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T-34坦克装“黑豹”负重轮?苏军维修部队神来之笔
这是二战期间苏军T-34/76中型坦克作战时拍摄的照片,请注意,这辆坦克似乎安装了两个不同的负重轮。
这两个特殊的负重轮用红色箭头进行了标示,与后面三个负重轮有明显区别。这只能解释为前线维修部队的应急改装,不过这个负重轮究竟是什么,从哪里得到的?本文将进行详细的说明。
熟悉二战武器装备的朋友可能都知道,T-34中型坦克安装过很多样式的负重轮。这张照片中的T-34/76坦克就安装了三种不同的负重轮,一、五为早期挂胶负重轮,四为中期12孔挂胶负重轮,二、三为10孔全钢负重轮。之所以会有全钢负重轮,就是因为二战期间,苏联面临橡胶短缺问题,不得不通过《租借法案》从英美进口。
全钢负重轮尽管具有造价低,寿命长等优点,但其缺点更是显著,那就是增加了噪音和冲击,对坦克悬挂系统有较大的伤害。但是在战争期间,苏军没有足够的橡胶来制造挂胶负重轮,所以这只能是无奈的选择。苏军在使用这种全钢负重轮时,尽量靠近车体中央安装,避免安装在一、五这样冲击力最大的位置。
二战中,苏军尽管有大量的坦克部队,但其对后勤的巨大压力也让苏联领导人头疼不已。用缴获的德军装备来补充前线的损失,已经是苏军部队的常规操作,大家也都很熟悉,不过使用德军坦克零部件对自己坦克进行改装的事例倒是不多,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楚。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T-34坦克的“宿命之敌”,德国“黑豹”中型坦克。这种坦克在研制过程中,吸收了T-34的倾斜装甲设计,再加上出色的德国75mm坦克炮,让苏军吃够了苦头。T-34和“黑豹”被称为现代坦克的直系父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苏军前线维修部队不得不面对T-34坦克备件短缺的问题时,不知是哪位老兄第一个将目光放到了“黑豹”坦克的负重轮上。T-34负重轮直径为830mm,“黑豹”负重轮直径为860mm,这是两个非常接近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它有挂胶,比苏军全钢负重轮要好不少。目前,并不清楚这些安装到T-34上的负重轮是从受损的“黑豹”上拆下来的,还是从被占领的德军备件仓库中得到的战利品,感觉后者可能性更大。
苏军维修兵肯定是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充分利用了一批缴获的“黑豹”负重轮。不过,尽管外径非常接近,但轮毂完全不同,需要进行一番改装。首先将内侧扩孔到210mm,然后将加工出六个固定螺孔,“黑豹”的负重轮就可以凑活安装到T-34上使用。大家可能看着很麻烦,但对于拥有全套维修工具的苏军机动维修部队(PTRZ)来说,这真是小菜一碟。
这是1944年苏军第4机动维修部队留下的老照片,可以看到他们将“黑豹”负重轮安装到一辆T-34坦克的二、四位置上。目前发现的类似改装照片只有这一张,不清楚其他维修部队是否采用过同样的维修方法。谁也想不到现代坦克的父母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合体了。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1945年3月库宾卡研究试验场曾经对T-34/85中型坦克安装“黑豹”负重轮进行了可靠性测试。测试坦克行驶了604千米,得出的结论是前线部队可以使用“黑豹”的负重轮对T-34/85进行维修。值得注意的是,与T-34原装负重轮相比,“黑豹”负重轮在高载荷时可靠性较低。这是当时留下的测试照片,测试样车安装了三种不同的负重轮,“黑豹”负重轮安装在第二个位置。
有意思的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也面临苏联同样的橡胶短缺问题,因此不得不同样选择全钢负重轮。美军正在检查一辆德军抛弃的“黑豹”坦克,注意其最后的负重轮就是全钢结构。
这是一张非常有意思的照片,一辆德军“黑豹”坦克最外侧的负重轮全部拆下,旁边有两组T-34坦克的负重轮。可能是德军坦克兵想换上敌人的零件凑合用一下,结果绝望地发现这种负重轮太厚,无法安装到自己的坦克上……
钻进T-34/85中型坦克 整备状态的“胜利象征”有哪些看点
本人是原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