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在庆祝万圣节,我在思考衰老和死亡

李美佳 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2019-07-03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每个年龄段都有死亡的危险,与衰老根本没有必然的明显联系。人类自然的进程是英年早逝,未老先亡。作家蒙田曾写道:“死于老年是少见的、异常、奇异的死法,远不如其他死法来得自然——这是一种最不可能、最极端的死法。”目前,我们的寿命却远远超出了给定的时间。当我们研究衰老的时候,我们试图理解的并不是自然的进程,而是非自然的。然而,增加的寿命大多是健康的吗?当变老后的生活无法继续独立、自助时,我们又该怎么?当我们无法离开病榻,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又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老人的渴求」

常生命的衰亡过程应该是一条长长的、缓慢的曲线,生命老化的故事就是身体器官走向衰竭的故事。并非某种特定的疾病将身体瞬间击垮,导致生命的消亡,而是逐年累月、持续进行的。我们的身体在逐年累积着脂褐质、氧自由基损伤、随机的基因突变以及其他各种问题。这个过程是逐渐的、不停息的。
         老年意味着一系列不断地丧失。
当我们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如何使生活存在价值?退休在家的老人,回归家庭是他们最主要的选择。老人的渴求其实很简单:一扇能上锁的门、一点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家”是老人们的优先顺序中占主导地位的唯一地方。在家里,可以决定怎么安排时间、怎么分享空间、怎么打理自己的物品。正如年轻人追求自由,对于老年人亦是如此,好的生活就是享有最多独立性的生活。我们的生命天生互相依赖,受制于远远超出我们自身控制力的力量和情形;我们所要求的就是可以做我们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有着塑造自己生活的自由。

「继续或是放手」
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才有的悲剧——过度治疗。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我们争取每一次能多活些时日的机会,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身上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如果死后一个小时,我们认识的每个人都将被从地球上抹去,我们应该觉得无所谓。但是,这对很多人来说都很要紧。因为我们觉得,若真发生这样的事,我们的生命将毫无意义。因此,对于那些老年重症患者,除了单纯地延长生命之外,还有其他的优先考虑事项。调查发现,他们的主要关切包括:避免痛苦、加强与朋友和家人的联系、意识清醒、不成为他人的负担,以及实现其生命具有完整性的感觉。 我们应建立起一个怎样的系统,可以在人们生命终结之时,帮助他们实现最重要的愿望呢?这才是医学工作者或老年人相关工作人士应关注的问题。
面对生命的黄昏,缓和医疗逐年受到重视。
缓和医疗
和医疗是对生命有限的病人及其家庭地关注和照顾,其含义是“病人的疼痛和症状应由药物或其他途径加以控制,任何心理痛苦都应由家人或病人提出,使其能以一种持续的、可理解的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进行缓和医疗时,治疗的收益和负担应定期被评估,有关看护计划的决策需及时按照病人的情况变化而定;在病人的管理中实现有效沟通,在可预期的死亡面前讨论是否选择临终关怀;使病人家庭得到有关丧亲的帮助和支持,不仅是心理益处,还有经济方面的考虑。医生需要帮助病人权衡他们更大的目标,甚至质疑他们,让他们重新思考其他优先选项和信念。通过谈话,考虑清楚什么时候从为时间而战,转而争取人们更珍视的各种事物。
提倡缓和医疗,首先明确医学的本质,医生的目标是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美,而非改变生命的自然进程;其次,善终服务,则是让护士、医生等帮助患者在当下享有可能的最充分的生活——解除疼痛和不舒服,或尽量保持头脑清醒,或偶尔能与家人外出,而不是仅仅关注生命的长短。

「优雅地告别」
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就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不分青红皂白地抢救,这是多么愚蠢和残忍!人之生,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我们周围的世界虽然充满奥秘,但仍是可感知的,唯有死亡超出了人的感知和思维,是不可体验、不可掌控的事物。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死亡即未来的可能性不再有可能”。老年人因为身心衰竭或疾病缠身,距离死亡更加迫近,在死亡面前会有或接受、或抗拒、或恐惧、或解脱的心理状态。 然而,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何必做过多的干涉,让这一过程显得痛苦而漫长? 人们就是要竭力把这念头放在一边,所以在生命邻近终点的时候,会有过度医疗,会不顾一切地想多挽回些时日,这不仅延长了自己痛苦的时间,还增加了家人悲痛的过程。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顿悟。

「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直面死亡会引发焦虑,却也会极大地丰富你的人生。
推行缓和医疗,让病人安静离世,让医生不再背负沉重,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这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坚信我们应该直面死亡,就像正视其他恐惧一样。我们希望通过去领会,且真正领会人类的处境--我们的有限性,我们短暂的生命之光--品味每个独一无二的当下,享受全然为是的喜悦,也由此培育我们对自身,乃至对全人类的悲悯之心。”--欧文亚隆
参考
文献
Atul Gawande.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8Irvin D. Yalom.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3Lynda Gratton & Andrew Scott. The 100-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 Bloomsbury, 2016.6

 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长按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