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走了,我该怎么办

李卉子 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2019-06-30


 


《与妻书》曾出现在我的语文课本上,情窦未开的我只为林觉民为革命赴死的决心而动容,却看不懂这份信中饱含的对妻子深深的情义。当我步入恋爱,再读《与妻书》,泪如雨下。 

在一个明媚的日子里,一对璧人在庭院里聊着“谁先离开人世会更好”的话题,林觉民对陈意映说: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

(比起我先离去,我宁愿你先离我而去)

意映面露些许愠色,而后林觉民说到原因: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

(我不忍心让柔弱的你承受失去我的痛苦,就让这种失去爱人的痛苦落在我的身上吧!)

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丧失配偶的痛苦,

足以让一个满面春光的女人变得失魂落魄,

足以使一个容光焕发的男人变得一蹶不振。

       

丧失配偶一度被认为是所有生活事件中带来最大压力的生活事件,百分之五十的人都会在一生中面临这一事件。

丧失配偶,这一事件多发生在人们的老年期。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年夫妻在几十年的磕磕绊绊、朝夕相处之中沉淀出强大的情感能量,它平时潜伏在生活的琐事中并不起眼,但是却在一方逝去时猛烈的爆发出来,给失去伴侣的一方无比承重的巨大打击。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会在彼此之间建立起稳固的依赖关系,当这种依赖关系突然终止,会给另一方带来无尽的空虚。丧失配偶会给老年人的情绪及心理健康方面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孤独感、抑郁等,严重者甚至会实施自杀行为。

而在中青年期的人们,也会遭遇丧偶事件,这多是由于配偶患得某种疾病或一些意外情况,这对于存在于世的一方也是一场沉重的冲击。在中青年期丧失配偶,另一方不仅会遭遇一些情绪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损害,还会遭遇一些老年期丧偶的人群可能不会遭遇的一些挑战,如:要独自抚养孩子成长;面临着与家庭和朋友关系的变化;因为他们是中青年,所以社会对他们恢复能力的期望较高,因此可以获得的社会服务与老年丧偶群体也相对较少等等。

然而,无论如何,青年、中年、老年,在丧失配偶后人们那无尽的悲伤是一致的。

悲伤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引起的情绪反应,它会在死亡的面前肆意奔涌。爱人离世,悲伤弥漫着整个世界。

悲伤过程的七阶段

阶段一:震惊与否认——“不,这不是真的!”

在得知朝夕相处的人们离去的那一刻,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一句话“不,这不可能,这不是真的”。这种否认,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失去配偶的人们提供一个“暂时安全的居所”,以至于让人们免于受到高强度的社会损失(失去配偶、失去情感支柱,失去另一方的经济收入等)的伤害。


阶段二:无序——“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否认阶段过后,悲伤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会感觉自身与周围的现实世界失去了联系,在他们的眼中,周围生活的一切都仿佛失去了意义,这种情感的回应对于刚刚丧偶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正常的感受。


阶段三:情绪失控

爱人逝去,另一方的身份与社会角色发生了突变,这时候,人们开始可能会产生愤怒、恐惧、沮丧、无助等情绪。在这个阶段中,人们面临丧失会表现出一系列反复无常的情绪,性情温和的人陷入悲伤后,可能变得暴躁易怒,开朗活泼的人陷入悲伤后,可能变得抑郁低沉。


阶段四:内疚——“我本来可以…"

内疚感是丧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人们不会把配偶的死亡看作是一件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事情,而是将死亡归咎于自己身上,认为自己要为配偶的死亡负责任。


阶段五失落与孤独

失落感与孤独感在否认阶段过后便会悄然出现。当丧偶的人们开始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时,却没有所爱之人的陪伴,他们的失落感与孤独感会越来越明显。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多需要那个人,多依恋那个人。这种失落与寂寞如果不加以处理,会逐渐转化为抑郁。面临失落与孤独,一部分人会选择回到“否认”的阶段,试图逃避这种失落感,还有一部人会选择寻找“替代品”,如:立即再婚或收养宠物等,但是两种逃避方式都无法长久的将失落感与孤独感关在”心门“之外。


阶段六:解脱

在这一个阶段中,丧失伴侣的一方会产生一种解脱的感觉,他们会觉得自己会慢慢离开悲伤的心境,觉得自己已经构筑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没有逝去的他or她的存在。然而对于丧失伴侣的人来说,解脱在一定程度上会加深他们的罪恶感。


阶段七:自我恢复

在这一阶段,人们会慢慢重建没有配偶的生活,但是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人们需要从多个层面适应这个没有配偶的世界,逐渐以平常心对待爱人的逝去。“自我恢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在过了很长时间之后人们才能意识到这种改变。

人们无法控制悲伤的出现,但是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应对悲伤。

面对悲伤,我们该怎么办

主动寻找社会支持

对丧偶者的研究表明,来自家人、朋友的支持,会非常有效的帮助人们度过爱人离去之后的痛苦阶段。定期与朋友聊聊天,与他人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参加一些互助小组,与和你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多多交流,你会发现你的悲伤与痛苦是很正常的情感。

接纳自己的积极情绪

不要为大笑而感到内疚,要像过去一样发现并接受生命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一次美丽的日出、一声朋友的问候都可以为你的生活添光加彩,乐观的应对生活的变化有助于你更好的应对悲伤。

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不要为大哭而感到尴尬,悲伤自然会引发哭泣,想哭就大声的哭出来。

提前为特殊的日子做好规划

生日、结婚纪念日这些特殊的日子可能会让你再次回归悲伤,因为你会想到他or她的离去。你可以提前想一想要怎么度过这些特殊的日子,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度过这一天,并且接受这种改变之后的方式。

用植物来纪念爱人,用宠物来转移情感

种一盆花,一棵树或其他某种植物,来纪念已经逝去的故人。而养一只宠物可以让你把原本倾注给他or她的情感转移到宠物身上,而宠物对你的依赖与感情也会让你找到被需要和被关注的感觉。

保持自己的行动力,找回自己的效能感

无论悲伤消耗了你多少的能量,尝试着为自己列一份行动计划清单,哪怕每天只做一件小事。这些小事的成功完成可以帮助你愈合丧失带来的创伤,增加你的自我效能感并使你积极向上。

是不是还记得《泰坦尼克号》Jack即将逝去的场景,Jack用仅有的温度鼓励Rose要坚强的活下去,这一场景让无数观众的泪水奔涌而出。

配偶离去的那一刻,悲伤似乎弥漫着整个世界。人们可以用时间来"熬过"悲伤带来的痛苦与孤独,但是,应对悲伤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重新回归自己的生活,构建一个新的生命,而这也一定是已经逝去的他or她对生者的希望。

Rose最终子孙满堂、热爱生活、笑容灿烂,这一定是Jack最想看到的Rose的样子。

参考文献:

雷明·迪金森, 庞洋, & 周艳. (2016). 温暖消逝:关于临终、死亡与丧亲关怀. 电子工   业出版社.

蒋长好, & 赵仑. (2006). 悲伤及其应对的研究进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108-114.

王玉杰. (2015). 丧偶后不同阶段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山东中医药大学).

DeBruin, Korie, "Support after Loss: Straight Talk from Young Widowed Parents"  (2012). Master of Social Work Clinical Research Papers. Paper 123.


关注老年心理健康

关注我们的未来

期待您的阅读和转发



 

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长按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