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大连遇害女孩母亲:嫌疑人曾自导自演撇清嫌疑

王昱倩 王巍 重案组37号 2019-11-22

10月20日,大连市内一名10岁女孩小琪(化名)被害身亡。根据大连市公安局发布的警情通报,涉嫌杀害小琪的嫌疑人蔡某某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新京报记者今日(10月25日)从受害者家属处获悉,他们不满警方不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决定,已请律师代理此案。


全文4085字 阅读约需9分钟

▲视频|大连女孩遇害案13岁嫌犯曾多次尾随女性:阿姨真好看。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嫌疑人蔡某某的家门外,小琪的家属摆上了蜡烛与鲜花。新京报记者 王昱倩 摄


现场:抛尸地点距离嫌犯家20米


今日(10月25日),新京报记者在蔡某某家看到,其家中无人,大门紧锁,小琪的家属在此摆满了鲜花蜡烛,并悬挂小琪的遗照。他们聚集于此,对昨日警方的通报表示不满,周围聚集了小区的邻居,自发签名,表示对受害者家属的支持。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距蔡某某家不到20米远即是小琪被抛尸的灌木丛。


小琪的爷爷告诉新京报记者,案发当日晚上7时左右,小琪的父亲发现了她的尸体。“我们调取了监控,发现小琪最后一次在画面中出现是15时20分。她与往常一样,从美术班放学归家,在离家200米的路口处拐弯,进入监控盲区,此后便失去了踪迹。”


小琪的家属称,蔡某某的家处在监控盲区。家属称,警方告知他们,根据嫌疑人蔡某某供述,蔡某某将小琪叫进他家,15时30分,蔡某某将小琪抛尸于灌木丛中。


根据大连警方的通报,10月20日19时许,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经连夜工作,于当日23时许,在走访调查中发现13岁的蔡某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到案后,蔡某某如实供述其杀害小琪的事实。


嫌疑人曾多次尾随附近女性


目前,至少有三名住在蔡某某家附近的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反映,曾遭到蔡某某不同程度的尾随和骚扰,但未产生实际伤害。


一位住在鹏程街的年轻女士称,今年8月至事发,曾三次被蔡某某骚扰。第一次蔡某某伸手拍了她的肩膀,让她感觉不舒服。不久后,她发现蔡某某尾随她上楼,她见到后折返出了楼门。“他说,你长得真好看。”后来她到派出所反映了此事。


与蔡某某关系要好的一名同学告诉新京报记者,蔡某某性格沉默怪异,在班级中成绩倒数。他与蔡某某一起上托管班,托管班就在蔡某某家隔壁,但蔡某某总迟到,有几次老师让他去敲蔡某某的家门,叫他来上课。


这名同学称,他和蔡某某一起并肩走时,发觉他老是注意路边的女生。蔡某某在班级中并不受到欢迎,有时会骚扰女同学。“案发后学校有专人为我们作了心理辅导。我至今还感到震惊,缓不过来。”


蔡某某的邻居告诉新京报记者,他的父母是外地人,白天在外面忙于生意,其父有一个流动烧烤摊,母亲做海鲜生意,他们都很少管儿子。有时会听到蔡某某与父母争吵。多名社区里的住户称,他们经常见蔡某某在小区游荡,走来走去。


家属不满警方不追凶手刑责将起诉


根据大连警方通报,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蔡某某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公安机关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之规定,按照法庭程序报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于10月24日依法对蔡某某收容教养。


小琪的家属对新京报记者称,他们对通报中依法不予追究蔡某某的刑事责任感到不满,已经请了一名律师为他们提起诉讼。


小琪的舅妈称,目前案件中尚有许多疑团待解。例如,警方先后两次告知他们的死亡时间不同:案发第二天法医称小琪死于当日下午6时,后来警方称,“或更早一些。”其次,他们质疑抛尸时间的真实性,小琪最后出现在监控中距离被抛尸仅有10分钟,嫌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作案。


她告诉新京报记者,此外,她们下一步希望寻找证据,以确认蔡某某的父母是否存在协助蔡某某谋杀或抛尸的行为。截至目前,大连警方未接受新京报记者多次的采访请求。



▲小琪的照片。新京报记者 王昱倩 摄


 对话受害人母亲王松(化名)


错过了接她致其意外丧命


新京报:案发当日你最后一次见小琪是什么情况?


王松:那天是周日,中午吃完饭后,小琪想用我的手机玩游戏,我告诉她不要打扰哥哥学习,于是她将手机调到静音。下午1时,小琪在她哥哥的陪同下去美术班上学,她穿上夹克,与我打了声招呼便出门了。我本应在3点接她放学,我睡过了头,手机静音没有叫醒我。这个错误让我再也见不到小琪。


新京报:她没有按时放学令你意识到出事了?


王松:小琪性格很乖,她放学后从不在外滞留。下午3时25分,小琪还未到家。我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小琪已经走了。我心里咯噔一声,意识到出事了。


新京报:你当时怎么去找她的?


王松:我们猜测她被陌生人拐走了,于是去派出所报案,调取了监控。但关键路段的监控坏了,我又去调取了沿街商铺、旅馆的监控,最后发现小琪在离家200米的必经之路上拐入监控盲区,再未出现。我们认为就在这里出事了。小琪的父亲沿着大路、小路仔细寻找。直到晚上7时,在草丛中发现了她的尸体。


新京报:警方何时通知你们确定疑犯了?


王松:当天晚上,警方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小琪的父亲在派出所做笔录呆到了深夜2点。第二天早晨8点,警方电话通知我们,疑犯确定了,是蔡某某。


蔡某某曾自导自演撇清嫌疑


新京报:案发当日你们见过蔡某某吗?


王松:下午3时,蔡某某曾去我们经营的蔬菜水果店,询问小琪去哪儿了。当时小琪的父亲在,他回答上美术班了,蔡某某就走了。下午4时30分,我们到处寻找小琪,他又过来,问我找没找到孩子。


新京报:当时你们怀疑过他吗?


王松:完全没有。他和我们一家都不熟,偶尔来店里转转。案件侦破后,他的同学转给我他在班级微信群的发言记录,他在群里说,有个11岁的小孩在他家门口被杀了,衣服被扒光。然后,他发了视频到群里,称这起凶杀案让他感到害怕。但警察把他一个小孩加入嫌疑名单,让他很愤怒。


他说,他手上有伤口,看到尸体时,他的血蹭到了上面,担心警察就此认定他是凶手。他猜测凶手有三种可能:知根知底的人、变态狂、酒鬼。最后他说,警察来找他了,他录音给大家听。


新京报:你们怎么看?


王松:我一看心就凉了,我觉得这个孩子多狠心,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他作案后,还自导自演排除自己的嫌疑。


新京报:在你的回忆里,小琪是什么样的孩子? 


王松:很乖,学习认真。墙上都是她的奖状。她非常喜欢画画,家里全都是她的画册,她画得很好。今年暑假,她给我们写了一封信,她说开学时要好好学习。她认为我们很辛苦地经营菜店,晚上凌晨去很远的地方拿货。她不想我们再如此辛苦。她在菜店里吃一个水果,都会问下我们可不可以。


新京报:你有给她灌输安全意识吗?


王松:我告诉她,不能和不认识的人说话,没有妈妈的允许,不能自己出去玩。如果有人拽你要大喊救命。想到她临死前可能发生了什么,我就无比心痛。


我要一个道歉。从案发至今蔡某某的家人始终没有露面联系过我们,一声道歉都没有。


▲小琪的遗物。新京报记者 王昱倩 摄


 专 家 


为何不能轻易降低刑事责任的“年龄线”?


此事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有声音呼吁将目前法律规定的14岁刑事责任“年龄线”降低。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少年司法与法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宋英辉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刑事责任的年龄或将起到相反效果。


宋英辉表示,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后果,是增加重犯率,也就是罪犯在刑满后再次犯罪的几率很高,由此导致出现更多受害人,并进一步增加社会成本。


究其原因是未成年人在生理与心理与成年人不同,未成年人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未成年人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学习足够的知识与谋生技能。


因此,一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监禁,会导致未成年人在犯罪后,其正常社会化的过程被中断,他的知识储备与交流能力随之也被中断。监禁对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负面作用,正常社会化的进程被中断,使其形成负面的犯罪人格。


与刑法衔接的未成年人犯罪管理措施亟须完善


“《刑法》规定了14岁的刑事责任年龄,但第17条也规定了不满14岁的犯罪相应的收容教养制度。”宋英辉说,按照《刑法》第17条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宋英辉表示,根据《刑法》上述规定,目前应对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制定有效的体系与刑法进行衔接。“收容教养制度是《刑法》提出来的,但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很少用到,是不是可以考虑进一步明确收容教养的条件、程度和场所,在管理犯罪的未成年人时,做到尽管不实施刑事处罚,但实施不亚于刑事处罚严厉程度和时间的管理,这其中要考虑未成年人的特点,除了教育矫正外,主要进行心理干预,并且确保未成年人的学习。”


如果能够通过法律予以完善,并且在司法中实施,那么就会形成一套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体系。同时,也能对社会其他未成年人产生警示作用。


除了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以外,宋英辉表示,未成年人犯罪还要从防范入手,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家庭方面,二是对涉及暴力色情的渠道进行管理,“根据我们的追踪调查,90%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接触过暴力黄色的网络和音像制品。”


在家庭方面,大部分未成年人罪犯,家长都有不管理或者乱管理的情况,同时家长的一些不良习性也会影响未成年人。因此,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我国即将推行有关“家庭教育制度”方面的立法,强调家长和监护人尽职负责,以及如何当好家长、教育子女等。宋英辉表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后,家长仅承担民事责任,但在某些国家,除了民事责任外,犯罪的未成年人家长还需要按照法律接受相应的教育管理和培训,以便日后对未成年人进行合格的教育。


在社会管理层面,需要网络和音像制品的提供商在经济利益以外,重视社会责任,由专业人士对暴力色情的内容进行明确警示,让未成年人远离上述产品。


新京报记者 王昱倩 王巍 编辑 曹林华 白馗

值班编辑 王洪春 校对 付春愔 李铭


往期重案回顾:
脑瘫“封针”疗法陷质疑漩涡 部分患儿暂停接受治疗
被指暴力催债的51信用卡,和它背后的“催收江湖”
15年前“无名碎尸案”告破,大学毕业生陷“恒天”传销被害
宁夏枸杞地下加工黑幕:个别商贩用硫磺熏,颜色更红卖相好
教师被埋操场十六年背后:县城“狠人”杜少平

本文为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以下为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