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色池塘》与成功老化

张诗洋 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2019-06-30

老年是什么样?

成功老化如何定义?

老年时期的爱情和婚姻是什么样?


今天的推送与电影《金色池塘》有关。在电影中,通过一系列探索,男主角诺曼和妻子女主角埃塞尔终于在影片结尾向我们展现了老年生活的理想状态——家人身体健康、生活状态积极、家庭关系和谐……


长久以来,正如电影《金色池塘》一样,心理学家们致力于探索健康老年人的标准,给出了如成功老化等定义,试图构建出最完美的老年生活景象。然而,对于所有老年人而言,所谓“成功”老化真的有标准答案吗?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今天的推送将从金色池塘出发,从年龄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回顾其他经典影片中的老年人形象,试图对成功老化的标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01

年龄的立场

根据经过完善的成功老化理论,成功老化应包括:(1)没有疾病;(2)认知和身体功能良好;(3)和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即使这样的状态看上去已经很完美,还是让人忍不住提出质疑,这样的标准适用于每个人吗?又或者,这样由所谓专家、学者制订的标准是否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之嫌?


当制订所谓“标准”时,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甚至让人怀疑是否有真正合适的标准。给成功老化下定义的过程就像给老年人制订健康的标准,这也像是在变态心理学中给心理疾病划出一个范围——要求人们进入健康的范畴,而对与大多数人不同的人——或是可能给掌握话语权者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人——予以有效或无效的治疗。


电影《金色池塘》剧照


在设置标准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由谁来设置。


毫无疑问,关于老年人的标准无法由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自己设置,即使是老年人自己的表达,也会无可避免的收到已有标准的影响。


《金色池塘》是一部美国电影,而事实上,美国的老年人和所有美国人也的确按照这样的标准生活着,积极乐观,勇敢面对挑战和改变。但是我们还是无法肯定这是否是老年人真正的需求,还是以己度人生产出的知识。


就像养猫的主人们,认为猫像狗一样需要外出散步,就不顾猫的意愿拖着它出门,把猫因为害怕而睁圆的眼睛当成可爱;认为猫需要摄入芦笋中的纤维素,就煮好蔬菜放到猫的饭盆中,却忘记了猫是食肉动物的事实。


虽然不同年龄的人之间不存在物种的障碍、语言的隔离,但生产力和话语权的差异就像一道鸿沟横亘在少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之间。


02

银幕的角度

在塑造老年人的形象时,不同地区的电影有不同的角度。在亚洲导演的镜头中,老年人好像更像一个沉默的陪伴者和启发者,内敛地默默关注着子女。


侯孝贤是我很喜欢的导演,在他的《童年往事》中,外婆把外孙的名字念作带着乡音的阿孝咕,她在每次午饭之前出门寻找不知和朋友去哪玩的阿孝咕,还想要带着阿孝咕从高雄走回广东。


而在《恋恋风尘》中,阿公在番薯地里咒骂番薯比高丽参还难伺候,而阿远“蹲下听祖父说话,挺直得有如一节消瘦的树干……既不是手表,也非打火机,番薯的温柔已在他体内蔓延滋生”(《电影手册》)。


青年阿远与他的阿公

电影《恋恋风尘》剧照


在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单亲母亲贵向邻居阿婆梁欢释放善意,老中青三代人被连接在一起。


香港电影普遍具有一种时尚的骚动,无法消退的激情,但这样的特点在许鞍华的后期作品中却很难见到。


日本当代电影也同样如此,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中,不管是《步履不停》还是《比海更深》,男主角母亲的形象都是会在夏天默默为孩子准备好冻成冰的饮料,会和女儿切着萝卜讨论怎么做菜好吃的那个包容的母亲。


不同的电影中,老年人展现出了不同的形象。在这些家庭伦理电影中,父母的形象或是源于导演或其他人直接的生活体验,或是源于导演对美好家长形象的想象。


在东西方文化巨大差异的背景下,人们的理念也通过电影这一形式得以反应。


不管老年人自己的想法,仅就“什么样的老年人才是年轻人喜欢的”这一问题,每个人就有不同的答案。


就像是美国华裔导演李安拍的“父亲三部曲”,人们总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挣扎,有的人选择接受了儿子的同性恋身份,对美国海关安检举起双手做出投降的姿态,也有人放不下自己的太极拳,固执离家出走。


电影结尾,美国海关安检,父亲高举双手

电影《喜宴》剧照


03

我们是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提示我们文化的多元性,对于《金色池塘》中呈现的理想状态,不知道大多数国人会不会和我一样,觉得有些难以想象。


因为身边缺乏这样的例子,我自己总感觉电影中的场景太理想化,不知道是周围的环境束缚了我,还是这部电影中设立了严苛的标准。


可以肯定的是电影中诺曼和埃塞尔的生活非常幸福,在老年阶段还可以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共同面对新的挑战,这样的生活一定让很多夫妻羡慕。诺曼作为电影的一号主角,在电影开始阶段面临失去的困境。


几十年的时间没有在照片上的容貌留下痕迹,却让诺曼渐渐衰老。他记忆力下降,体能也大不如前,诺曼需要重新认识新的自己,接受新的自己。


当人们发现自己老了,并非因为一个年龄的单调描述,而更可能是因为把现在和过去的自己拿来对比,看看过去的照片,或是发现身体再也不像以前。在埃塞尔的帮助和比利带来的活力中,诺曼认识到自己老去的事实,他将正视衰老的问题,并和埃塞尔一起继续探索碳素的死亡话题,直到生命的终点。


《金色池塘》无疑是幸福、美好的。问题在于这样的电影本身可能只是导演描绘的一幅理想图景,只是人们心中的理想途径之一,但却容易让人在社会价值观和诸多宣传的影响下把它当作唯一的标准。


是所有人都向往完美无瑕的老年时期的亲密关系吗?是所有人都必须以健康的身体作为标准之一吗?


当把老年人当作一个群体看待,就很容易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老年人的个性不如年轻人突出,整体的人格也有统一的变化趋势,但这并不妨碍每个人之间依然存在的巨大差异。


埃塞尔即使年纪大了也依然古怪精灵,富有洞察力,对生活充满热情,但这可能并非是告诉我们这样的老年人才是好的,而只是因为埃塞尔年轻时就是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所以年龄变大后才可以这样。


当谈到老年人的标准、成功老化的问题,我们总容易忽略老年人自身漫长的生活轨迹,忽略人格的差异,而只把他们当作“老年人”来看待。


埃塞尔,丈夫和女儿之间的纽带。

电影《金色池塘》剧照


我们的社会重视效率。而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个体的差异便会经常被埋没。当设立统一的标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逐渐被消退、被忽视,这样的做法简单实用,富有效率,但可能会对一些人——尤其是持少数意见的人——造成伤害。


虽然这可能是现代社会中因为资源短缺等问题而必须采取的手段,即部分地忽视个体差异,对社会人群和现象分门别类进行研究,但正像后现代哲学家福柯所说,“我们是差异。我们的理性是话语的差异,我们的历史是时间的差异,我们的自我是面具的差异。”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我们是差异。


参考文献:

Rowe, J. W., & Kahn, R. L. (1997). Successfu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37(4), 433-440.


您可能还想了解:

老人可依 |《敦刻尔克》里的老绅士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长按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