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技前沿】世界最快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发布

2017-12-05 飞天众智技术服务平台

计算机 | 世界最快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发布

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获悉,该集团公司4日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高速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实时产生速率超过5.4G比特每秒,极限值突破117G比特每秒,刷新了此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研制高速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纪录,成为目前世界上产生速率最高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保密手段,能够完美地解决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简单地说,该技术是通过量子态作为信号载体,实现在用户之间共享一对独一无二的随机数序列,并用其为信息加密。一旦量子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其自身状态就会发生变化,通信双方可以据此知晓本次通信被截取从而放弃通信,确保窃听者只能得到一段无效信息。



航空航天 | 复旦大学研发芯片技术 太空垃圾成功“变废为宝”

由复旦大学自主研发的“芯云”智能芯片首次随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一同进入太空。也就是说,科研团队将原本的火箭最后一段,末子级改造成极低成本的科学实验和通信平台,实现太空垃圾“变废为宝”。

由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纳系统中心、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宇航系统研究所和下属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经过长达两年多时间的联合攻关,对常规微纳卫星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化与芯片化,硬件资源可重构和智能化设计,使其重量降至30克以内,整机结构重量降低到1.1千克。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参与了具体的工程实施。



宇宙探索 | “旅行者1号”推进器沉睡37年被唤醒 完成点火测试

如果启动车库里存放了几十年的汽车,估计你不会对引擎还能发动抱有希望。但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12月2日报道,其“旅行者1号”航天器上搭载的一组推进器,在“沉睡”了37年后,于太空深处成功完成点火测试。

“旅行者1号”是NASA飞得最远、速度最快的航天器,也是恒星际空间唯一的人造物体。这个1977年从地球出发飞行了40年的航天器,基本靠调姿推进器来定向。这些推进器以微小的脉冲方式,像喘口气那样,几毫秒就能启动,然后让飞船方向稍微旋转,使其天线指向地球,与地球指挥中心保持通信。



生物医学 | “蛋结构”材料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从合肥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钱海生教授课题组,首次制备出由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与合金半导体组成的蛋黄—蛋壳结构复合材料,在近红外光下可激活产生高活性氧物质,在肿瘤治疗与有机染料废水治理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应用催化》上。


超氧自由基、单线态氧和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类物质可损伤细胞内DNA、溶酶体、线粒体等从而杀死细胞。而近红外光可以避免人体中的水分和血红蛋白对其吸收,更好地穿透人体组织到达深部的肿瘤组织,且相比于可见光和紫外光对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伤害更小。因此,近红外光下激活产生高活性氧物质的催化纳米材料体系是目前纳米医学与环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宇宙探索 | 35000粒“灰尘”暴露彗星67P化学成分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日消息称,欧空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上质谱仪收集了35000多颗尘粒,其中包含人们已知的最原始、富含碳的物质,经分析后得到了彗星67P/楚留莫夫-格雷西缅科的化学成分列表。研究人员表示,这颗彗星的成分自太阳系形成至今,几乎没有变化。

彗星67P/楚留莫夫-格雷西缅科(简称彗星67P)诞生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初期,平均直径约4公里,被视为一个飞行着的“冰箱”,储存着最原始的物质。而“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是欧洲空间局组织的无人太空飞船计划,于2004年发射升空。2014年8月,“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菲莱”着陆器抵达该目标彗星,对其进行采样分析。





飞天众智中国制造科技服务平台(www.techina2025.com)是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上海张江高科等多方联合发起并成立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以应用技术交易撮合和科技服务为切入点,聚焦“ 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