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21,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群名
1921-2020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
99年风雨砥砺
99年高歌猛进
99年前
一个在全国仅有50多名成员的“小群”诞生
谁能料到
28年后
这个党会带领人民
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中国
99年后
已成长为超过9000万名党员的
世界最大政党
领导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而这一切,从那一年7月开始
涉及的党史知识:
1921年6月,毛泽东接到陈独秀等人发来的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秘密前往上海。谢觉哉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日记中五个圆圈代表的意思是“共产主义者”,当时怕泄露这件大事,只能以“○”代意。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马林和尼科尔斯基来到中国,认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成熟了,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从马林带来的共产国际给中国革命的经费中,给每一位代表寄了100元路费。
陈独秀(实庵先生)和李大钊(守常先生)因工作繁忙而未能到会。当时有13名代表参会,加上共产国际两名代表共15人。
涉及的党史知识:
董必武、陈潭秋(字云先)、包惠僧和陈公博于7月15日动身,20日到达上海。27岁的包惠僧和28岁的毛泽东作为各自小组的代表,很快相互结识。交谈中,包惠僧发现毛泽东知识渊博、思想敏锐、抱负远大,很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留日学生中只有施存统和周佛海是党员。施存统功课紧,便推周佛海作为代表。周佛海等放暑假后才动身,到上海时已是7月下旬了。由于部分代表未能如期抵沪,中共一大推迟至7月23日才正式开幕。
当时开会地址为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
涉及的党史知识: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共产党”。而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在此前后,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等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7月23日,张国焘讲完会议的情况和任务后,由共产国际代表致辞,李汉俊和刘仁静翻译。毛泽东和周佛海担任记录。马林讲话时间特别的长,尽管尼科尔斯基讲话很短,导致致辞结束时间已不早了,当天的会议便宣告结束。
涉及的党史知识:
会前,李汉俊与刘仁静就党纲和政纲问题争执不休,到底是要走西欧社会民主党的议会政策及一切改良派的道路,还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由于李汉俊和刘仁静之间的分歧,会前没有起草好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马林于是建议由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组成一个起草委员会,起草这些文件。
涉及的党史知识:
中国共产党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诞生的,一大又是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下举行的,代表们对党纲和决议没有很大的分歧。最激烈的辩论发生在中共党员能否做官或当议员上。陈公博和李汉俊坚决反对这一条,而张国焘和刘仁静则坚决地反对他们的反对。最终会议决定,中共党员一般不应当担任重要行政职务,不应当议员、部长、省长,但是“允许做类似厂长这样的官”。
涉及的党史知识:
中共一大代表都很年轻,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邓恩铭20岁,王尽美23岁,张国焘、周佛海24岁,陈公博是带着新婚妻子来开会的,李达也刚刚结婚不久。这些年轻人相互见面难免谈起恋爱的故事,但毛泽东从来不参与这样的讨论。会议上也多倾听别人的意见,经常沉默思考问题。同志们戏称毛泽东是一个“书呆子”。
涉及的党史知识:
7月30日晚,大会继续举行第六次会议,周佛海在这天下午肚子忽然大痛大泻,不能出门,一个人躺在博文女校的地板上,未能参加会议。
因马林从莫斯科绕道欧洲赴上海途中,其一举一动早已被几个国家的情报部门和警方所掌握,并互通情报,记录在案。马林到上海后,一直在荷兰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和上海工部局的监视之下。晚上8点多,代表到齐正准备宣布开会的时候,法国巡捕房的政治探长程子卿打断了会议进程,随后巡捕前来包围了会场。
陈公博因会场被查恐慌,又遇到凶杀案,退出会议。李达等12名代表决定前往嘉兴南湖继续召开会议。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出于安全考虑退出了会议。
沧海横流,大浪淘沙。
参加会议的这些年轻代表,当时还是社会上不知名的“小人物”,当年或许谁都很难想象这个党28年后会赢得全国政权,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99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接受着无数的磨练,饱经风霜,一路走来,创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数的辉煌。
99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向着胜利前行。
在广东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中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中共党员
这不,他们同样在普法的“群聊”中
发挥着自己作为党员的榜样力量
将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祖国
一起来看看
他们的风采吧~
银发党员:忠于职守
邱永新
汕尾市陆河县司法局
邱永新同志(上图左三),一九八三年九月参加工作,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老党员在陆河县司法局普法的岗位上,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忠于职守,立足岗位职责,经常深入基层田间地头对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宪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等普法宣传教育,促使基层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不断增强,提升了乡村法治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陈崇文
韶关市仁化县司法局
陈崇文,从2002年至今一直从事普法宣传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曾在“四五”、“五五”、“六五”普法期间被评为“2001——2005年仁化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广东省司法行政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六五”普法广东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虽然临近退休,但她依然坚持在普法岗位上,为普法工作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中坚力量:义不容辞
黎伟忠
佛山市三水区普法办
10年来,黎伟忠(左一)一直坚持奋斗在佛山市三水区普法宣传第一线,通过自编自导情景剧的方式进行法治宣传,如今《法治之窗》已经播出了650多期,成为三水普法的老品牌。
在接手之初他留意到改编身边真人真事的节目,会更加受到群众的喜爱,于是便注意搜集素材,特别是那些三水本地的案件,将它们自编自导成小品。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还参与组建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凝聚普法志愿者的团队力量,推动三水普法工作不断前行。
谢 华
韶关市司法局
谢华同志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四五”普法开始到“七五”普法就一直在普法战线上兢兢业业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是我市普法队伍的中坚力量,经验非常丰富。在组织、协调、指导全市普法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工作主动,大胆创新,成绩突出,受到领导、基层单位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青年党员:勇挑重担
杜 欣
惠州市惠城区司法局
杜欣,惠州市惠城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科员。年纪虽小志气不小,对普法工作始终充满热情。疫情防控期间勇挑重担,走街穿巷将疫情依法防控知识传进社区、带进千家万户。积极组织开展“民法典普法夜市”、“防疫法治直播课”等各种法治宣传活动;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记录并宣传家乡惠民之州和谐民主法治的美好瞬间;立志用自己的力量把民主和法治普及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黄建瑛
东莞市司法局寮步分局
黄建瑛,中共党员,任职东莞市司法局寮步分局,2010年毕业便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期间,带领业务团队、香市普法志愿服务队创造多个“首个”,包括“六五”普法前期推动建设普法主题公园、录制“香市讲法”电视栏目30余期、连续6年运营普法公众号、带领397名在册普法志愿者穿街走巷宣法378场次,疫情防控期还主动打破普法困局,全市首推直播间普法等...因表现突出,于2011、2017年分别荣获市司法局授予的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国家工作人员,黄建瑛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等方面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出发,打造“大普法”格局,不断推陈出新,为实施乡村振兴铺就靓丽的法治底色。
李 迅
肇庆四会市司法局
李迅,201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李迅同志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坚持全力做好我市的普法工作,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一是做好普法讲师团工作,提高普法宣传质量,积极深化法律“四进”,以新态度、新面貌落实提升我市法治宣传的各项工作。二是着力法律宣传服务进村(社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升社区居民对我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参与率与知晓率,引导居民群众树立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
一颗红心永远向党
忠诚血脉经久传承
广东还有许许多多的普法人
将法律知识送到工厂学校
将法治理念传到乡村田间
他们主动担当
以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坚定意志
为广东司法行政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往期回顾
广东普法综合整理,部分资料来源广东共青团
动动你的小手指,给普法君点个“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