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在华为一年一度的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中,可能是最为特殊的一次。这已经被广泛认为是华为强势回归仪式。最近一个月来,麒麟芯片实现华为手机5G功能、“遥遥领先”成为一个梗、任正非和孟晚舟“霸气”的讲话,这一切都似乎意味着,在华为身上,可以看到中国科技正在找到一个全面替代美国的系统。华为,全球聚光灯下的一个月
9月25日,一个自媒体刻意强调是孟晚舟从加拿大回归2周年的日子。从8月29日华为悄然预售Mate 60 Pro开始,这一个月来,华为流量一波又一波刺激着市场。2018年那种华为全军出击的感觉又回来了。9月12日,时任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问界品牌发布会上,喊出了至少5次“遥遥领先”,20多次“领先”。问界新M7搭载了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实现了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通过鸿蒙系统,华为还将手机上的所有应用,都流转到了汽车上面。智能汽车业务的规模尚小,去年营收仅20亿元人民币,但华为仍寄予厚望,内部计划2025年实现盈利。9月13日,华为和小米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2022年,华为专利许可收入为5.6亿美元。9月20日,华为举办2023年全联接大会,提出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让所有对象可联接,让所有应用可模型,让所有决策可计算。会上,华为发布了全新架构的昇腾AI计算集群Atlas 900 SuperCluster,支持超万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还发布了金融、政务、制造、电力、铁路等九大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全联接大会持续了3天,期间,华为还面向全球发布了华为云Stack 8.3与知识经验平台O3社区(Online 在线、Open 开放、Orchestration 协同)。前者提供了完整的AI生产链,让大模型的训练效率提升45%,还提升了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流通、软件开发生产线四大核心能力。后者基于华为数十年来的ICT服务知识经验,是一个面向作业场景的知识库与经验库,能实现人与知识的精准智能联接。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华为还先后发布了《预训练大模型白皮书》、《加速行业智能化白皮书》与《数据中心 2030》等报告。华为认为:“过去三十年,超大宽带与成本约束的矛盾推动了联接产业的高速发展,5G、F5G 等改变世界;未来三十年,将是超强算力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推动计算产业的高速发展,AI、云计算等重塑世界。”华为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9月20日的华为全联接大会的主旨讲话中表示,要致力于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8月21日、8月26日与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基金会及教练和金牌获得者的学生的谈话纪要,于9月19日曝光。任正非则认为,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任正非在7月7日接受了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的专访,在9月21日发布的文章中提到,华为将来的AI计算集群可管理“几十万板卡”,“直接做比美国更好的标准。除了中国用,全世界都会用。”一场华为芯片引发的哈佛研讨
针对中国的科技冷战能否打得下去,“小院高墙”式的科技安全政策是否损害美国自身与盟国利益,美国扶持其半导体产业的CHIPS政策是否有效,在美国政府与产业界、学界之间产生了分歧。所有这些,集中体现在在一场有学界、政界和前业界人士参加的一场研讨会上。9 月 11 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邀请了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联合举办 了关于“半导体和地缘政治研讨会”。光刻机浸润微影技术专家、前台积电副总经理林本坚认为,芯片制造的复杂性基于逐层的制造,其中技术制造难点是对与关键维度的控制, 如 3纳米的芯片,每层膜的厚度是 0.3纳米。与此同时,每一层膜的制造需要 19 道光刻步骤来完成,非常复杂。芯片生产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规模化生产,来实现最终销售的盈利。这一过程需要更多的应用来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也同时依赖专家专业知识、大规模资本投入和多样化的技术研发人才。芯片生产的五大步骤,设计、软件、材料、设备和工艺,如果单一国家要全部实现自主,需要的人力成本将是各国协作互补的商业模式的数十倍,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目前有能力实现。美国仅仅为有些芯片技术对手可以用于军事用途,而动手拆除全球半导体的分工体系,将使半导体行业和各国经济蒙受巨大损失。目前芯片的民用市场(98%)远远大于军用市场份额(2%)。林本坚认为,华为 Mate 60 Pro, 使用本土引擎,订单已经数以千万部。它所用的7纳米麒麟9000s 芯片,是台积电 5纳米芯片速度的80%, 面积的 1.3倍,功耗的 1.5 倍,但是已足够 5G 使用。而且中国大陆的企业的利润率不如台积电那么高,所以华为的芯片成本也相对可控。《芯片战争》作者米勒 ( Chris Miller) 主持了其中关于地缘政治的圆桌,些前他在媒体撰文称,如果芯片良率不高,华为能够进行量产,可能会得到了补贴。华为的反击证明,外部打压会反向促进自主,技术封锁不是最佳选择。芯片战争会让全球经济付出巨大代价,并不能保证实现最初的目标。芯片的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像核武器,芯片赋能武器带来的威慑作用可以维持和平,芯片也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重点在于使用芯片的人。台湾清华大学的史钦泰教授强调,中国是个大国,拥有庞大的人才库,而且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穷国,在很多科技领域相当发达。如果中国有决心要掌握半导体的先进技术,那只是时间问题。哈佛商学院的Willy Shih 对美国的芯片法案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在台湾、日本可以成功的技术密集工厂,在美国可能会失败。美国芯片设计人 才的不足可能会阻碍未来芯片在美国的规模化生产。肯尼迪学院的奈(Joseph Nye)教授则以历史上英国试图遏制美国制造业的努力为例,认为试图压制技术传播是徒劳的。制裁华为的1590天,这个世界发生的变化
2019年5月15日,美国宣布将把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名单”。此后,谷歌安卓系统等停止在华为手机更新,芯片供应、代工与设计工具等也相继断供。在这受到制裁的1590多天里,全球技术创新进步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没有等待任何一家因何种原因放缓脚步的企业。
图2,2019年二季度至2021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比。2020年二季度时,华为智能手机(含荣耀)全球出货量超过了三星,全球第一。来源:counterpointresearch
图3,2021年三季度至2023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比。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比已经跌出前列,并入“其他”中统计。来源:counterpointresearch得益于前期投入,华为这段时间里拿出的最先进的芯片,是5nm的麒麟9000芯片,工艺制程与同期苹果A14处于同一水平。但随着EUV技术的导入,7nm芯片的良率迅速提升,芯片制程进一步缩小成为可能。苹果先后推出了4nm的A16芯片与3nm的A17芯片,英伟达则先后推出了比V100更强大的A100与H100。两家公司市值最高分别突破了3万亿美元与1万亿美元。更强大的算力硬件,开始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2020年,OpenAI的GPT-3发布,开启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大幕;DeepMind的AlphaFold2精确预测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2021年,OpenAI提出了基于文本直接生成图像的DALL·E。2022年底,ChatGPT登场,三个月内获得了超过1亿用户,是当时史上增速最快消费级应用。2023年,全球大模型竞赛白热化,所有巨头几乎悉数下场。谷歌匆忙推出Bard,并将关键之战押注在开始测试的Gemini上;Meta凭借Llama 2开原生态稳住了阵脚;苹果估计在iOS18发布时推出。国内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巨头,也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提升业务体验,赋能千行百业。华为,大模型军团
华为同样积极拥抱大模型。今年7月,华为在开发者大会(HDC 2023)上,披露了盘古大模型的进展,对外提供5+N+X的三层解耦架构,即5个基础大模型,N个行业大模型与X个细分场景应用。9月,华为进一步公布了盘古大模型在矿山、政务、汽车、气象、医学、数字人、研发等领域的创新服务。目前,华为已与30多家硬件伙伴、1300多家软件伙伴,联合推出了2600多个AI场景方案,并已打造50多个大模型。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不止一条。华为认为,以“暴力美学”为特色的预训练大模型兴起,有其时代机遇。大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本质仍是归纳统计,得益于大数据与大算力的迅猛发展。大模型的出现和繁荣,既是当前深度学习的顶峰,也代表着深度学习算法的瓶颈。通过收集并处理大量训练数据,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泛化能力,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数据集越大、模型越大,提升同等精度所需要的代价就越大。要想达到基本的通用人工智能,像深度学习这样的技术跳跃,至少还需要发生两次。问题是如何平稳地到达那里?在下一个划时代的计算模型出现以前,大模型仍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有效的通用范式,并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对大模型的研究,也将有可能启发下一个通用计算模型。目前,华为应对AI模型的参数变大对于计算、存储、网络资源需求急剧提升,提出了大算力、大存力、大运力的“AI集群大设施”。这不只是规模的提升。单芯片摩尔定律的失效、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对于碳减排的要求,将迫使未来的算力基础设施必须在更优的计算架构、以及更低的能耗下产生更大的算力。华为预测,到 2030 年,全球 AI 计算算力将超过 105 ZFLOPS(FP16)。下一代新型数据中心计算架构,也将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对等互联多样计算架构,突破当前传统的计算、存储、 网络分层多级架构所带来的“内存墙”和“I/O 墙”问题。华为要当“第二选择”
要打造这样一套全新的算力基础设施,华为无法像国内其他联网平台企业与初创大模型企业那样,在算力、算法上依赖国外。英伟达是当前全球互联网企业打造大模型的第一选择,也几乎是规模化部署AI算力的唯一选择。国内的互联网平台目前也不得不花大价钱,采购英伟达缩水的算力硬件A800和H800。百度、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巴巴已各自向英伟达订购了价值10亿美元的GPU,将于今年交付,另有价值40亿美元的将于2024年交付。这些互联网巨头不仅自己使用英伟达的算力硬件研发大模型,也将为国内企业提供算力基础设施。不同于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和初创大模型企业,在算力算法上都依赖国外,在操作系统上也依赖国外,华为正在从根本上全栈替代国外技术。华为的愿景是,不仅在中国做“第二选择”,而且在世界上做“第二选择”。华为已经在通讯连接领域领先世界,下一个华为在哪里?长啥样?下一个华为还在华为,中国的苹果、英伟达、AWS ?
华为的产品线近乎掏空了《山海经》里中国神话最闪亮的那些名字。在芯片领域,华为目前拥有AI 芯片昇腾系列、云计算处理器鲲鹏芯片、手机SoC芯片麒麟系列、智慧显示芯片鸿鹄、5G 基站芯片天罡和5G基带芯片巴龙、联接芯片凌霄系列;华为还拥有操作系统鸿蒙、编程平台方舟、编程语言仓颉等软件平台。它们都是华为在成为中国的苹果+英伟达+AWS路上的一站。华为长期都是有明确数据披露的中国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去年研发支出1615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哈勃投资则以“专精特新”的半导体相关企业为主,补齐生态。最近一个月以来,华为几场发布会都更清晰地自己的企业业务与愿景。芯片、网络、服务器,算力、数据与模型,无论是决心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还是坚持 “AI for ALL”,都显示出英伟达与AWS的市场轮廓,甚至更大。“遥遥领先”已经变成了一个梗。任正非依然表示,苹果是华为的老师。市场原本期待华为能在苹果发布会同日与其一比高下,现在悬念留在了25日,希望余承东能正式地介绍下麒麟9000s以及Mate60 Pro智能手机,埋藏着哪些未被拆机测评揭示或证实的创新与进步;还期待在智能手机以外,华为还将拿出的新品,又有哪些新亮点,让它能重启赶超苹果之路,笔记本电脑、手表、平板、耳机、智慧屏,或者更多的智选车?
可以加入技术琐话读者群,请后台回复:读者群
往期推荐:
技术琐话
以分布式设计、架构、体系思想为基础,兼论研发相关的点点滴滴,不限于代码、质量体系和研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