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识中药:黄芪——升阳举陷、生津止渇、补益脾肺


黄芪

黄芪

【别名】棉芪、编芪、编黄芪、 棕黄芪、黄耆、箭芪、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戴芪、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土山爆张根、独根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归肺、脾经。

【现代研究】黄芪主要含有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促进机体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形成、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利尿、消除肾炎尿蛋白、改善贫血、抗流感病毒、抗菌等作用。

【如何选购】黄芪的选购以条粗长、断面色黄白、味甜、有粉性者为佳。

【效用特点】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芪就被列为上品,能够升阳举陷、利水消肿、补血、止血、生津止渇、固表止汗、排脓生肌。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具有温煦、防御、固摄、气化(即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过程)等作用,黄芪主归肺经、脾经, 以补益脾、肺之气为主,尤为补脾气之要药,脾气虚弱,则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虚中气下陷,则久泻脱肛或内脏下垂;脾虚水温失运, 则水肿尿少;脾虚不能生血、统血,则致血虚或出血;脾虚不能布津,可致消渇;脾肺气虚,卫气不固,则自汗、易感冒;正虚不能托毒外达,则疮疡难溃,或溃久难敛。黄萬能以补气之实而具有上述疗效,前人称其为“补气药之长”,实至名归。此外, 现代临床上治疗肿瘤也常用到黄芪,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

黄芪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能保护正常细胞,对于肿瘤患者以及接受放化疗患者,可改善其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容易出汗、反复感冒、食欲不振、贫血、水肿等症状,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芪

【治病验方】

玉屏风散: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上药研末,每日2次,每次6~9 克,红枣煎汤送服,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

补中益气汤:黄芪15~20克,甘草5克,橘皮6克,升麻、柴胡各3克,人参、当归、白术各10克,水煎服,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疗中气所致的泻泄、久泻、久痢、脱肛、脏器下垂等。

当归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服,补气养血,治疗气血两虚,面色无华,倦怠乏力,或肌热面赤,烦渇喜饮等。

玉液汤:山药30克,黄芪15克,知母18克,鸡内金、葛根各6克,五味子、天花粉各9克, 水煎服。补脾升阳,润燥生津,治疗消渇,症见口渇喜饮,随饮随尿, 小使数多, 困倦气短;糖尿病等见上述证候者可选用。

黄芪

【备用成药】

黄芪精:补血养气, 固本止汗,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表虚自汗、四肢乏力、久病虚弱。

黄芪颗粒:补气固表,利尿生肌,用于气短心悸,虚脱, 自汗,体虚水肿,慢性肾炎。

参芪五味子片: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眼、多梦、健忘、乏力、心悸、气短、自汗。

复芪止汗颗粒:益气, 固表,敛汗,用于气虚所致的多汗症,症见自汗、恶风、气短、乏力。

玉屏风胶囊(颗粒、口服液) 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 自汗、恶风、面色白, 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经典药膳】

参芪灵芝牛肉汤:牛肉250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灵芝15克、红枣10枚、生姜10克, 将牛肉先净,放入沸水中煮3分钟,捞出切成小块,生姜切片;黄芪、党参、灵芝先净,放入纱布袋中。汤锅中加水适量,放入牛肉,煮沸后加入药袋及姜片、红枣, 继续煮30分钟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至牛肉熟透,调味后即可食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