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引领启新程 | 车明珠:基层普法者 为民办实事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青史如鉴耀千秋,典型引领启新程。北京市检一分院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团队文化,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检察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逐渐形成了“身边有榜样、岗位有标兵、领域有专家、单位有典型、系统有楷模”的先进典型群体。日前,北京市检一分院举行先进典型报告会,6名来自不同岗位、获评全国、全市多项重要荣誉的先进典型代表,围绕“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奉献”展开宣讲。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市检一分院共产党员优秀代表“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的检察故事和心声。今天推送的是“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得者、市检一分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车明珠。
大家好!我是来自第七检察部的检察官车明珠。2018年,我受院党组选派,作为一分院40多名赴基层交流锻炼干部中的一员,到八宝山街道“报到”工作。
刚去没几天,听见别人聊天说起我,“检察院交流的,呆不了几天就走啦”。我从话中捕捉到了距离和观望——“不懂基层的检察官能给群众干些个啥?”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两件事:一是跟着基层干部走街串户,沉下去、融进去。每次走访,我都和群众站在一起,坐在一起,让自己和他们融在一起。走访就是走“心”。在拉家常中,我认真记下群众关心的事情。有时候,他们自己都没在意,我也记在小本本上、记在手机上,努力去做去落实。有些其实是举手之劳,却让大家逐渐感受到亲切和真诚。二是通过了解情况,想找到群众所需和检察官所长的结合点,用专业特长为基层群众办点实事。
我发现,大家对防范非法集资犯罪的普法需求特别强烈。但社区干部却说,来普法的倒不少,可老百姓听不懂、坐不住,现在一说普法,大家都不来。我感到,“走近”群众身边易、“走进”群众心里难。要让群众满意,必须把实事儿办到他们的心坎儿上。在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我带着群众的期盼、组织的托付,和同事们一起开展了“检察官普法进社区”活动,“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普法,受到了社区居民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肯定。
活动结束很久后,社区干部还打电话来问:“车检察官,经常有人来打听,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普法啊?”听过我普法课的居民还会在社区里认出我,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有的直接拉住我咨询法律问题。这种“被信任感”紧紧连结着我和群众的心。在老百姓心里,法律人的样子就是法律的样子,当法律“找得到”“用得上”,才会被信任和尊重。
为了给社区留下“不走”的法律志愿者,院党组决定让本院青年志愿服务队入驻八宝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明珠工作室”,并安排全院16个党团组织与街道16个社区结对共建、携手共治,合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从高祥阳检察长的手中郑重接过队旗,开展“订单式”法律服务,将法律送进每个社区、每栋楼门。老街坊们送来“不忘初心践使命,为民普法勇担当”的锦旗表达感谢和鼓励。
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基层锻炼的经历,使我接地气、强底气。2018年7月,老旧小区大面积停电,我和街道同事们战高温、爬楼梯,挨家挨户安抚群众,汗流浃背。同组的大姐知道我还在哺乳期,劝我早点回家,我坚持和她们一起奋战到凌晨,第二天一早,又一起入户。基层工作繁杂琐碎,从动员部署到蹲点督导,从走进大街小巷检查文化宣传到房前屋后整治区容区貌,我都和大家一起顶烈日、冒严寒冲锋在最前线。流一样的汗,才有认同感。渐渐地,他们把我当成了地地道道的街道人,我也完全融入其中。
这段基层锻炼经历,升华了我对群众工作的认识。一位老人,不停地在社区里翻找旧童车、破玩具,睡在捡来的废品中间。原来,老人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他用这种方式缓解女儿离世后的恐惧和孤独。我跟街道、社区干部带老人看病,扮成家人倾听陪伴,依据法律和政策为他选定新的监护人,争取救助款。临近春节,我们收到几张大红窗花,老人的家人说,那是老人家在清醒的时候亲手剪的,反复叮嘱一定送到我们手上。这些窗花,如同一面面奖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没有比人民口头更长存的历史,没有比百姓心头更坚固的丰碑。检察为民,我们一直都在“赶考”路上。
这段基层锻炼经历,滋养了我的初心。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接到老街坊们的问候,虽只是简单几句,却让我无比感动,也让我时时自问:作为人民检察官,我有没有把情感融入责任,我对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
近两年的时间,我从街道的“陌生人”“局外人”,到与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成了他们当中的“自己人”,他们对我的称呼,从最开始的“检察院来的”,到“车检察官”,最后变成了“明珠”。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荣誉和收获!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