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辟评书产业筚路蓝缕 一代大师单田芳辞世
昨天下午3点30分,一代评书大师单田芳因病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1954年走上舞台,说书六十余载,他的听众多达六亿。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他荣获终身成就奖。如今,单田芳的那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已成绝响。
九十年代,电视荧屏刮起了模仿单田芳热,一提到说书的,人们都会用单老“云遮月”的嗓音模仿,“是不是单田芳啊”,他已经成为代表评书艺术的文化符号。曲艺界同行称,他的去世是中国评书界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者:王文婧
每天凌晨四点,单田芳都会准时起床。此时的京城万籁俱寂,星斗满天。“夜很静,心也很静,有一种幸福感。”泡上一壶浓茶,点燃一支香烟,不慌不忙地坐到桌前,打开自己的iPad,动作娴熟地操控屏幕,了解一下国内外的最新动态,顺便看看自己的微博。接下来是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他读的既有录书必备的“大全套”,也有自己感兴趣的“小薄本”。“读后闭上眼睛,这个故事怎么回事,哪是重点哪该删掉,心里有了数,打开机器就录”
一抖扇子,一拍惊堂木,一亮嗓子,一说,就是半个世纪。曾有人计算,如果把单田芳先生讲过的110部作品,12000余集每天一小时连续播出,可以播放整整30年。
与时俱进的评书人
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辽宁的一个曲艺世家,1953年考入东北大学,因病退学后拜李庆海为师,二十四岁正式登台说书,六十年代在鞍山一举成名。文革时期,经历了十三年的沉寂。复出后,他的演艺事业一发不可收拾,他所播讲的评书风行大江南北全国几十家广播电台。
“这次你回来了,推荐你上电台,你也去‘过过电’。我一听很高兴啊,‘过电’是好事啊,电台的影响力多大啊。”
1979年,45岁的单田芳凭借评书《隋唐演义》重返舞台。
▲ 单田芳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重返书坛。
九十年代,央视有一个午间节目叫《电视书场》,提到节目片头曲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盘古开天地,地久天长。长话短说,说古论今,今古奇观人间天上。上下千年事,看我电视书场,电视书场,电视,书场。”或许一些年轻观众对单田芳的印象正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那时,单田芳刚从鞍山市曲艺团退休,北京电视台邀请他来录书,录完之后得到了很好的反响。1994年,再次来到北京录书的单田芳,一口气就录了《隋唐演义》《百年风云》《千古功臣张学良》《铁伞怪侠》四部书。当时住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单老,一时半会走不了,没事的时候就回鞍山看看。
▲ 单田芳书法作品
借助现代传媒的东风,六十岁时,他正式开始了“北漂”生涯,成立了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公司,开辟了评书艺术走向市场的先河,共录制了广播和电视评书110部,超过一万两千集,甚至还尝试涉足儿童漫画评书。
“动漫(评书)是什么意思呢?你得培养这个听众群,他们似乎认为这个评书是老年人的专利,认为老人退休了,没事了才听一听;其实并非如此,年轻人也喜欢。”
“我觉得时代变了,得通过这个新的媒体传播,才有生命力。通过电台的录书,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个电台不能放弃。单田芳书场,多达600来家,你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听见,无疑就把黄河流域的评书文化推到南方,推到中国各个角落。”
单田芳说,“评书,一定要与时俱进。”
广为人知的经典评书
如果把单田芳讲过的评书列在一起,你会发现,从反映商周时期的《封神榜》到改革题材的评书,完全可以构筑成一部中国历史评书演义。有人说,单田芳的评书和毒品一样,千万别沾,一沾就上瘾。在民间就有“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说法,甚至将他与北宋著名词人、“白衣卿相”柳永相提并论。
据说,曾有位听众给单田芳写过一封信:“您的‘单’字,按繁体字(單)其中有7个‘口’字。‘田’字又是5个‘口’字组成,再加上您本人一张口,一个人就占了13张‘口’,难怪别人说不过您。”
九十年代,单田芳的评书还成了百姓模仿的对象。在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白展堂多次模仿单田芳“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胯下嘶风赤兔马,手中方天画戟——可不得了!”有网友说,因为学别人像了,也听不出来;学单老师,一听就是。
▲ 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片段(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单老的作品,除了单老对庞大故事的掌握能力、对剑侠宇宙的塑造、对新派女性角色的诠释外,能深入挖掘内容的还有太多太多。
《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白眉大侠》《乱世枭雄》,那些绿林好汉、快意江湖,都是这个极具辨识度的声音讲给我们听的,后来,一些影视作品根据单田芳的评书进行了改编。
▲ 电视剧《隋唐演义》剧照
《隋唐演义》很多年轻的朋友都看过,该剧就是根据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改编,并摘得了第八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剧制作突出贡献奖”。
孜孜以求的传承者
2000年,单田芳胃癌手术后,坚持创作并录制了后续的20余部电视和广播评书作品。他说,
“评书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在中国曲艺界,单田芳创造了评书艺术的诸多第一。比如,将评书从书馆引入广播、开设专门的广播评书频道、开创红色评书、网络书场、系统整理传统评书、著书出版等等。
2007年,单田芳在接受《成都日报》采访时曾计划以公司名义牵头租下一块960亩的地,发展成一个包括评书在内的文化园村。该报评论,
“能不能完成他的文化村项目,我们且不多论,单就一位70多岁的老人能有这份执著的热情,我们就值得去尊重他。在今天这个泛娱乐化的年代里,有多少人还像他一样愿意为自己的艺术而去拼命,担起我们艺术传承的责任?”
青年评书表演艺术家王军表示,
“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影响了三四代人……过去评书都是古代的故事,他发展了近现代的故事,而且单田芳先生的艺术比较亲民,接地气。”
▲ 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
▲ 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曾邀请单田芳先生做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担任“寻找小说书人”活动终极评委的策划人赵斌回忆与单田芳大师的合作时说,
“当时单田芳先生来成都的那一年已经72岁了,本来他这个年纪已经很少去外地参加活动,因为腿脚已经不太方便。但当他听说这次的活动主题是‘寻找小说书人’,是对青少年普及曲艺评书时,立刻答应了,不顾辛劳,在70多岁高龄的情况下,赶来担任总评委,而且没有提任何条件,纯义务支持活动,希望把曲艺评书传承下去……除了艺人的责任感,大师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对后辈的提携,以及作为这种国宝级艺术家,身上体现出的亲和力,都让人折服。”
参考文献:
何源:《单田芳:我曾给〈隋唐演义〉做过“大手术”》
林芳:《单田芳驾鹤西去“下回分解”成追忆》
王超:《立志宜思真品格 读书须尽苦功夫——访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
推荐阅读
09-10 南瓜
09-07 王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