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免费关注哦
征稿:二语写作
当我们真正的写完一篇研究计划书后,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如果大家不会将研究计划书在考博中合理使用,那么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出现导师误以为你没有好好准备研究计划书的情况。
我们刚写完研究计划书后需要对其进行不断修改。但是由于“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同学除了修改一下错别字或病句,对于研究计划书在结构或内容方面存在的不足无法察觉。这时候建议大家可以求助第三方来协助修改研究计划书。下面我就和大家具体说说可以向谁求助。首先是你的硕士导师。只要你不是跨专业考博,硕士导师在修改研究计划书上是很权威的存在;即使是跨专业考博,你的硕士导师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学术功底和直觉来判断研究计划书从题目到结构上是否存在问题。因此,大家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在准备研究计划书阶段我们要勤于和硕导沟通。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与硕士期间本学院的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也是极好的。当初我在准备研究计划书的时候,就和我的硕导沟通过不下七八次。从宏观布局到细枝末节之处我们反复商量;同时我还和硕士期间教过我的其他老师请教过。最终我的研究计划书是吃百家饭而成,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相当多的局限性。其次,是你要报考的博导。很多同学没有想到的是,从你要报考的博导身上同样可以找到一些用来修改研究计划书的蛛丝马迹。这里举一下当初我舍友的例子。我舍友研究计划书的方向围绕着我国农民文化生活参与。他通过阅读发现自己报考的博导的著作十分强调法制在农民生活中的作用。而在研究计划书中,我舍友并没有详细讨论法律的作用,甚至对法律的效果有所忽视。所以在修改中,他着重围绕着法制建设进行了补充和论述。最后也得到了博导的肯定。最后,我们也可以向志同道合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已经念了博士的师兄师姐来请教。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师兄师姐对于研究计划书会有着不同的体会。而随着与导师交流的深入以及博士学习生涯的继续,对于自己当时写研究计划书的时候犯过的那些错误一定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都是大家可以吸收借鉴的。以我来说,前两篇文章以及本文后面的内容大多也是我的血泪总结。与此同时,和周围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研究计划书的写作同样也可以收获良多。虽然同学间彼此水平悬殊不大,但是多一个人也就多一个视角,集思广益的修改意见比一个人闭门造车要好得多。之前有个同学找过我,说他博士备考时期准备了一篇高质量的研究计划书。复试前,他提前和报考的导师联系,询问需不需要把研究计划书带到复试现场给每个老师发一份。导师回答说是不需要,复试时简单说说你的研究计划书就好。结果复试现场,几位参与面试的老师质问他为什么没有带研究计划书。紧张的气氛使得这个学生头脑一片空白,记不清该说些什么了。结果自然是呜呼哀哉。通过这个学生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两方面问题:一个是研究计划书正如第一篇文章所讲的那样,在考博面试中十分重要;二是要想充分发挥研究计划书的作用,不至使得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大家在和导师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太随意。我们需要注意:第一,导师说没问题不一定真的没问题。很多同学在考博前把自己的研究计划书提前给报考的导师过目,得到的是“很不错”、“很好”之类的回复。但是,我们不能据此以为自己的研究计划书真的没有问题。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把自己的一篇论文交给导师修改,第二次修改中,导师给你提出了首次修改中没有提到的问题。研究计划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导师在第一次阅读你的研究计划书时可能正忙着其他的事,所以粗略一看就给你回复了;也有可能赶上导师心情很好,他觉得再糟糕的文章都是好的。对各位同学而言,不断地修改才是上策。第二,导师说没必要带着研究计划书去复试,你可别太当真。研究计划书可谓是展现你竞争力的一大杀器,这一大杀器的内容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加上复试现场严肃紧张的氛围,大家如果没有携带研究计划书去就容易发挥失误、无法让老师们了解你的真实实力。甚至会给导师留下不认真准备、态度不端正的糟糕印象。第三,读懂导师关于研究计划书的弦外之音。在将研究计划书发给导师后,一些同学很快地得到了导师的反馈。有的导师会说:“研究计划书写得很好,只不过目前我已经不太研究这个方向了”、“研究计划书中的议题可以再明确些”或者“你的研究计划书可以再精炼些”。这些反馈背后往往蕴藏着不少潜台词。“我不太研究这个方向了”并不一定是导师真的不研究这个方向了,而是你选的方向有点老套或与导师重合度太高了,没有自己的特色;“问题明确些”极有可能说的是你研究计划书写的太乱、太差了,孩子请重写吧!“再精炼些”的含义也差不多如此。可见,读懂导师反馈中的弦外之声可以为大家今后修改研究计划书指明方向。研究计划书在考博以及今后科研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大家切不可以为研究计划书就是十几页几十页的学术规划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到的不但是备考博士阶段的心血,也是未来科研道路的方向。认识了它的重要性后,我们要会写,更要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