所以2020年我们监管工作会把车险特别提出来。
半年后,靴子落地。
7月9日,《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9月10日,配套文件《示范型商车险精算规定》及《关于调整交强险责任限额和费率浮动系数的公告》发布;9月19日,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进行五处修改后,指导意见正式落地实施。
01
两个目标+两大改革
指导意见提出两个目标,首先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主要目标。具体包括:市场化条款费率形成机制建立、保障责任优化、产品服务丰富、附加费用合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竞争有序、经营效益提升、车险高质量发展等。第二个目标为,短期内将“降价、增保、提质”作为阶段性目标。即短期内“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
而两大改革方向则分别聚焦于交强险和商车险。
交强险改革方面,一是提升责任限额。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无责任限额从1.21万元提高到1.99万元;二是引入区域浮动因子。在道路交通事故费率调整系数中引入区域浮动因子,调整系数的上限保持 30%不变,下限由原来最低的-30%扩大到-50%。
商车险改革方面,首先拓展和优化了商车险保障服务。一是责任限额提升。从5万至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至1000万元档次。二是保险责任更全面。新的车险示范产品新增了机动车全车盗抢、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6项车损险主险保险责任;并删除了实践中容易引发理赔争议的免责条款。三是丰富商车产品。支持行业制定新能源车险、驾乘人员意外险、机动车延长保修险示范条款,探索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创新产品。
其次健全了商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一是合理下调附加费用率。将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二是逐步放开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将“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整合为“自主定价系数”,第一步将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第二步适时完全放开自主定价系数的范围。三是无赔款优待系数进一步优化。将考虑赔付记录的范围由前1年扩大到前3年,并降低对偶然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上调幅度。
02
降价、增保、提质 险企难逃短期“阵痛”
就在车险改革指导意见落地当日,中国财险、平安产险、众安在线等险企已经迅速上线了新车险产品。
而如今,新车险综合改革从9月份至今已经施行3个月时间,成效也已经开始显现。车险综改后,车险市场千亿元级保费规模的下降,便是让利给了消费者,广大车主的最大感受是普遍价格降低。因此“降费、增保”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公开数据显示,约90%的客户年缴保费下降,车均保费由3700元/辆下降至2700元/辆,其中保费下降幅度超过30%的客户达69%。另根据非官方车险交易平台测算,车险综合改革后,车险价格总体平均下降25%。
但与降费同步而来的则是,消费者满意度的两极分化。2020年车险改革以来,消费者对改革的反应正在走向两个极端,一端如前述所言,拥有良好驾驶习惯的消费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价格实惠,对车险改革好感度大增;另一端则是各个维度的不满,简单梳理媒体公开报道,消费者热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车险的低容错率。
与大幅降价相对应的是近3年有过出险记录的车辆保费攀升,从车险的社会价值及风险控制角度来看,这一计算逻辑值得肯定,毕竟其可以简单直接地提升驾驶人员的安全驾驶意识,促进和谐交通发展;同时通过减少对小剐小蹭案件的赔付降低车险业的整体风险,但消费者接受却需要时间。
政策导向之下消费者的各类反馈,对于险企来说,则是随之而来的短期“阵痛”,而这从10月的财险数据便可看出端倪。银保监会数据显示,10月份,车险保费收入618.77亿元,同比下降6.43%;截至10月末,车险占财产险份额降至59.33%,同比下降4.04个百分点。头部险企更是受到“重创”,10月份,人保财险车险保费收入194.17亿元,环比下降18.76%,同比下降7.2%;平安产险车险保费收入151.57亿元,环比下降17.63%,同比下降4.3%。
为应对短期“阵痛”,险企也在“绞尽脑汁”。例如人保财险总裁谢一群曾表示,人保财险全力将应对车险综合改革:一是加强定价能力建设,提升精准定价能力;二是加强渠道建设,加快推进线上化进程;三是加快创新产品储备。中国平安则表示,不仅做好了产品开发和报批报备、信息系统改造等工作,还加强了业务培训和队伍建设,并承诺会持续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质量。
03
未来“破冰”之道:定价能力+风险管理
对于险企来说,改革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赔付率上升、费用率下降,改变了车险的成本结构,这就要求险企放弃粗放式经营,需要具有更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对不同风险的客户能做到差异化定价,同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车险能像机票一样被比价了。改革后险企的定价出现差异化。而在过去,对同一辆车的车险报价,保险公司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差异,费用率也几乎没有变化,但允许保险公司自由定价后,同一客户在不同保险公司之间,报价的差异性便逐渐显现。
这正是由于各家险企的定价能力不同,造成了报价的不同。而造成报价不同的根本便是风险管理能力。尽管车险综合改革打开了市场定价空间,保险公司在定价方面的创新自主权增大了,但对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相应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产险公司能否抓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并配合汽车市场变化设计出更多创新的车险产品,是决定行业在改革中承受的阵痛是长是短、是轻是重的关键因素。
而在这个过程中,龙头险企亦有其优势。鉴于其拥有规模效应,可以掌控渠道议价权而降低渠道费用率,及品牌优势可以降低获客成本,龙头财险公司盈利能力明显优于同业,短期内的“阵痛”冲击也要小于同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长远来看,更好地识别风险,增强定价能力,才是险企未来能够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 END >
BaoQi
投稿邮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