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数字乡村怎么建?重点来了!
8月16日至17日,2022年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天门市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天门市作为全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乡村振兴“四化”同步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数字乡村谋划布局、夯实硬件基础、延伸数字服务乡村能力、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助推打造高质量的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天门数字乡村具体怎么建?
一起来了解下!
高站位认识
迅速行动体现天门速度
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结合实际,加快行动,高位推进。
加强顶层设计
作为全省试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省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制订《天门市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谋划布局
按照省委赋予天门建设全省“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使命要求,结合天门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天东生态水产集聚区、天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天南乡村振兴样板区、天北农旅融合先行区”的发展规划,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天南、天北、天东、天西分别选择示范点进行打造。
以“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共赢理念和“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建设思路,谋划总体布局和资源整合,加强调度联系。探索形成“打破壁垒、共享资源、联建互补、互促共进”良性竞争共赢模式。
加强协同配合
建立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和定期汇报制度,强化网信、农业农村、发改等部门间的协调沟通,保障数字乡村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保障项目高效有序推进。
高标准建设
项目推进彰显天门特色
天门市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各大运营商先行先试,放开发展,着力夯实数字乡村建设的硬件基础。
夯实硬件基础
近年,天门市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光纤宽带及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骨干网、城域网改造全面完成。各部门涉农数据支撑全方位加强,数字乡村数据底座有效夯实,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彰显各自特色
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和各运营商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亮点。
“智慧农业”项目。目前已完成8个试点镇基础数据录入,重点围绕茶产业种植和大棚果园种植两个产业,建成“智慧茶园”“智慧果园”环境监测系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实在在享受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便利。着力打造“卢市镇红色教育数字旅游”,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天门红色革命发源地“彭家垴”打造数字纪念馆,目前已完成该片区数字乡村三维地图建模。
“政务云端”项目。在天东片区胡市、麻洋等试点镇大面积推广监测示范点,推进“蓝天卫士”“平安乡村”等监控平台,助力秸秆焚烧、平安守护。在天南片区建设“政务云 村村通”平台,完成了乡镇政府与所有村组的信息连接,实现了看护、安防、治理的分级管理。
“智慧农旅”项目。在天西片区黄潭镇等试点镇建成“数字乡村指挥舱”,增装云监控,将旅游景点与商业广场等区域数据接入“区域大脑数据库”,实时提供社会治安防控、智慧便民、旅游咨询、数字化精细管理等服务,为华泽农业等多家农业企业完成数字信息应用安装,助力农企高质量发展,竭诚服务“智慧农旅”。
“翼支付”、“慢直播”等项目。在天北片区九真镇等试点镇开设网上特色农产品专区,上架“水八仙”(慈姑、荸荠、莲藕、水芋、水芹、茭白、芡实、野菱)等八种水生蔬菜,建成本地农产品线上产销一体化模式,实现特色农产品线上直销;开展翼支付“寻味家乡”专区推广,打造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产品品牌。在多祥镇等试点乡镇布局“慢直播”项目,并上架央视“直播中国”平台,以强烈的带入感带领游客指尖畅“游”天门。
高效率整合
打通壁垒铸造天门品牌
天门市着力优化民生综合服务,打通条块分割壁垒,推动部门与地方联动,高效整合行政资源,形成群众办事顺畅顺利、企业发展顺心顺意的 “天天顺”等服务品牌。
政务服务加速下沉
以数字乡村建设为载体,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一网通办”率。
以“惠民服务无处不在、在线政府透明高效、区域治理精细精准、信息经济融合创新、安全体系自主可控”为原则,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基层数据资源共享共治。
数据共享全力推进
市数据交换平台汇集社会民生、住房保障等12个门类资源数据9亿条,其中政务数据4.78亿条。
完成编制政务资源目录2453项,申请省级接口和服务12个、国家级接口和服务15个,接口调用量2697万余次。
证照数据加快归集
完成汇集共享20余万本证照数据、13类电子证照国标改造,并已建成电子材料库。
完成36家部门电子印章的归集和82个电子签章的制作,推动电子证照系统与市政务服务审批系统和市统一受理平台对接,实现51类高频证照跨部门在线调用。
高质量发展
敢闯敢试探索天门经验
天门市通过强化数字乡村平台服务功能,打造智慧农业新业态,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能力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优秀做法和成功经验。
大力推动乡村旅游
今年我市成功实现4A景区零的突破,正打造以皂市镇新汉宜线休闲农旅、九真镇张家湖湿地公园、麻洋镇天海龙田园综合体和多祥镇沉湖生态湿地等为主要依托的5个旅游循环圈,全市现有休闲农业示范点25家,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2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
大力培育乡村电商
抢抓创建“互联网+农业”示范区的契机,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263个;
建设集线上线下、培训孵化、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市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市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基地3个,服装电商培训直播基地5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和农副产品电商服务基地15个。
打造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2个,涵盖农副产品150余款。
突出农业技术应用
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强力推进智慧农业、智慧水利等建设,我市智慧农业新模式和新业态迅速拓展。
农机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机械水平达到88.7%。智能化管理秸秆捡拾打捆、土地深松和油菜轮作项目,为农机信息化建设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地解决秸秆综合利用、土地深松、油菜轮作补助发放科学化、智能化问题。
绿色防控技术明显进步。无人机植保年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0%。建立植保智能监测系统,目前全市病虫测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
农业物联网发展初具规模。进行了智能育秧工厂、智能化连栋温室气雾栽培有机蔬菜大棚试点。积极推动智慧畜牧、数字智能养殖系统建设。全市禽蛋养殖企业实现全自动化蛋鸡养殖、现代化饲料加工、机器人保洁蛋加工、鲜蛋喷码溯源、冷藏运输于一体,建成了“智能监测、精准饲喂、物联管理”的现代化智慧化养殖场2个。
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通过村务管理系统实现村务信息及时发布、重要政务实时公开,实现服务和信息精准下发到户,农技、医疗等优质资源下沉到村组,让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提升基层治理效率。
同时,打造平安乡村平台,全市各乡镇共计8500多个摄像头已纳入智能视频管理平台。同时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音视频和云存储技术,实现人脸识别、智能AI边界识别和云广播等功能,从“人防+物防”向“人防+物防+技防”转变。
天门发布官方视频号上线
欢迎关注
★
编辑:尹芳 审核:鄢静 终审:胡卫军
即日起,全市整治!
天门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