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县长父亲》获一等奖后遭删除,多方最新回应→

广东普法 2022-10-11


近日,山东德州市作家协会

发布了“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

征文获奖名单”

一篇题为《我的县长父亲》的散文

获得了征文一等奖

引发热议


▲德州市作家协会公众号截图,目前该文已被删除。

01

被疑与电影“拼爹”情节相似

德州作协删帖是“不想引起关注”



与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我的区长父亲”撞梗,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学生袁华获得全区作文比赛一等奖,被班主任表扬,而袁华的作文题目为《我的区长父亲》。电影走红之后,“我的区长父亲”成为“拼爹”“拼背景”现象的一个梗。因此,征文《我的县长父亲》被部分网友划上红圈,四处转发,有网友调侃:这就是此文获奖的原因吗?



然而不少网友认真读完全文后表示,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文思俱佳,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的作风。


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随后,德州市作家协会将获奖信息删除,德州文联则回应称评选活动合规。一位知情人透露,当地不想引起太大的关注度,直接删除了相关文章原文,没料到舆论愈演愈烈。


02

“县长父亲”做过饮食员

干过掏粪工



《我的县长父亲》一文中提到的这位老县长名叫于志明,1929年生于辛店镇东于村,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10月入党。曾任禹城原王寨区区长、县民政科科长、宣传部长、禹城六区区委书记。1955年10月,26岁的于志明成为禹城县第一届人代会选举的县长。


文中写道:“在他五十九载的人生旅途中,当过县长,做过饮食员,干过掏粪工,一生几起几落,没给我们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记。他的故事在他生前我知之甚少,直到去年我整理他工作日记时,才晓得我心目中‘无情’‘抠门’‘一根筋’的父亲,是一位品德高尚、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清官’。”


据了解,于志明的小女儿于忠东将91本日记捐赠给了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这91本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从1951年4月1日到1978年12月21日,于志明工作的这27年间,党在各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落实情况。当地媒体曾于3月31日以《禹城老党员捐赠91本工作日记 从1951年到1978年记录社会变革城市变化》为题报道。翻开一本本泛黄的日记,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几十年沧海桑田,城市巨变。


▲于志明在1984年6月5日的日记中,记录了一段感想。


03

《我的县长父亲》作者

回应质疑



文章作者于忠东介绍,她25岁刚结婚时,父亲于志明就过世了。今年她60岁了,“父亲去世那年虚岁也是60。一开始,我是赶着父亲节写的这篇文章,为了纪念父亲。


于忠东回应称,写作投稿的初衷就是不想让老爷子写了一辈子的日记当废纸卖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传承下去,没考虑获奖,也没想到引起这么大关注。


于忠东说,自己从去年就开始整理老爷子写的这些工作日志,今年就是随手写了,父亲节之前发表了。一开始的题目是《逝去的背影》,写了一万多字,当时在媒体的客户端上发了。“后来德州征文,征文要求是3000字以内,老爷子这一辈子做的,我确实觉着挺敬佩的,朋友劝我删改一下投稿,就改成了现在这样。”


于忠东说,起题目时只是出于“实事求是,我父亲一辈子做的这些事,不容易。”她表示,“可能现在很多人想象不出(父亲)那时候人的‘傻’劲。去年回老家,熟悉我父亲的人都说他是焦裕禄式干部。大家可以来我们这里实地探访一下。”


▲1964年6月14日,于梁庄公社梁庄生产队帮助麦收,最前面是于忠东的父亲。


文章来源:广东普法综合整理,内容德州市作家协会、封面新闻、红星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禹城文学


你怎么看?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