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到中年,一定要远离3种人

技术琐话 2023-11-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技术领导力 Author Mr.K

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作家苏岑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必把所有人,请进生命里。” 确实如此,人生苦短,也很拥挤,不是所有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人,都值得在我们的人生中长期驻留。以下三种人,如果你还没遇到,那么恭喜你;如果他已经闯入你的生活,请尽可能远离。




01

远离消耗你的人


达尔文说过:“抱怨是最大的浪费,它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能量和机会。”但,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总会遇到这种人,他们身上似乎永远充满抱怨、沮丧、愤怒、不满等负面情绪,“丧味”十足,嘴边永远是家庭如何不好,运气如何不济,工作如何不顺,朋友如何不靠谱,仿佛整个世界都对他不公、都欠他的。


著名作家三毛在《亲爱的三毛》一书中写道:“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遭遇不如意,但与遇到的挫折相比,更重要的是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句话说,生活如同一面镜子,我们用什么表情对待它,它就会回报我们什么表情。遗憾的是,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始终沉溺在悲观、负面的思维中,不但自己整天眉头紧锁,唉声叹气,进行无穷无尽的精神内耗,同时还影响、消耗着他身边的人。


有一个著名的“能量吸血鬼”理论是这样说的:如果你跟某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会莫名其妙变得情绪糟糕,心态也极易悲观,甚至感觉生活变得黯淡无光。那就很可能说明你遇到的这个人是一个巨大的负能量场,他像“吸血鬼”一样,悄无声息地吸走你身上的积极能量。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穷查理历书》中写道:一颗烂苹果,弄坏一筐苹果。而那些能偷走你能量的人,就如同那颗烂苹果。当你发现这样的“烂苹果”存在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远离这些人,尽早和他们划开界限,保护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免受他们“荼毒”和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说得很好“面对周遭那些容易带给别人负能量的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心理医生,不能有强大的心智去消化别人的负能量,那么默默远离和屏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人生宝贵且短暂,我们应该把时间投入到更积极、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满满的怨恨,或者被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包围。这些人会严重影响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何必要惯着他们?




02

远离,没有边界感的人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把人和人的关系,归纳为四种距离。按由疏到近排列分别是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而其中的每一种距离,都对应不同的个人关系和适用场景。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大家可以清晰客观的摆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就能各自“对号入座”,让大家愉快相处。但如果一个人拎不清,那就容易陷入“没有边界感”的泥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像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说的那样: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K哥多年前有个同事,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妻子学历低,没有稳定的工作,还生了一对双胞胎,经济负担比较重,因此同事们一起外出吃饭娱乐,遇到需要AA的时候,总是心照不宣地免去他的份子钱。后来他也习惯了,到哪都是一句“我负担重,大家多照顾照顾我”,然后就自动开启“免票”模式。再后来他的工作职级升了,工资也调了上去,他的老婆也和别人一起开了家饭店,据说生意还很不错,但这个哥们以前的“习惯”还是没改,任何场合都是出嘴不出钱,大家都慢慢开始疏远他。


有一次过节发礼品,他甚至专门跑到我办公室,问我能不能照顾他,公司发的大礼包可不可以多给他一份。我当时直接拒绝了,一来他家现在的情况和以前相比,已经明显改善了,甚至比其他很多同事都好;二来,职场有自己的制度和规矩,作为一个老职场人,为了一点福利,竟然主动提破规矩、不公平的要求,确实很不恰当,于公于私我都不应该答应他的要求。


还有一次,公司里不知谁传出了要裁员的小道消息,他又坐不住了,偷偷找我和老板(越级找老板,后来我才知道),诉苦哭穷,希望公司能“照顾”他,不要让他出现在公司的裁员名单上。但事实是,公司当时根本没有裁员计划。这事让他给老板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认为此人公私不分,做事逾矩,缺乏边界感,绝对不能重用。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毫无疑问,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各自都有边界感,才能让彼此都感到舒服,而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别人的感受和利益,不该说的话也说,不该问的话也问,不该提的要求也提,最终必然会为自己的破“界”买单。心理学家曾奇峰作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悬崖的边界很清楚,所以我们不会靠得太近;但是水的边界比较模糊,所以经常会淹死人。”没有边界感的人,常把别人置于尴尬,把自己陷于“险境”而不自知,一定要远离。




03

远离,见不得你好的人


大家都知道,把一只螃蟹放到竹篓里,必须要盖上盖子,不然这只螃蟹会爬出来。但如果把两只以上的螃蟹放进竹篓里,可能就不需要盖盖子了。因为每当其中一只快要爬到篓口的时候,另一只就会把它拽下来,踩着它往上爬。最终没有一只螃蟹能爬出来。这就是著名的“螃蟹效应”。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像那些扯住别人“后腿”,生怕别人先跑出竹篓的螃蟹,见不得别人好,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曾看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可以满足他的任何愿望,但有个条件,就是他的朋友会得到这个愿望的双份报酬。那人一下犯了难,如果选择要钱,朋友得到钱会是自己的两倍;选择其他好事,朋友还是比自己更占便宜。最后思来想去一咬牙,对上帝说:“你还是挖掉我一只眼吧。”虽然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段子,但还是很生动地勾画了某些宁愿自己受伤也不能让别人好的重度红眼病患者的嘴脸。


东野圭吾在《恶意》一书中这样写道:“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分享过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在某一时期,陈老师在网上非常受欢迎,知名度很高,事业发展非常顺利。本来这是件好事,但陈果身边的一位好朋友却因此郁郁寡欢。在某次交谈中,陈果问对方“我过得好,你好像不那么开心?”朋友先是犹豫了一下回答:“不不不,我希望你过得好。”但紧接着又非常直白地补了一句:“但我希望你不要过得比我好。”经过这次谈话,陈果就意识到,自己要远离这位曾经的好朋友了。


莫言在自己半虚构半写实小说集《晚熟的人》中,描写了获奖回乡后的场景。他本以为自己回来后会像往常一样,与亲友齐聚一堂,其乐融融。然而事情却并没有如他所料,在某些亲戚眼中,原本自己身边一个不起眼的人,突然得了势,变得有名有钱了,心头涌起的首先是嫉妒,然后就会盘算着从他身上得到点什么。连被自己帮过的表弟也是如此,语带嘲讽地对自己说:“我不比你差,只是没有参加罢了。”不仅如此,这个表弟还在背地里,到处败坏他的名声,说得奖的表哥如何不如自己。


电影《东邪西毒》里有句台词:“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人到中年,一定要学会整理自己的圈子,遇到那些嫉妒心强,见不得你好的人,不要和他们讲道理谈旧情,默默远离,是对双方最大的尊重。


有段话说的好:"跟着苍蝇走,你会找到臭水沟;跟着蜜蜂走,你会找到花朵;跟着蝴蝶走,你会闻到花香。",人至中年,经历那么多人情世故,摸爬滚打,该通透的也差不多都通透了,对身边的人,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才是最正确的处世之道。希望小伙伴们都能择贤而交,远离三观不正,负面消极,只会内耗并消耗别人的人。



可以加入技术琐话读者群,请后台回复:读者群

往期推荐:


技术琐话 



以分布式设计、架构、体系思想为基础,兼论研发相关的点点滴滴,不限于代码、质量体系和研发管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