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蓝:97岁还年轻
2017年春节前夕,老艺术家于蓝家中宾客不断,大家向满头银发、已96岁高龄的于蓝,纷纷送上真挚的祝福,盛赞她为中国电影事业、尤其儿童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作者:沈黎明
经典的江姐形象
▲ 于蓝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白衣战士》,导演冯白鲁选演员时看好于蓝的表演,于是选她饰演了片中主角——医疗队长庄毅。不久刚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要充实演员,于蓝被作为骨干调入,正式与电影结缘。
于蓝先后拍摄的《翠岗红旗》《龙须沟》《革命家庭》都受到好评,《翠岗红旗》曾获得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革命家庭》则让她一举摘得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桂冠。于蓝不仅在表演上很有造诣,还是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在这一理念支配下,几十年来,她参与创作和拍摄的影片,大都在当时引起过强烈反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烈火中永生》。
▲ 电影《烈火中永生》剧照
1961年于蓝因病住院,治疗期间她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连载的小说《红岩》,一阅读立即被里面共产党人的英勇不屈精神所打动,于蓝想:“小说的阅读范围有限,应该把这些革命先烈的形象搬上银幕,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知道新中国是许许多多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了这个想法后,一出院她便向领导做了汇报,很快得到领导的支持,确定由她与导演共同改编剧本,并出演江姐一角。
▲ 电影《烈火中永生》剧照
影片于1965年一公映,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年轻人从于蓝饰演的江姐形象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勇于献身的大无畏气概。
让电影陶冶孩子
1981年3月,文化部党组决定成立儿童电影制片厂,任命于蓝担任厂长。
▲ 电影《小刺猬奏鸣曲》宣传海报
于蓝拼命工作,很快确定了电影剧本。剧本有了,但没有设备,情急中于蓝突然想出了个办法——向生产厂家赊购。当年便制作出儿童故事片《四个小伙伴》,影片一上映,立即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在1982年意大利“第12届吉福尼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荣誉奖和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
随后,儿童电影制片厂再接再厉,从1982年开始以一年两部以上的速度推出了《红象》《马加和凌飞》《小刺猬奏鸣曲》等电影。
▲ 于蓝和孩子们
1983年冬,于蓝在“穷街”平房办公时,一天她一开门,办公室门后的弹簧突然断了,瞬间弹回的门狠狠夹住了她的右手,一截手指被夹断。到了医院,医生告诉于蓝:“断指接上要做大手术,术后康复需要20多天”,于蓝觉得时间太长影响工作,便问医生如何处理最快,医生说:“您要是不弹琴,可以不接断指,直接缝上最快。”于蓝一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接指,直接缝合伤口,做完这一切,她下午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 电影《马加和凌飞》剧照
凭着这样一股为了孩子舍得一切的劲头,于蓝一干就是20年,直到80岁那年才退下来。她在任期间,不仅完成了儿童电影制片厂的硬件建设、拍摄出了上百部儿童影片,还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儿童影视机构建立了联系。
从厂长位置上退下来后,于蓝依然关心着中国儿童电影事业,凡是与儿童电影有关的活动,只要身体允许,从不落下。她说:“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我愿意为儿童电影竭尽所能,愿意给儿童们抬轿子。”
不给别人添麻烦
丈夫田方去世得早,于蓝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才。大儿子最早搞体育,后来转行做了录音师,二儿子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田壮壮,孩子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于蓝并没有选择和儿子们一起居住,至今都是一个人生活。
▲ 于蓝全家福
和许多老人一样,写字画画是离休后的于蓝最重要的爱好。于蓝每天早上6点起床,自己在屋子里活动活动筋骨,7点开始看早间新闻,于蓝说,早晚的新闻是必须要看的,她只看中央一和四频道,一个是国内新闻,一个是国际新闻,这是她获得国内外新闻大事的主要渠道。于蓝说,老年人不能和社会脱节,要自己找方法找渠道关心当今的世界,不能去麻烦年轻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 于蓝和田方在延安合影
▲ 于蓝和田方在莫斯科合影
对于当导演的儿子田壮壮,于蓝赞赏中也透着丝丝遗憾,“他和第五代导演们拍的那些电影我都喜欢,壮壮可惜拍的太少了。他今年已经62岁了,我知道他还在努力。”
对于老艺术家们一个个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相继故去,于蓝特别唯物和豁达,她笑说,我也快了,但是人老不代表对自己没有要求,在生活上够吃够住就行,还是要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组织、家人添麻烦。
(选自《新天地》2017年第3期,原文题目为《于蓝:96岁还很年轻》,文章略作删改。)
推荐阅读
09-26 王文婧
09-26 曹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