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 | 如何参观美术馆?(上)

乐诗 弘雅书房 2021-06-23


相信许多关注弘雅书房公众号的小伙伴都很喜欢看展览。在看展中大家会遇到许多问题,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如何参观美术馆。



美与丑



也许有许多小伙伴认为艺术就应该是美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而且美的艺术并不一定是好的,丑的艺术也不一定是不好的。

 

那么,该如何区分艺术的好坏呢?



初看感觉平平,却回味无穷,

渐渐令人惊叹的作品,

从长远来看,

会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收获。



古董商斯科特·威尔逊(Scott Wilson)曾经从垃圾堆里捡出来一幅很丑的油画,他的朋友建议他干脆开一家博物馆。


他真的这么做了。

 

威尔逊的“糟糕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Bad Art)就是这么来的。这家博物馆以“糟糕到没法无视的艺术”为主题主要展出那些创作目的严肃但瑕疵明显的作品。展品有杰出艺术家的偶尔失手之作,也有连画笔都控制不好的新手作品。观看这些掉链子艺术作品,意外地特别启发人。可以帮助你理解要创作好的艺术作品会面临哪些挑战,也能让你了解到,即便有的艺术家已经受到认可,作品得以在优秀的美术馆展出,他也不会次次都成功。一旦领悟这点, 你会意识到作为一个观众,也会面临相似的挑战:如何区分美与糟粕?只有受过科班的专业训练才能分辨好坏吗,还是仅仅是品位的问题?

 


幸运的是,美国艺术家艾德·拉斯查(Ed Ruscha)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用的经验。他这么说:“好的艺术,引发的反应通常是这样的:‘嗯?哇!’反之,拙劣的艺术,引发的反应则是: ‘哇!嗯?’换句话说,比起那些一开始令人震惊,或是靠做表面文章抓人眼球的作品,那些初看感觉平平却回味无穷,渐渐令人惊叹的作品,从长远来看会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收获。



如果你第一眼看到某件作品时

就很讨厌它,

不碍事。

再多看一会儿。



如果你第一眼看到某件作品时就很讨厌它,不碍事。再多看一会儿。你可能会想:这是什么?为什么这么丑啊?到底是谁弄出这种玩意儿来的?——这就是你最初的“嗯?”合情合理的反应。但你再看一会儿,就会有别的反应了,进而可能发现更多东西。你或许会更加讨厌这幅作品,但是却对它和你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过,更常出现的情况是,你的评判会朝相反的方向转变:你起初觉得不喜欢的东西,会挑起你的好奇心,甚至让你有点喜欢,开始让你思考它的意义。随着你的感觉慢慢从“嗯?”变成了“哇!”,你最终会明白,好的艺术需要一点时间去感受。或者用艺术批评家杰瑞·萨尔茨的话来说:“拙劣的艺术恰恰造成反效果,初看不错,最终却会觉得‘管它是什么呢’。”

 


不要急,慢慢看



欣常一幅艺术品需要多久?你站在某幅作品面前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不慌不忙是欣赏艺术的关键。但遗憾的是,对于一件作品应该看多久,美术馆却鲜有提示。进入展厅之后, 你就只能靠自己了。因为馆方默认,艺术欣赏是不言自明的,无须在旁解释。如果觉得茫然不知所措,你不是一个人,因为很多观众都曾有过这种念头:“这件作品我看得够久吗?



听一场交响乐要四十分钟,看一部电影要两小时,但一件艺术品应该看多久,美术馆却让你自己决定。这可不见得是好事。艺术家花了几周、几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创作一件作品, 我们在它们身上所花的时间,却平均只有九秒钟。就连那些名作也无法长时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人们欣赏《蒙娜丽莎》的平均时间是十五秒

 


慢慢悠悠的美食家,为了表示对大厨的尊重,用餐时间基本上和大厨做菜的时间一样长。美术馆也可以在某些作品下面注明建议欣赏的时间,提醒我们“不要急,慢慢看”,这么做至少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不是看得太快了。

 

要慢慢看,要知道美术馆的展品太丰富了, 我们没法一下子全消化掉。不要随大流,什么都想看,却什么也没细看,还把自己累个半死。而是应该果断地做出选择,花时间真正去了解某几幅作品。把美术馆看作一份菜单,而不是待办清单。

 


只要花时间去欣赏,艺术的意义通常都会逐渐显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慢下来很重要。不过,要注意了,只是盯着看,并不能使你看到更多东西。要想深入地了解艺术,需要付出努力,无论是问问题、仔细阅读解说,还是用手机查一查相关资讯,或者邀请其他人和你一同欣赏和思考。艺术品并不会自己开口说话,所以要耐心地去探索一下,到底什么方式适合你,能让你与艺术产生最亲密的联系。这么做的结果,肯定会很值得。



禁止拍照!


马琳·杜马斯 变色病 1994 

布面油画 24cmx19cm

 

试想你正站在一幅马琳·杜马斯(Mariene Dumas)的名画之前,画面上是一个丑陋、畸形的人脸。你拿出了手机准备拍照。然后让朋友站在作品边上,让他模仿画中人的表情。你刚取好景时,警卫过来了,大声说: “禁止拍照!”整个展厅里的人都被吓了一跳。你有些不高兴,也有点尴尬,赶紧说了句对不起, 然后离开了。

 

你遇到过这种事没?世界各地的美术馆里,类似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次。大多数美术馆都严格禁止拍照。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你随后会意识到,很多艺术家,包括安迪·沃霍尔和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常把他人的摄影作品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

 

你或许会质疑美术馆给出的各种禁止拍照的理由。拍照真的会打扰其他观众吗?还是说这会影响到美术馆商店明信片的销售?不过,有个理由倒算合理:版权。美术馆必须遵守他们与捐赠者或者租借方达成的知识产权协议。但幸运的是,大多数展品都没有这层顾虑。

 

事事追求纯粹的人会争辩说,美术馆已经成了旅游景点,艺术品也沦为了拍照的陪衬。但若深究下去,会发现拍照是亲近艺术、参与艺术的一种方式,释放着我们内心的激动之情与参与感。拍一张巧妙的照片,可以与艺术产生更有意义的互动。美术馆实际上应该鼓励这种行为。为什么不展出一些专门供人拍摄的绘画或雕塑呢?为什么不能组织馆藏珍品摄影比赛呢?

 


那么,如何拍艺术品,才能拍得又聪明,又有创意?挑战一下你自己,不要拍艺术品本身,而是拍你对艺术品的感受。


为什么不把某些属于你的东西或者同伴一起拍进去?当你女朋友站在她最喜欢的画作前沉思时,拍下她的背影;当你儿子的脸上露出和毕加索一幅作品十分相像的表情时,抓拍下来。让你的朋友假装和罗恩·米克(Ron Mueck)的一件雕塑作品聊天,然后拍张照。艺术家创作了艺术品,现在你也发挥创意,用摄影的方式进行你的再创作吧。


不要犹豫,各位小伙伴现在就行动起来!

GO 

GO 

GO!

附:


2019全国书偶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已经开始啦!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报名呀!登录网站https://www.artlib.cn

https://www.artlib.cn/shuou.html

注册信息、提交作品。

万元奖金,等你来赢!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乐诗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qinruyi929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