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网络主动防御技术现状探讨
摘 要
信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Web3.0出现后,网络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以2013年Web3.0出现为起点观察,全国网民从5.6亿扩大到2018年的8.3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光纤线缆总长度从1745万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4358万公里(工信部),CN域名总数从1844万发展到2018年的3793万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充分说明我国的网络规模一直在高速发展。
由于Web3.0的出现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4G的出现,接入互联网的智能终端越来越多,有更多的工控设备及工控网络接入互联网,造成网络边界越来越模糊。信息设备种类的扩大和规模的增长,但由于硬件设计缺陷和软件缺陷难以避免,必然会给网络带来更多的风险。2013年美国国家漏洞数据库(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NVD)收录高危漏洞2607个;2018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hina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CNVD)收录高危漏洞4898个,虽然比2017年减少12.8%,但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零日漏洞和ATP攻击近年来也大量涌现。
在当前的安全形势下,依靠边界防护已经不能满足安全需求,美国最早看到了这个趋势,提出主动防御思想,我国学术界和产业界也越来越强调内生安全和主动防御。主动防御思想提出之后,从最开始学术界的讨论到现在产业界的逐步实践,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主动防御技术路线,一个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一个是以网络弹性为基础。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主动防御路线
以弹性网络为基础的主动防御路线
美国在主动防御方面的做法
结 语
中国保密协会
科学技术分会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作者:王云涛
责编:蔡北平
往期精彩文章TOP5回顾
近期精彩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