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堂教学 | 如何巧妙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置生活场景?活学活用看这3点!

提示:点击上方"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免费关注哦

征稿二语写作

转自:明老师


明老师说



在上英语课时,我们总会举一些例子来让学生们熟悉某些单词或者某些句子如何使用,但往往用得很“尴尬”,例如总说“this is a table”“open the door”等等……


如何巧妙地在英语课堂中设置生活场景呢?我们来看看一位资深英语老师是怎么说的~


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艰苦而又充满乐趣的过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注重生活场景创设以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毕竟,书本上理性知识的获取其来源还是生活中的感性体验。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活场景的设置对于师生双方的教与学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教程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和想象思维空间,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具体的或是想象、模拟的各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语言。


诚然,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教材中各类课文不都渗透着生活场景吗?


的确如此,教材编写将各类实际交际场景融汇在教材之中,力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语言。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记忆和巩固。该理论能否真正被运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运用方法是否合理正确,无疑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


那么,如何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教学的生活场景呢?




必须充分发挥交际语言优势,力求学生有所感悟和其他语言一样,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张口”,说得准确、清晰。


这既是其难点,也是其优势所在。


说是难点,因为很难让说习惯了母语的学生去对第二外语“鹦鹉学舌”,一如学生的自我解嘲:英语吗,会说不一定会用,会用不一定会考。


说是其优势,即学生可以从简单入手进行英语交际,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在备课过程中将教材和实际相结合,创设出有助于学生交际的对话模式。


例如,在讲授牛津教材8B Unit 3 Part One时,我注意到教学目标包含了两部分内容:


一是介绍世界名胜the Eiffel Tower / the Opera House in Sydney / theSeine River 等国外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难点;


二是Hobo和 Eddie之间的幽默故事,大意是Eddie宁愿去爬 “食品山”而不愿去减肥。


在备课时,我由浅入深,先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说起:


T: Which part of China do you most want to go to?


S: I want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接下来的环节中,学生互相问答,在理解了基本语言结构的基础上,我引入以下对话模式:


T: Which foreign country do you most want to goto?


S: I want to visit the White House.


于是,我逐一适当加入了本课生词。为活跃课堂气氛,我请出三位学生扮演世界名胜,然后让他们两两一组“游山玩水”,边走边谈,并适当发表对各个风景点的看法。



在教授Hobo和 Eddie之间的幽默故事时,首先我安排了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两位外貌差异明显的同学,就其general appearance 引导同学们进行探讨:


T: Boys and girls, howdo you like their general appearance?


S: I think Hobe is too small while Eddie is sofat.


T: Do you believe that Eddie should keep fit?


然后让学生分组探讨并学习生词。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反应积极,对国外风景名胜并不感到头疼——看来只要在对话交流中产生了兴趣,生词的掌握就不成问题。



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活学活用牛津版教材第二课时的阅读课枯燥单调,让众多英语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我们应该看到,阅读部分内容丰富,知识蕴藏于趣味之中。


那么,如何将生活场景贯穿于这种课堂教学之中呢?对此,我采取以下两个步骤:


1

利用简笔画,消灭生词


我认为,英语教师应学习简单的绘画知识,至少能简易勾勒粗浅线条。这是辅助教学的必备手段之一。


比如,牛津版8B Unit 3 Reading部分出现了下列生词:Coach / Golden Gate Bridge / Pyramids / parade,我会在黑板一侧绘出模型,引导学生口述:


I went to school by coach.The model Golden Gate Bridgelooks just like the real ones back at home.The Pyramids are in Egypt.


有了图形,学生脑海中自然形成生活场景,表达欲望油然而生,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达到了。



2

利用简笔画,绘制故事流程


在对生词基本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教师最好用简笔画勾勒故事线条,事实证明,学生对此可谓兴趣盎然,毕竟黑板上的线条呈现了他们熟知而陌生的世界。


比如,在上述的参观世界公园一节中,我配合简笔画书写了下列内容:


Meet at the school gate—get on the coach—feel sick at thebeginning—get betteron the highway—becomeexcited to see the Golden Gate Bridge—see the Eiffel Tower—see the model pyramids—want to join the parade


在此,我想指出构建生活场景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对故事过程有所感悟,力求有身临其境之感。为此,我要求学生发挥表演天赋,把简笔画旁边的英语词汇用语言、形体、动作、表情表现出来。


例如,听说要去世界公园,班级同学表现得excited;当上了大巴时,他们要表现动作;在大巴上感觉恶心,他们要表现痛苦表情;而四五位同学表演的歌舞大游行,则让班级同学牢牢记住了join the parade,教学过程由此变得简单而从容。



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创建生活场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一点:学生其实是最大的学习资源。


学习的各种策略实施,施教的各种方法探究,归根结底都必须内化为学生的主动,外化为学生的行动。英语教学必须有课后时间的配合,因此,应引导学生自主创建生活场景,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



1

引导学生担当演员角色以融入教材


教材编写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学生的课后诵读必须将自己的生活和教材中的做出比较,发现不同点,这往往成为激发兴趣的切入口。


2

将语法学习转化为口语练习


语法的教与学都是枯燥的,但若引入生活场景,变语法教学为口语练习,效果则事半功倍。


比如,单纯地讲解动词时态比较笨拙,但采取下列例句可能会更为明智:


A: Tom, what are you doing at the moment?


B: I am practicing dancing.


A: Will you join the parade?B: No, Mr. Hu told me that we were going to Nanjing next Monday.


学生通过上述对话感知生活场景,自然对语法知识加深了印象。


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艰苦而又充满乐趣的过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注重生活场景创设以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毕竟,书本上理性知识的获取其来源还是生活中的感性体验。


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精彩推文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