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吸毒了,我妈喂的!”
随着2019届高考生家长陆续“毕业”
2020届高考生家长
也要开始为自家的准考生操心了
不少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张罗
各种“益智补脑”的产品
然而
一位急于帮女儿提高成绩的母亲
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亲手把孩子推向了
吸毒的深渊
这是怎么回事?
“神奇”的“聪明药”
据媒体报道,高三女生田静(化名)因没法静下心来完成物理题,妈妈就给她服用了所谓的“聪明药”,她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的提升。
妈妈口中的“聪明药”,是一种指甲盖大小的白色药片。田静对这种药并不了解,也不清楚妈妈知道多少,只记得妈妈说:“有人吃了成绩就变好了,你试试。”
最初,她每天早晨上学前吃一片,觉得变化不大。两三个月后,服药量变成了每天两片、三片,早上出门前、晚上回家后各吃一次。田静感觉自己的课堂专注度提高了,听完物理课,做做练习,很容易就学会了。
服药两个多月后的那次月考,田静考进了班级前十。
这药那么“厉害”,孩子如果经常吃,岂不是可以迅速“走向人生巅峰”?当然不是!
服药一个多月后,田静开始掉发、失眠,几乎每一个夜晚都在辗转反侧中度过。
高三上学期快结束时,妈妈发现了这些异常,让田静停了药。可停药后,她开始头疼、恶心,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课又听不进去了,看书、做题也不行。
田静没去医院检查,想要说服妈妈让自己重新吃药,但被拒绝了。为了吃药,说话轻声细语、从不跟父母吵架的田静,开始和妈妈大声争吵:“当初是你给的我这个药,现在为什么不让我吃!”
田静妈妈禁止田静服药后,田静忍不住,自己到网上找药、买药。她输入关键词利他林,在某个百度贴吧一连串的帖子中看到一个QQ号,加了好友。
药房里平均20元左右一片的“利他林”,卖家开价每片100元。第一次,田静只买了3片,没敢留家里的地址,让卖家寄到了放学路上常去的文具店。
和以往的白色药片不同,袋子里的药是粉红色的。回家吞下后,田静有了头疼、恶心等第一次服药时没有过的症状。询问卖家时,对方说这些都是“不同生产厂家”引起的差异。
渐渐地,她彻底离不开这种粉红色的小药片了,服药量从每天一片变成了两片、三片,高考前一个月左右稳定在每天四片,高考当天一下吃了五片。
她开始向父母要钱买药,编造了学校交费、外出游玩等各种理由,有时要五百,有时要一千。
高考结束后,已默认女儿服药的田静妈妈将孩子带到医院。医生检测后发现,田静行李箱中的粉红色药片有七成左右苯丙胺类物质。也就是说,那根本不是“聪明药”,而是亚甲双氧甲基安非他命,俗称摇头丸。
并非个例:
高二学生偷吃半年“聪明药”
刘涵(化名)是广东省梅州市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每天自习课间,他都会偷偷吃一粒阿莫达非尼。2018年上半年,他在网上看到了“聪明药”这种东西。出于好奇,他查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考虑了好几个月才买的。”他是去年9月开始吃药的,那时他刚刚升上高二。刘涵说,即将高三,他的压力非常大。
▲吃“聪明药”的学生与记者的对话
刘涵并不相信“聪明药能让人变聪明”,但他觉得对于提高专注力、精力很有帮助。一开始,刘涵买的是利他林,但是利他林一粒30元的价格,他实在负担不起。只好改成阿莫达非尼,“因为便宜,一粒8元,吃了还很提神。”
刘涵可支配的钱不多,他瞒着父母,偷偷去发传单赚药钱。
吃了半年多的药,“每次的药效管四五个小时,吃了就非常精神,学习起来很有劲。”不过,刘涵也渐渐感受到了一些“副作用”,比如口渴、睡不着觉和体能下降。
在媒体记者的采访中,刘涵并不是个例,国内像他一样买药的学生还有很多。有卖家成立了“聪明药”交流的社群,每个都多达千人,很多人在此分享用药经验。
大量售卖“聪明药”的卖家和组织,都用“考公、考研、高考”等字眼进行宣传,来吸引相关人群。
▲网上售卖的利他林和阿莫达非尼
有记者以考研学生的身份添加了一些卖家。这些卖家“开药”的过程都十分简单,出售的“聪明药”以利他林和阿莫达非尼为主。想买哪种药,直接微信转账就行,药品以快递的方式送达。
一位卖家提供了一份“聪明药”价格表,主要有利他林和阿莫达非尼两种药。利他林分为美国版、瑞士版和巴基斯坦版,一套药价格从300多元到2000多元不等,阿莫达非尼则相对便宜一些,不过也要400多元。
至于药的用量,卖家们并不是根据说明书来指导,而是宣称“靠自我感觉调节”。“拿到之后,先服用一粒看你复习的感觉。如果比平时效率高就按这个量,副作用明显就减半。效果不明显,那就加一粒。”
脑科医生介绍,这种所谓的“聪明药”,真正的商品名称叫“利他林”,“专注达”等,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跟冰毒有相似化学结构,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以促进脑内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这些物质与一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注意力、控制力都有关。
“世上没有后悔药,同样,也没有聪明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医学博士牟晓冬表示,所谓的“聪明药”,利他林(哌醋甲酯)是中枢兴奋药,一般在治疗注意力缺陷综合征(ADHD,即多动症)时,会用来提高注意力。阿莫达非尼是一种抗抑郁的药物,它们属于一类精神药品。
对于这类药物,医院管理非常严格,即俗称的“红处方”类药物。牟晓冬说,“必须由医生诊断才能开具,使用特殊病历,并由医生盖麻醉章,本人取药、代取都需要出示户口本。”
那么,这种药是否真的能让人变聪明,有没有副作用?牟晓冬说,目前还没有研究能证明吃了这类药物会变聪明,更多的是适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
牟晓冬介绍,这类药物按医嘱短期服用对人的影响不大,但若是长期服用,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严重的话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以后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很难保证你从网上买到的这些药是否可靠。”牟晓冬表示,有卖家用摇头丸冒充利他林售卖的情况,这就非常危险。“服用这些药的人因为竞争压力、学业压力,采用这种作弊的手段来希望获得成功,但最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南宁市中医医院新华分院副院长罗莎亦表示,长期服用(利他林)就像我们服用一些毒品一样的,会上瘾 。那么造成很多不良的副作用,比如说最常见的脱发、失眠、焦虑,然后就是成瘾性。
北京高新医院主任医师徐杰向媒体介绍称:哌醋甲酯的作用机制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又名安非他命)类似,在大剂量服用时可能成瘾,但药效较弱。“到我们这戒毒的,有一成左右是利他林服用者。超过一半都是从‘聪明药’开始,最后变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瘾者。”
还有哪些类似的
新型毒品需要提防?
新型毒品“蓝精灵”主要成分为“氟硝西泮”,属于国家规定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具有催眠、遗忘,镇定、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其中催眠和遗忘的作用更为显著,与酒精合用时可出现过度镇静、错乱等反应,危害性较大,被列入了毒品范围。
作为处方药的“蓝精灵”溶于水,液体是淡蓝色的,但同类的合成类似物质,有的就是无色无味,溶于水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如果是在酒吧等娱乐场所,如果有人把它放进饮料或酒里,不容易被察觉。
医学上称为复方磷酸可待因溶剂,主要成分是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等,很多止咳产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由此构成。2015年5月1日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
长期服用就会造成药物依赖,并且会损伤人的中枢神经,还会出现手抖、失眠、痉挛、抽搐及情绪烦躁、行为失控等现象;长期使用会出现骨质疏松,导致身高变矮。还有失忆,甚至中毒性脑病、低钾血症。
“神仙水”一般指γ-羟丁酸(GHB),γ-丁内酯(GBL)、1,4-丁二醇(1,4-BD)也能产生类似效果。它们与MDMA、氯胺酮一起并称为三大“迷奸药”,与此有关的性犯罪时有发生。
GHB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目前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通常滥用的是其钠盐,为白色粉末。高剂量GHB可以引起松弛、欣快、混乱、嗜睡、恶心、呕吐、易激动、眼球震颤、外周视觉丧失、幻觉、短时健忘症。如果摄入过量,则会心搏徐缓,有可能发生痉挛性肌肉收缩、神志不清、谵妄、抽搐、昏迷、肝衰竭、呼吸抑制、呼吸暂停、低血压和吸入性肺炎;中毒者还可能因呕吐使呼吸道梗阻而窒息而死。
芬太尼属于阿片类物质,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均为芬太尼的衍生物,是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
目前有报道的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约60余种,目前我国已列管了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等23种,涵盖国际禁毒公约管制的全部芬太尼类物质。
吸食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副作用是瘙痒、恶心、呼吸抑制;由于此类物质药效较强,极少量的摄入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乃至危及生命,美国已出现上万起滥用芬太尼类物质致死案例。
以上这些,只是近年越来越常见的新型毒品中的一部分。2015年10月起,我国一次性列管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2018年9月起,又有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被列管。《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统计,国内累计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230余种,截止2017年,全球共报告了803种新精神活动物质,出现的速度比列入管制目录还快。
由于一般人很难从名字上区分出它们和正常药物的区别,而且如果不注意观察,它们看起来和平时我们在药店购买的处方药没什么两样,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吸毒者通常不易被亲属或朋友发现。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长期或大量服用不明药品,并出现了情绪波动、注意力下降、失去食欲、体重下降、疲乏嗜睡、幻觉、错觉或妄想等症状,请务必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吸毒,要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果断措施,可以主动向戒毒医疗机构求助!
国家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对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
《戒毒条例》第十条规定:戒毒医疗机构应当与自愿戒毒人员或者其监护人签订自愿戒毒协议,就戒毒方法、戒毒期限、戒毒的个人信息保密、戒毒人员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终止戒毒治疗的情形等作出约定,并应当载明戒毒疗效、戒毒治疗风险。
点击大图查看
广东省吸毒成瘾认定戒毒医疗机构名单
往期回顾
广东普法综合整理自:现代快报、新京报、杭州日报、都市现场、广西台新闻中心等
参考资料:《毒殇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