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 | 素颜香港
四月初的时候,心情不好。正好同学要去香港买买买,且定了房间,约我同行,房费她负责。我俩毕业后不在一个城市,但总会创造机会相见,比如都爱旅行,一旦有人出差到某个旅游城市,就招呼对方来作伴。
排了下计划,发现那几天实在没什么必须做的事。加之去年底去澳门出差,顺便办了香港签证。一切都是现成的,不去就是浪费。于是半小时内定了机票,第二日早班机,直飞香港。同学下午才从北京飞来。
那我一个人在香港的八小时做什么?
第一次去香港,这些年听闻了太多香港的“抵触”。说实话,我怕,之前出国,也未曾这样忐忑过。就这样胆怯地落地、赴酒店。
幸好,我刚刚从香港回南京当老师的研究生室友,为我紧急私人订制了一份香港游。
一 在影院看电影
拿着她给我做的攻略,走到了离油麻地地铁站很近的这间百老汇文艺电影院。
人气很高——在我允许的时间内,只能选择上映很久的callmebyyourname~~~开场前两小时选票,也只剩犄角旮旯的位置呢。
未曾想,等电影间隙,还逛了在香港逛的第一间书店。影院一楼配有书店、咖啡馆、音像店~~~等电影时可以捡闲暇乱翻书,这点不错。书店是库布里克书店,书品不用怀疑,但英文居多---对我这种英语废弃好久的人来讲,简直是暴击,所以回来后,就真心认真地找地方重新学英文了。
电影开场前十分钟入场。影厅基本满了。观众不少是结伴的,也不乏我这种只身一人的--/怀疑都是内地伪文艺青年,想体验生活吧。
这是我在内地之外看的第一场影院电影。以往每次看电影,基本都是在饮料吸溜声、爆米花吧唧、父母教学孩子、情侣互相调戏等与观赏无关的声音中度过。看这场电影,难得安静似自己一个人包场。电影偶尔有让人忍俊不禁或不可描述镜头,大家会会心一笑,然后,没有然后。每一个观众,像在观赏一部歌剧一样,认真着。
电影结尾,看到甜茶那个动容的长镜头,观众甚至鼓掌了~~~也是活久见。
活了三十年。终于在电影院看到了一部未被阉割的电影,体验自然特别。说起来,这也得感谢分级的电影。掐指算算,内地电影何时分级?
室友首推我去看三级片时,我还害羞地说不要不要啊,怕被人知道多不好,她见了古人一样,开导我“ 三级片除了大家以为的不可描述镜头,也包括那些暴力血腥......嗯 不要片面了解问题。”我把这话也转述给大家。别带有色眼镜!
二 在香港二楼逛书店
身边大多是读书人,加上我以前爱看书(现在读书好少啊 )、之前是读书版编辑……因而对书店尤其是民间小书店,有迷之情节。
逛书店,是旅行的必备选项。
在香港第二日,我那实现了财务自由居住在深圳的好旁友,带着我最爱的小姑娘、她女儿过关来看我(请我吃吃喝喝)。排俩小时队,乘太平山缆车,去看香港夜景。
晚间,她们回深圳,我那买买买的同学,已在海港城买到忘我。我自己便搭地铁去旺角,想去看看传说中在一片闹市区上隐藏的书店长啥样,又怎么活下去的。
书店日子艰难,全球如此。内地的独立书店,以南京为例,这几年死了很多,没死的也在等死。当然,除了拿到政府补贴的、现在俨然南京新著名景点的先锋书店除外。内地真正活下来的独立书店,大多都紧紧抱住了政府大腿,一种是拿到政府文化补贴的先锋书店,一种是靠给政府做项目挣钱糊口的二楼南书房,还有一种是南大旁边的唯楚书店----大概是靠南大老师们情怀在养着,有情怀的这帮金主消失在人海后,这样的书店可咋办?还有其他,我就不知道到底怎样顽强地活下去呢。
按着知乎上安利的二楼逛书店地图,决定去田园和乐文两间书店。
非常好找。出了旺角地铁站,在人声鼎沸的街头,在各种药妆店楼上,在各种港普店员吆喝声中,抬头便见书店名。
走廊逼仄。拾级而上,进了店内,老板从书堆里抬头看一眼我,又低头做事。书店里人少,不少是本地人的长相,颧骨高,肤黑,身材则干瘦干瘦的。三三两两的内地人,真的可一眼识出,显得特别“白白胖胖”哈哈哈。
老板深知陆客喜好。因为书店最醒目位置,摆了我们这些好奇宝宝感兴趣的书,什么zhnegzhi八卦各种野史都在那。翻了几本,这些书有的写得一本正经---没醒目错误;有的看一点点,就能知道作者简直就是如今混流量的微博营销大v,哗众取宠罢了。我要是那些名人或大人物之后,看这些春秋笔法肆意写,大概会被气死。后来去了乐文还有一间,书目大抵如此。一本没买。
当然,好书也是有的。比如在百老汇影院配套的库里库克书店,还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只是书好贵,我有种买不起的感觉。
三 那些普通香港人
其实十年前,在大家都还爱慕着香港时,很想去领略下港片里那个洋气的香港风采。那会儿在读书,实在没钱。等工作后攒了钱,想去时,洋气的香港,却成了媒体上另一种存在。对香港,变得亲密、生分。就像生活里闹别扭的是两家亲戚,有点微妙。
就这样背着龚琳娜的“忐忑”,开始这趟佛系旅行。在等同学来时,我要求自己尽量少开口讲话,怕普通话暴露身份继而被歧视。连搭讪,也是选看上去像内地的人。一个人跑去美食街吃午饭,和我拼桌的人中,有两个是深圳来的女生。问我香港哪里适合逛街?我当然也不知道,只记得室友和我讲海港城比较大大大,东西齐全。问我怎么去?我也不知,那会儿手机偏巧没电了。拼桌还有一个大叔,此时举着手机和我们说,“海港城了,你们年轻姑娘最喜欢了,这是路线图。”他居然帮我们查好了路线图!大叔开了二十多年出租车,去的最远的地方是上海,大半生在香港这个岛上度过,他不善言辞,道别前,很真诚地说“你们内地房子好大”。
香港弹丸之地,空间便变得异常珍贵,家之外的所有地方,大概都要实现共享吧?就连每一顿饭的桌子,一定是要与陌生人共用的。那晚朋友到后,我们去人气很高的煲仔饭🏠吃晚餐。简陋的屋子里,人挤人,全是拼桌。我们旁边坐着另外三人,是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阿姨。
实在不知道点哪个。翻着菜单,查大众点评,纠结到底要点什么,拼桌的年轻女生说,要不要尝试下人气最高的这个?我们也点了,每次来都是必点。然后给我们讲了许多他们来吃煲仔饭的苦痛经历---都要排队好久。他也好奇我们内地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但时间太短,聊得泛泛。
和普通香港人接触的几次,貌似都是在吃饭中。有天晚上十点多,逛街后,欣赏了香港特有的马路KTV后,饿了,便跟着Googlemap寻网上人气极高的一家冰室。
我先到,点了它家人气高的菠萝包、面、奶茶、三明治。点到第三个菜时,店主说什么不下单了。
“你一个人吃不完。”
“我朋友马上来了。”
"她来了再点吧。你们吃不完,浪费。”
“我们想都尝一下”
“那你们明天再来吃。”
后来怎么样呢?在我们强烈要求下,各让一步,点了两个饮料两个主食。在我等同学的时候,他过来和我聊天,说他在大陆的见闻,说他曾想去上海开一间餐厅,但资金怎么也搞不定,作罢。大概他们对内地,真是又心藏向往、又心藏其他吧。
(想着上海那间LadyM要排队起码两个小时才能吃,所以看着香港机场这间根本不用排队时,就冲进去体验一把。至于味道嘛?还是觉得自己做的好吃哈哈)
自然也会遇到不友好的人。排队去太平山顶时,我去隔壁大厦便利店里买饮料,非常年轻的店员一直在讲粤语。我听不懂啊,于是试着和他讲英语。他像带了耳塞一样,继续突突突地讲粤语——后来我想,他大概不会普通话和英语吧。不然怎么办呢?我们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又不能也不想给自己添堵。好在,在香港那几天,友善的比例高于不友善的。在哪儿不都如此吗?是不是?
(逛街时偶遇的文化墙,和南京街头无差了。)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王 馨 瑶
『小南时光』主播责编 | 曹梦棋
编辑 | 李晓冉
统筹 | 李秋实
指导 | 逸 之
图片来自网络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