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古董枪店中国神器意外现身 晋造17式手枪

这是美国枪迷在一家古董枪店偶然发现的晋造17式手枪,该枪非常特殊,是唯一一款使用.45ACP子弹的毛瑟手枪。该枪1929年由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制造,存世数量非常少。这支手枪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出口到美国的,目前售价3500美元。从外表上看,握把已经不是原装的,而且有比较多的使用痕迹。


山西军工产品的一个特色就是:口径和中央军装备的绝对不一样。这是阎锡山出于防止中央军渗透进山西而设计的,至于发挥了多大作用,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不过这个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山系的冲锋枪使用的是.45口径,而不是当时在中国流行的9毫米口径。这也最终导致了.45口径的民国17年式毛瑟手枪的诞生。

手枪右侧有“民国十七年晋造”篆体刻字

山西最初生产.45口径的枪械是在1920年。阎锡山在很早就认识到了单兵自动武器的重要性,并于1920年底责成山西机械局仿制在当时还算新式的汤姆森M1921式冲锋枪。由于其时山西多土匪,经常威胁到山系的铁路运输,而这一运输方式是山西获得外省资源的主要途径。所以最初仿制的冲锋枪基本都装备给了火车护卫部队。冲锋枪的火力优势(因为土匪训练无素,所以不能发挥步枪的射程优势)令阎锡山的部队在交火中大占好处。但是随之却产生了一个问题:护卫部队使用的汤姆森式冲锋枪和毛瑟手枪的子弹不能通用(当时山西用的毛瑟手枪是7.63毫米)。阎锡山为此在机械局进行悬赏,寻找解决方案。而山西机械局的解决方式就是将毛瑟手枪进行放大设计,使之可以使用.45口径子弹。1929年,新的.45口径毛瑟手枪正式投产,命名为“民国17年式手枪”。

 

民国17年式毛瑟手枪的具体产量难以估算,因为抗战后的分散生产导致了记录上的混乱。但是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其装备范围还是相当广的。不仅阎锡山的晋军大量装备,西北军和八路军也有不少的使用。如林彪的115师在山西抗战期间,就曾经接收过不少17式手枪。士兵们管它叫“大盒子炮”。流传至今的民17式毛瑟非常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口径特殊内战结束后,17式毛瑟被淘汰出部队,成为库存武器。后来在大炼钢铁的运动中,绝大部分的库存17式毛瑟都被回炉炼钢。剩下的17式毛瑟则被作为出口产品,于上世纪80年代出口到了欧洲和美国。不过这些出口的17式毛瑟手枪已经不能算是原版了。因为这些手枪是以民用手枪的名义出口的,外方为了保证安全性(都是4~50年的老枪了),大量翻修了零件。基本上小零件都换的差不多了。有些保存状况不好的17式连枪管都被换了,这样的折腾下来,虽然还是17式,但是已经失去了很大的收藏价值了。


左侧的“十七式”刻字

关于性能方面,17式毛瑟本质上就是放大后的C96式毛瑟,只能半自动射击(使用.45ACP弹全自动射击的话,17式手枪因为太轻,肯定会无法控制)。内部零件方面,除了为适应.45ACP弹的大威力而增加了零件的强度外,结构上没有做大的修改。和原版毛瑟一样,一个螺丝都没有。用一发子弹就可以完成全枪的彻底分解。瞄准装置采用了“V”字缺口式照门,表尺分10个划分,最大射程1000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实现的射程。虽然.45ACP的威力较大,但也不可能在100米外保持精度的) 。

 

装弹方面,和C96一样,使用10发固定式弹匣,桥夹装弹。关于供弹工具还有个小故事:一般的固定弹匣毛瑟手枪都使用10发桥夹装弹,但是因为7.62毫米弹和.45的弹底直径不一样,所以17年式毛瑟手枪也必须使用特制的桥夹。但是卖到美国的这批17年式毛瑟连枪套都没有,更不用说专用的弹夹了。后来美国人偶然间发现原来用在.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上的5发桥夹的宽度正好能装上.45弹。于是,现在美国所有的.45口径17年式毛瑟都在用这种5发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桥夹作为供弹工具。
 

借一张图,给大家看看原版握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晋造17式手枪也可以接驳枪盒做枪托。 



本人是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