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地出现中毒案例!火遍全网的围炉煮茶,到底该怎么玩?

南海人医
2024-08-16


茶香袅袅、烟火氤氲

在寒冷的冬日

50多岁的儿子和70多岁的母亲

围炉煮茶

共聚天伦之乐

因为天冷

便关上门窗享受这温馨时刻



谁知引发密闭空间一氧化碳中毒

急救人员赶到时已没了心跳

……


无独有偶

全国多地出现中毒案例


相关报道截图


这炉暖茶香背后

暗藏着“浪漫” 危机



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吴国新提醒,围炉煮茶拿捏了氛围感,但“烧炭取暖”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室内通风不良、氧气不足,很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为什么烧炭容易中毒?











在密闭空间内,氧气不足时炭火燃烧不充分,极易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被吸入体内后,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50~300倍,一氧化碳的到来会阻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而且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很难解离,使得氧气无法通过血红蛋白向身体细胞组织运输,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人体缺氧。

缺氧对人的危害可致命,重则会导致大脑缺氧,导致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坏死,出现痴呆、反应迟钝等后遗症。除了缺氧导致损伤,一氧化碳也可以直接对人的心脏、大脑等器官造成损伤。


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


轻度中毒:

一般中毒时间较短,中毒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


中度中毒:

中毒时间稍长,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中毒者会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等症状。


重度中毒:

发现时间较晚,吸入大量一氧化碳,中毒者会出现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等症状。













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怎么办?










1、当有人出现头晕、恶心、面色呈樱桃红时,应想到一氧化碳中毒可能,立即停止并迅速撤离。
2、如果有人不幸中毒,救援人员可以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并解开其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保暖。
3、如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急救同时拨打“120”,尽早送医治疗。










围炉煮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围炉煮茶古已有之如今更成为一种增添生活乐趣的新风尚做好以下准备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1、室内宜选择电炉、酒精炉等作为煮茶炉灶,切勿长时间在室内使用碳炉

2、如使用碳炉煮茶,最好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处进行。
3、围炉煮茶时,室内应保持开窗通风
4、火炉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离开时切记将炭火完全熄灭并置于室外。









一氧化碳中毒常见误区纠偏









误区一:烧煤才会引起中毒,“环保炭”很安全只要是含碳燃料,在不能充分燃烧时,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无论是烧汽油、煤油、普通木炭还是“环保炭”,原理都一样!
误区二:没有煤烟、臭味不会中毒常说的“煤气味”其实是添加在燃气中的物质的气味,用来警示燃气泄漏。单纯的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刺激性,“隐形杀手”可不是浪得虚名!
误区三: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炉边放水只能防火,无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误区四:门窗上有缝隙就不会中毒一氧化碳比重较空气低,即比空气轻。如果门窗缝隙处于低处,一氧化碳无法通过与室外空气交换被排出。如果室内有产生一氧化碳的隐患,切记开窗通风。
误区五: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后,症状消失等于彻底痊愈部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经过数天或数周的无症状期(假愈期),可能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或患者在急性期意识障碍恢复正常后,经过“假愈期”,突然出现脑功能障碍。以上情况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出院后须对此予以重视,若出现类似情况应立即就医。
你以为的围炉煮茶👇


现实中的围炉煮茶👇
快乐要建立在安全之上
赶紧转发给家人朋友吧!


急诊科介绍


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92年,是南海区急诊医学会分会主委单位。主要从事危重症的急救和疾病的鉴别诊断。院前急救量超2000人次,急诊量超12万人次,抢救量超4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高达90%以上。救护车内拥有先进的急救设备,包括呼吸机、监护除颤起搏器、车载床旁生化仪、心肺复苏仪、便携心电图机、5G移动监控系统等,满足院前危重症救治需求。
急诊院前急救团队以精湛过硬的急救医术、精良先进的急救设备,高效优质服务于全区的健康需求者,引领南海区急救医学向规范、标准、协作、创新健康发展。


推荐内容01

男人四十要娃算晚吗?4招教你提升“精”力!

02

《狂飙》热播,演员吴刚脸肿,竟是肾出了问题!4招教你远离肾结石→

03

打呼噜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有这几种症状的人要小心→



医疗新动态,持续关注不掉队!

编辑丨卢秋坚专家指导 | 急诊科 吴国新责编丨梁筠仪
声明:
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
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
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及时联系,联系邮箱:nhyyxc@126.com,我们将予以删除。
4.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不作商业宣传。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2023020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海人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