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光景时时新!天门城市建设五年成绩单
城市发展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百万天门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以五年为限,梳理天门经济社会发展答卷,城市建设这一篇获得了怎样的成绩单?
答案在一组组直观的数据里——
至2020年底,主城区建成面积达47.2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9.9%;完成城乡建设项目469个,完成投资73.35亿元。新建城市道路16.05公里,开工建设棚改住房1.58万套,新建、改建市政污水管网74.43公里……
答案更在市民的切身感受里——
“北湖新区从无到有,城市变大了。”“天门河水清岸绿,下暴雨街上很少‘看海’了。”“公园游园逐年增多,家门口就有散步休闲的去处了”……
完善的城市建设是群众实现安居乐业的“硬”基础。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人民群众需求,下大力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潜心提升城市品位,让幸福感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实干为先,大手笔构筑秀美之城
金秋,北湖综合改造片区。平坦宽阔的沥青公路如黑丝带蜿蜒环绕,“四横五纵”路网骨架大气磅礴;如意状的北湖安枕于项目核心区,碧绿澄澈;现代化小区鳞次栉比,绿化苗木错落有致。
五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与鱼塘交织的乡村风貌。历经五年建设,一个集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城市新区已经拔地而起。
农村变城市,沼泽变公园,农民变市民。北湖的改造和建设,是天门城市建设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迫在眉睫。按照“北拓南融,东进西控”的城市建设思路,五年来,天门一批道路、桥梁、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的整体框架迅速拉开,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据统计,至2020年底,天门主城区建成面积达47.28平方公里,比2016年增加了16.49平方公里。
历时两年建设,全长210米、双向四车道的天门泰康大桥于今年10月建成通车。“方便多啦,通车的时候我还特意绕去体验了一番。”在天门开出租车五年的代师傅对交通的变化有切身感受,“大桥不通的时候,每次送客人到东城区总是又‘添堵’又耗时。”
交通路网是城市的命脉,也是做优城市发展空间的强力引擎。近年来,天门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体系,完善城区交通路网,打通城市血脉。2017年以来,新建城市道路16.05公里,北湖大桥、义和桥等重点桥梁也相继完工,城区路网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脉搏,那么生态则是城市的灵魂。
亭台楼榭、亲水栈道、绿植成林、一步一景,鸟瞰整个东湖公园,宛如一只腾飞的凤凰,翱翔在天门城东。
“那时候,谁能想到东湖会有现在这个样子!”家住竟陵街道东湖社区的张浦感叹。改造之前,东湖面积仅有360亩,湖面大多被鱼塘挤占,杂草丛生,淤塞严重。
2012年,东湖公园综合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破土动工,一年之后,一期工程建成。2018年,在时隔5年之后,市委、市政府按照原有规划,启动东湖公园二期工程改造建设。
近10年不懈努力,东湖涅槃重生。湖泊是稀缺资源,特别是城中湖更显珍贵,如果将湖泊周边用作楼盘开发,将会带来短期巨大收益。然而,在天门,市委、市政府还湖于民的选择一以贯之。
侨乡风情的北湖公园芳容初绽,便成为网红“打卡”地。
精致秀美的小南湖公园一经开放,散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一批精品主题公园、游园的闪亮登场,让天门城市环境熠熠生辉。
此外,天门坚持推进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河畅景美的生态空间。累计投入超14.5亿元整治天门河水环境,母亲河重荡碧波;杨家新沟旧貌换新颜,臭水沟变身城南地区最大的生态休闲、运动健身和休憩场所;“四湖六河”全线连通,城区水系多源互补、调控自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市……诸多“国”字号光环一揽入怀的背后,一座城水相依、绿水相融的秀美之城款款而来。
管理为重,精细化打造品质之城
一座城市的品质保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了做到城市发展外涵与内在并举,颜值和气质兼修,五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纵深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秋日,驱车驶过天门大街小巷,处处整洁干净,秩序井然,行道树摇曳多姿、色彩斑斓。
见缺补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五年来,天门持续推进绿化美化工程。截至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612.72公顷,绿地率34.60%,基本形成“一轴、两环、三带、五心”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老城居民基本实现出行500米见园的绿色福利。
“白天看绿系、晚上看亮系”。五年来,天门逐年对城区重点区域的夜景灯光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开展陆羽大道路灯改造补光建设,44杆中华灯点亮夜色;西环路南延、创业大道西延、创业大道东延完成亮化。
“以前一下大雨,陆羽大道、西湖路、人民大道上有几个地方很容易积水的,现在几乎没有了。”全面开展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2019年至2020年,天门新建、改建市政污水管网74.43公里;今年,东湖泵站、南湖泵站、公园泵站、新城泵站及谌桥河泵站(北湖泵站)五大片区雨污分流改造扎实推进,年底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率将达90%以上。
引入市场机制,成立保洁公司,承包城区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城区大街小巷实现全天候保洁。
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时尚。自2018年9月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天门已建成垃圾分类亭65个,配备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督导员73名,覆盖34个小区17275户居民。
提升背街小巷“颜值”。人民大道西统一改造“穿新衣”,居民乐开怀;清理伸店经营、乱停乱靠、乱搭乱建,拆除跨街龙门架广告牌、墙体广告、店招、占道指示牌等,清除破损广告近5万平方米,市容大变样。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记录的是城市管理的细致入微。
“居住环境变好了,一些不文明行为就没有了土壤,大家更加努力维护这种舒适的氛围。”随着城市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广大市民维护城市环境慢慢从“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达19万余人。
民生为本,全方位勾勒幸福之城
72岁的许道国在计生小区住了二十多年,一度难以忍受这里的“脏乱差”。“路面破损、墙体渗水、车辆乱停、自来水不时还混着铁锈……苦水道不完。”
“现在好了,你看这楼体外墙粉刷一新,地面干干净净,车位整齐划一。”10月31日,许道国开心地拉着记者参观,“这里还有新栽的苗木,休息的长凳。”
计生小区是个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今年5月,小区完成雨污分流、路面刷黑、屋顶防水、新建停车位、管线整治、自来水管道更换、增加照明灯等基础类项目改造,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区环境好了,住得舒心,幸福感更强了。”居民们都赞不绝口。
像计生小区一样,至2020年底,全市77个小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总投资约1.2亿元。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还计划对38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目前各项工作正抓紧实施。
古人有云,城,所以盛民也。五年来,天门突出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问题,着力实施好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项目,让群众真正共享发展的红利。
安全饮水事关千家万户。2019年,我市收回对凯迪水务的特许经营权,城乡供水条件大幅改善。2020年,投入超10亿元推进安全饮水工程“补短板”,启动市第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完工后将有效解决管网沿线乡镇、城区及周边50多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出校门直达“家门”,今年,天门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坐上了回家的“定制公交”。市区公交车由5路增加到12路,增设渔薪、彭市、九真、岳口、净潭、干驿、佛子山、天门南火车站等专线,并优化公交线路和运营班次,公交出行越来越便捷。
11月1日,在马湾镇前进村,天然气管网铺设工程正在推进。“从柴火灶到电磁炉、液化气,没想到还能用上更方便的天然气。”村民胡大爷赞不绝口。
五年来,天门大力实施“气化天门”行动,城区、乡镇镇区实现了天然气全覆盖,村庄通气率达到71%,城乡供气一体化走在全省前列。
让棚户区居民从“忧居”到“优居”。2017年以来,天门开工建设棚改住房15800套,占全部棚改项目的55.56%,1万多套棚改住房已经竣工并进行了分配,“出棚进楼”从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建设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
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建成博物馆、工人文化宫等场馆,完成26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群艺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建设;新建、改造升级农贸市场35个;增设曾家河、老干部活动中心等10多个停车场、停车库,停车难有效缓解。
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实验幼儿园、华斯达学校、实验初中等相继落户城北,城东新建万林小学,教育园初具规模,新增学位2.56万个。
着力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市一医门急诊大楼、市中医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市一医汇侨分院建设正酣。
城市蝶变满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天门,正向着建设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阔步前行。
来源: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述明 图片为天门日报资料图
编辑:尹芳 审核:郭少芳 终审:胡卫军
出品:天门日报全媒体 转载请注明天门发布
热线:1303536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