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邀报告(一)| 第五届华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2024-10-07



近日宜听讲座

忌缺席

学术盛宴,云端“飨”见💯

来“飨”吧!


01


特邀报告第一场


重新认识汉语和汉字的核心价值——

文化自信下的国际汉语教学新思路

邵敬敏教授  暨南大学

汉语追梦人的目标是:汉语走向世界,汉语研究登上国际舞台,汉语应用服务于全人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和研究,国际汉语教学“新三说”可概括为:词语中枢说、汉字双轨说、字词组合说。掌握汉语的金钥匙是汉字,汉字具有多元化派生能力,其与拼音文字相比,具有四大优势:清晰度高,分辨度更高;图像性鲜明,语义信息提取快;排版时节约篇幅;信息的传递与获取采用“形音双轨制”。因此,在“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应树立“汉语自信、汉字自信”的信念。


美国中文学校的历史地位与面临转型的挑战

任弘教授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

美国中文学校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分别是地区侨教组织、全美侨教组织、周末制中文学校和全美华语语言文化联盟的成立。在主流体系下的中文学校面临不少冲击与挑战,美国中文学校应接受挑战,采用“新路子”实现转型。新移民是华文教育永续发展的基础,应学会“融入主流,与英语共生”的新模式;掌握“族裔语言+家庭+社会多元教学方法”的新理论。在保护族裔语言,传承族裔文化的同时,华教组织和族裔社群应发挥好在地力量,争取法律保障。


语言传播的方向性与大华语的特征

周明朗教授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语言传播具有方向性,顺向传播指的是内圈—外圈—扩散圈;逆向传播指的是扩散圈—外圈—内圈。随着华语中圈与内圈交流的增加,双向传播将更为广泛。研究语言传播中逆向传播机制,有利于揭示汉语国际教育传播中的逆向传播规律。文章也对华语的特征进行了概括。


国际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际职场汉语教学

贾益民教授 华侨大学

“一带一路”、中国以及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使开展国际职场汉语教学势在必然。随之出现了教学内容从基础汉语走向职场汉语、教学对象从青年学生转向职场人士的两个转向。明确国际职场汉语教学的基本遵循及构建国际职场汉语教学体系至关重要,可采用教材体系(6+N)、教学体系(线上线下结合)、国际职场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国际职场汉语学习者就业推荐、创业孵化、帮扶体系、职场汉语国际传播体系、职场汉语+职业教育体系等方式协助国际职场汉语教学,推动新时代国际职场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特邀报告第二场


再论语用为纲教学模式:语境+功能+内容

吴伟平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以语用为纲教学模式的落地实践”项目跨度16年(2004-2020)。这一教学模式包括语境、功能、内容三个维度,其教学和测试重点有别于侧重聚焦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模式。不同维度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教学重点、要求、目标和测试重点。“语境”不是为了语法点教学而创造出的特定语境,而是语言运用中赋予交际意义的语用框架。实践证明,语用为纲教学模式是可行的,结构为纲和语用为纲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华裔华文+国际中文:双轨制华裔教育模式

吴英成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以新加坡华裔为例,华裔世代双语能力类型将从第一代的华语单语转变为第四代的英语单语。华裔世代身份认同类型亦存在差异:从“落叶归根”转为“落地生根”。对华裔而言,存在“祖籍中国—当代中国”的二元身份认同。因此,应采用华裔华文和国际中文相结合的双轨制华裔教育模式,本土华裔教师和国际中文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制,以及当地主导语、华裔华文或国际中文的双语制。


“已经”和“曾经”:怎么向外国学生解释

石定栩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曾经”表示相关状态在参考时间之前存在,但在参考时间之前终止,且后果未延续到参考时间。“曾经”描述的是小句整体状况在参考时间的地位,与小句的事件时间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没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是,“已经”以句子作为辖域,小句的内部成分先在小句内部运作,共同构建小句的意义。小句作为一个整体再同“已经”互动,语法体与“已经”发生间接关系。“已经”表示相关的状况在参考时间之前已成为事实,且延续到参考事实仍然为真。


中文国际教育的困境、机缘及对策

胡范铸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是国际传播的一种形式。孔子学院要谋求新发展,须重新认识定位。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是以汉语国际教育促进国际理解、文明互鉴、“民心互通”,进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孔院发展为例解读当下国际中文教育,应首先认清现状,抓住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机遇,把握基本原则,做好具体对策。


由词汇运用的“舍”与“取”看华语及其研究

刁晏斌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华语研究在理论和事实方面均需进一步发力,成为一门真正的学问。就华语词汇研究而言,在依循传统模式之外,更应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增长点;在立足于华—普对比对外来移植义和隐形差异进行探索外,更应立足华语自身进行研究:如华语词汇运用中的“舍双取单”“舍今取古”“舍小取大”现象。其中,词汇运用的“舍”与“取”试图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探寻华语自身词汇及其运用的特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The End


审核 | 杨万兵

责编 | 李洁麟 黄丹丹

文字整理 | 赵鑫鑫

图片提供 | 赵鑫鑫

制图 | 崔文泽 黄丹丹 梁婉怡

编辑 | 梁婉怡


推荐阅读

开幕式 & 议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