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 | 捡破烂的最高境界——玩成高难度小众艺术
“锦灰堆”,乍一看是个古怪的名字,细细想来却意蕴悠远。
“锦”代表繁华与美好,“灰”代表灰烬和残破,当那些残缺的美好堆砌成画,竟别有一番韵味。
到底什么是锦灰堆?
“什么叫做锦灰堆,那是画家的游戏作品。不论一页旧书,半张残帖,以及公文、私札、废契、短柬,任何都可以临摹逼真,画成缣幅,所以一名‘打翻字纸篓’。不过真个把纸篓打翻了,那是杂乱无章的,所谓锦灰堆,却把那些东西加以错综组织,有正有反、有半截、有折角,或似烬余,或如揉皱,充分表现艺术意味,耐人欣赏。”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也叫“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它的内容往往是古代文人雅士书房常见的杂物,如古旧字画、废旧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和信札等,通常呈现破碎、沾污、撕裂、虫蛀、火烧、烟熏等形态,古朴而耐人寻味。如此奇妙的艺术形式,被美国学者南希·柏琳娜称为“中国的幻境画”。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先生有本书叫《锦灰堆》,这本书在《自序》中写道:“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所图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
相传元代画家钱选在一次聚会时趁着酒兴,将散落在饭桌上的虾尾蚌壳莲房等弃物信手绘制成一幅小横卷,取名为《锦灰堆》。
而王世襄先生把自己谈古旧家具、书画、饮食、养鸽、放鹰等的“琐屑芜杂”文字编为文集,自认为与锦灰堆类似,便以此作为书名,可谓寓意深远。
锦灰堆起于明代,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它源自中国传统本身,并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一定影响,非常真实的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所常见的杂物。
这些物品有: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
杂物件件呈现破碎、撕裂、火烧、沾污、破旧不堪的形状,给人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雅气横生、耐人寻味的感觉,有人称之为“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因此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锦灰堆”起初只是画家成画后对剩余笔墨的几笔游戏,通常是对书房一角的随意勾勒.翻开的字帖,废弃的画稿,参差的秃笔,杂乱无章层层叠叠挤入画纸。
看去像是字纸篓打翻了,所以又叫“打翻字纸篓”。
创作“锦灰堆”,一般是在画纸上先框定轮廓,形状不拘、然后就中设计摹画若干重叠交错的小事物,诸如旧书的残页,揉皱的画幅,发黄的报纸,甚至门券邮票等等,只要上面有书有画即可,而且大多还是破烂的面貌,活像灰堆里拾出来的,这就是“锦灰堆”名称的由来。
清初发展到陶瓷上,随着大量陶瓷的出口在日本、新加坡、台湾及东南亚都有所发现。后来经画家移至纸上相互赠送,自我欣赏、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之作。
由于绘制“锦灰堆”技术含量高,绘画者需多才多艺,要善写真、草、隶、篆以及能模仿各家字体和善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熟知各种碑拓、青铜器造型、能篆刻各种印章等等绝活。
画面布局也很有讲究,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有中国画的疏密聚散、浓淡干湿,相互映衬,平中见奇;纯手工精心绘制而成,不许粘贴拼凑……
如此高要求,能胜任者极少;绘制过程十分耗工费时,一般一幅作品2到3个月完成,慢者半年才能画一张。种种原因,使“锦灰堆”这种艺术形式一直很小众,甚至濒临失传。
目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锦灰堆”偶尔露面,不仅出现在书画上,还出现在鼻烟壶、瓷器、玉雕上,数量不多,价格也不算高,这和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不相称。随着藏家对“锦灰堆”有更深入的认识,
这种特殊艺术形式市场潜力很大,值得看好。
THE END
2019全国书偶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已经开始啦!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报名呀!
登录网站
https://www.artlib.cn 或
https://www.artlib.cn/shuou.html
注册信息、提交作品。万元奖金,等你来赢!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qinruyi929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