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普查结果中寻找保险对老龄化社会的价值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一时间,舆论喧嚣尘上,争辩之声不绝于耳。
在内外部环境叠加之下,整体经济艰难前行。太多人寄望于从人口的变迁趋势中寻求突破。
宏观看,当下的共识是: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底层动力,但却非全部。不管是低生育率还是加速前行的老龄化,都是必须适应的新常态。经济、科技、创新等等都可以在此背景下持续突破,换言之,即危中有机。
但在如此庞杂的社会变局中,胜出的关键至少离不开两点:一是平衡。至于要平衡什么,当下看至少要实现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平衡,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生态平衡。二是预判。商业企业对经济社会趋势、自身发展潜能的平衡预判。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具体到保险业而言,此次人口普查结果最大的影响应在于老龄人口的增长以及更加显性的老龄化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长寿时代一定是保险业需要回答的终极命题之一。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较2010年增长5.38%。其中,60岁人口26402万人,占比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比13.50%。
长寿时代跑步到来,喜忧参半。
喜的是,人均寿命的延长,更多的长者得以颐养天年;忧的是,加速行进的老龄化,留给我们优雅养老的时间已不多。
●
01
●
老龄化变迁的冲击
人口结构变迁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影响注定是深远的。这其中,最显著的影响无疑在于经济与社会两个层面。
从社会维度看,老龄化社会的负面影响至少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结构的重塑。当下,普遍的家庭结构是421,而反应到养老这一社会层面时的的表现则是,4个劳动人口供养1个65岁以上的老人。但以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推算,2035年后,劳动人口会减少为2个,到2050年大概只有1.5个。家庭的养老功能在削弱,社会抚养结构的变化将影响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变化。二是生存与生活的失衡。这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将更为明显。独生子女的父母渐入老年,晚年生活和子女负担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三是社会结构的变革。从以年轻一代为核心到以老龄人口为核心,这一结构的变化必将倒逼养老、医疗、服务等社会供给。
从经济维度看,短期内可预见的潜在风险亦有三类。一是优势下行风险。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逐步消失,资本的供应量以及投资收益则可能随之下降。二是虚实经济失衡风险。人口老龄化背景之下激增的诉求显然更多投向实体经济,这一过程中,游戏、娱乐等虚拟经济则会式微,但在全面互联的时代,显然二者都要兼顾。三是金融系统风险。快速演进的老龄化,考验的是养老基金支出、社会养老基金以及商业养老基金的给付等更宏大的金融抗风险能力。
更现实地来看,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老龄化背景之下,交费人群减少,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却持续提升,整个社会养老金支出占到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可能会不断挤压实体经济。同样,养老金的可持续问题亦是讨论的焦点——个人养老金账户不断扩大,而企业年金的发展非常缓慢,基本养老金的比例过大,则进一步挤压财政空间。
当然,前述所有观察一定程度上都太过宏观。关于老龄化、关于人口结构、关于养老、关于医疗,每一个维度的背后都是一个个人,一个个家庭,他们都有着各自充满温度的诉求。而纵观当下主流观点,求解长寿时代的解决方案,保险显然是最具价值的行业之一。
●
02
●
商业保险的养老布局
“商业保险公司在参与构建长寿时代下的产业体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求解长寿时代解决方案的征途中,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养老社区模式的开创者陈东升一语中的。
原因,当然是保险的属性——保险是金融服务业,更是民生产业,与养老、健康等产业有着天然的交集。
具体来看,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保险金的累积,解决不同层级客户未来长期的养老和健康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不仅可以是个人和家庭医养支付资金的重要承担者,是企业和政府采购养老和健康保障计划的产品提供者,更可以成为医疗、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力促进者。
事实也印证着这一趋势,近年来,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拓维正在加速推进。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达712亿元,已经积累了超过5800亿元的保险责任准备金,较去年年初增长了22%。
被寄望于担当社会保障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也已在全国铺开。2018年5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启动,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运用税收优惠引导个人开展养老金积累。试点近3年来,运行总体平稳,流程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末,已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9家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26亿元,惠及投保人群4.88万人。
更为小众、更为早期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始于2014年7月。“以房养老”作为一款创新型保险产品,尽管小众,但对于空巢家庭、失独家庭人群,也是一条可以满足居家养老、增加养老收入、终身领取养老金的养老途径。
当然,于保险业而言,丰富供给的另一端是资金。借用保险资金特有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商业保险公司保险资金支持养老地产、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仅能解决上述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也能实现保险资金投资的多元化,更是保险产业链的延伸,建立产业生态协同。
以业内最为成熟的泰康模式为例,2007年涉足医养领域,引入美国CCRC持续照护模式,2009年成为中国保险业首家获得养老社区投资试点、首家推出业内首款对接养老社区保险产品的企业,又于2018年首创虚拟保险与实体服务相结合的“支付+服务”模式。截至目前,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布局我国22个重点城市,可容纳约5.5万名老人。
但这肯定不是保险业赋能长寿时代的全部。“老年人除作为消费者外,同时还担任着生产者和创新者的角色,在消费端和供给端同时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我们需要真正适应长寿时代社会经济结构、更有活力的长寿经济,重新认识、定位和发掘老年人的价值。”对于未来,作为经济学学者出身的企业家,陈东升显然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不仅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要老有所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感知老龄化的变迁,保险行业已经潜行,并且,前路无限广阔。
< END >
BaoQi
投稿邮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