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掌握这几个技巧,让你学习效率提升5倍

曹将 一周进步 2019-07-31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置顶后回复关键词【一周】

可以领取今日份小礼物哦

早上好,这里是一周进步。

今天给推荐一篇快速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文章,工作之后会逐渐发现,很多时候影响我们成长的因素并不是技能,而是思路和视野。而如何去快速的提高、反思自己也是非常重要,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


本文转载自@曹将

喜欢文章的话可以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曹将(CJPPTAO)

有那么多要记吗

 

朋友很不解。

 

因为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都在那写写拍拍,最后塞满了七八页笔记。

 

而她的本子上,只写了一页,还没满。

 

是啊!确实有很多可以记啊!

 

因为对于任何一场演讲,可以记录的东西太多了:除了关于主题的专业知识,还有它的逻辑架构,表达技巧,演示设计。


↑ 一次笔记

 

下面细说。

 

【1】专业知识:有记录,也有延伸

 

这个是演讲的核心内容。但很多朋友的记录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复述。

 

这当然没问题,但很容易被遗忘。因为人只会记住跟自己相关的内容。

 

所以,在这一步的基础上,需要做一个延伸:跟我的关系。


↑ 最右边的思考是最核心的环节

 

比如,听一场关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享,传统的记录就是核心关键点:

 

为了得到报酬,也要付出报酬。

 

那么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 我有哪些可以用来交换?

  • 我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不对等投入的情况?最后结果如何?

  • 身边哪些人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

 

你看,一旦如此延伸,这个理论便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

 

 

【2】逻辑架构:整理架构,训练逻辑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逻辑是硬伤,因为平时训练的机会太少。

 

所以,每次听演讲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去整理嘉宾的逻辑架构,这些架构可以成为以后写作、幻灯片等的借鉴。

 

逻辑架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如何开场。


对于类似 TED 的演讲来说,故事是最好的方案,一方面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毕竟大家都爱听故事;另一方面则可以让自己慢慢进入状态,毕竟有了观众的正向反馈后,演讲者也会更有信心。

 

从第二部分开始,就是观点陈述。


一般来说,这又包括两种方案:

 

1.并列架构。每说一个故事或主题,然后归纳一个中心点。知识性分享一般采用这种模式。

2.递进架构。前一段的内容是后一段的基础,然后层层递进。主要见于经历类分享。

 

最后就是结束。结束的时候多见两种情况:

 

1.点到即止。一般会有一句激动人心的话,伴随掌声雷动,向观众鞠躬致谢。

2.引导思考。强调的是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相关的知识点。

 

当然,有时两者可以一起使用。


↑ 爆点句 (宋超)

 


【3】表达技巧:控场方案和金句点题

 

很多演讲嘉宾都是情商达人,可以从他们的表达上收获很多有意思的技巧。

 

比如怎么跟前一个嘉宾进行无缝连接。秋叶大叔在他的演讲中,是这样做的:

 

刚刚小兽老师的分享里涉及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分享」,一个是「普通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那么普通人该如何来……(过渡到自己的内容)

 

这个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意识地去倾听,总结核心点,再与自己的进行链接。

 

又比如适当地赞美观众。还是秋叶大叔,在讲到 PPT 的配色时就说:

 

女生天生是色彩搭配的大师,你看在座的各位漂亮姑娘,身上的色彩都没有超过三种。把这个方法用到 PPT 里,就自然而然美观大方了。

 

除了这类场景运用,还有一类就是金句。这些句子可以成为自己平时聊天,和写作时的有力参考。例如:

 

  • 我欣赏你,但不一定成为你。——琢磨先生

  • 什么让你成,什么就能让你败。——李海峰老师

  • 这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打起来了。——秋叶大叔。

 

 

【4】演示设计:这些 PPT 最值得整理

 

大多数演讲 PPT 的水准都堪称一流。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好看的页面拍摄下来,整理成为自己的素材库。

 

当然,如果有心,可以重点关注三个内容:

 

第一是配色。


不过大多数演讲,背景都是黑色。那么黑色背景的幻灯片,其实无外乎以下几种配色方案:


↑ 黑色背景下的配色方案

 

第二是排版。


内容少的时候如何看起来不单调?内容多的时候如何看起来不杂乱?

 

第三是点睛。


总有一两页让人眼前一亮,到底是什么元素使然?图片,动画,还是字体?

 


【5】推荐三个工具

 

为了让听的过程更有效率,这里推荐三个有用的工具:

 

01 Scanner Pro

类似:扫描全能王,Paper 53

 

它的好处是,可以将拍摄的图片快速整理为 PDF。我一般会再发送到 QQ 中的「我的电脑」,备份以供之后查阅。


↑ 导入图片,整理为一个文档

 

02 幕布

类似:Xmind

 

快速整理逻辑架构,并实现多平台的同步。

↑ 幕布

 


03 笔记本

配套:百乐三色可擦笔

 

这是我个人的喜好,在本子里划分出不同的板块,有的记录内容,有的记录金句,有的部分进行延伸。



↑ 分版块记录

 

配套的百乐三色可擦笔则可以实现两个功能:


1.三种颜色,方便记录时突出重点;

2.可以擦除,快速笔记时若出错,可以马上纠正。

 

↑ 百乐三色可擦笔


我是小结


在听演讲或课程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四类内容:

 

1.逻辑架构。如何引入话题,循序渐进,渐入高潮,最后回味无穷。

2.专业知识。也就是内容本身,有哪些知识点,跟自己的关系如何。

3.表达技巧。有哪些金句让人眼前一亮,有哪些表达让人过目不忘。

4.演示设计。为了突出主题,幻灯片如何排版,哪些页面值得保存。

 

辅助记录的三个工具:


1.幕布记录逻辑框架;

2.Scanner Pro 记录幻灯片;

3.手写笔记整理金句和绘制导图。

 

我是尾巴

 

其实这个逻辑也适合于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


有意识地去观察同事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方的沟通策略,领导的管理方式——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参考。

 

只要有心,处处风景。


更多阅读

三分钟,如何用PPT打造AE级动画效果?| 插件推荐

这个颜值爆表的数据可视化神器,我可以用到2018年

一周校园行 | 走过华工广财,下一站华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