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光纤窃听与防护
光纤的诞生是通信行业的一次革命,利用光纤高速传输速度、低损耗、高保真度、低成本等优势,通信行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如今,光纤作为通信载体遍布全球各地骨干网络,跨越海洋的海底光缆也变得越来越多,光纤窃听与反窃听技术的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今各国国防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
光纤窃听发展历程
光纤窃听方法
光纤弯曲法(FiberBending)
图1光纤弯曲法示意图
V型槽切口法(V-grooves)
散射法(Scattering)
图2散射法示意图
光束分离法(Splitting)
图3光束分离法示意图
渐近耦合法(EvanescentCoupling)
图4渐近耦合法示意图
由于光纤纤心非常细,实施这种方法非常困难,并且光纤的保护层被抛光将产生1~2dB的光纤损耗,因此很难实现隐蔽的窃听。以上几种窃听光纤信号的方法都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得到光纤信号,特别是光纤弯曲法、V型槽切口法,能够实现隐蔽窃听,并且实施相关窃听相对容易一些,因此具有较高的实战应用价值。但是,如何隐蔽地精确部署窃听装置,如何探测和分析导出的部分微弱光信号并获得有用的信息,是各种窃听方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对地,如何快速精确地检测一些精确部署的窃听(比如光纤弯曲法只需要光束的1%左右,甚至更少的信号能量)是光纤通信安全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光纤窃听防御措施
光强测试法
光时域反射法(OTDR)
抗窃听光缆
加密技术
(1)光码分多址技术光码分多址(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OCDMA)技术是一种光域上的光信道多路复用和光网络多址接入技术。OCDMA系统给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光码作为该用户的地址码,对要传输的数据信息用该地址码进行光编码,将多路不同的光编码信号合在一起进行传输;在接收端,授权用户以发端相同的地址码进行匹配光解码,使多个不同用户在同一传输系统中完成各自的信号传递,实现光信道多信道复用或光网络多址接入。光码分多址技术以其组网灵活、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系统容量大等特点成为光纤保密通信的研究热点之一,并已得到成熟的商业应用。 Shake在2005年对光码分多址技术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指出,OCDMA保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参数,一个采用智能编码的OCDMA信号可以使潜在的窃听者不得不采用复杂昂贵的探测器破解,另外快速编码重构也能进一步增加窃听的难度。这些因素使得OCDMA和WDM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安全优势。但是,OCDMA的安全性能要低于信号源加密技术。
(2)量子保密通信技术量子通信是一种利用量子态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是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交叉形成的新兴研究领域,也是量子信息学领域内研究较早的分支之一,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以量子密钥分配为核心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量子密钥分配发源于1984年,由IBM公司的Bennett和加拿大的Brassard共同提出了第一个量子密钥分配协议:BB84协议。与经典密码系统不同,在量子密钥分配中,通信双方通过量子态传递密钥,其安全性由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保证。这些定律包括了测量塌缩理论、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和量子不可克隆定律。由于这些定律,窃听者即便截获了量子态,也无法通过单次测量精确地获取量子态的状态信息,从而保证了密钥在分发过程中对窃听者的完全抵抗能力。一旦通信双方通过量子密钥分配共享了一组绝对安全的密钥,就可以利用各种传统加密手段进行安全性极高的保密通信。在密钥长度足够长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选择一次一密(Vernam码)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信。目前BB84协议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严格证明。尽管量子密钥分配技术拥有完美的安全性,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程。从系统应用的角度来看,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关键器件性能、密钥速率、网络应用形式等。
(3)IPSec加密技术IPSec加密技术是一种开放的第3层加密技术,即在网络层(也就是Internet层)对所传输的IP数据分组进行端到端的加密。IPSec加密技术提供了在不可靠的IP网络上进行安全通信的机制,在通信过程中只有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了解IPSec。因为IPSec加密技术会增大数据分组的大小并且需要在两端进行加解密处理,所以会增大通信时延。在IPv4中,IPSec是可选内容,而在IPv6中则是必选内容。这样,随着IPv6的进一步推广,IPSec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光纤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光纤传输数据的速度越来越强、越来越稳定的同时,针对光纤通讯技术的窃听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技术越来越成熟,光纤这种通讯手段“天然”的保密性早已不复存在。而在预防措施中,除了加密技术目前效果较好以外,其它的防御手段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与缺陷。因此,积极研究能够防范针对光纤信道的各种窃听的新型监测技术,对国家关键领域内的光纤通信保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大鹏,一种新型光纤光缆窃听及监测技术研究 [J].光通信技术,2007(4):55-58[2]BENNETT C H, BRASSARD G. Quantum Cryptography:Public key Distribution and Coin Tossing[ C ]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Systems&Signal Processing. Bagalore,India:[s.n.],1984:175-179.[3] Keith Shaneman, Stuart Gray Dr. Optical network security:technical analysis of fiber tapping mechanisms and methods for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2004[4] Shake T H. Security performance of optical CDMA against eavesdropping.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05, 23 (2):655~670[5] Shake T H. Confidentiality performance of spectral-phaseencoded optical CDM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2005,23(4): 1652~1663[6] Mayers 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and string oblivious transfer in noisy channels. Advances in Cryptology-Proc, Crypto'96, 1996(1109): 343~357[7]刘义铭,黄益盛,王运兵,等.量子通信的特色和局限性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9):47-49.中国保密协会
科学技术分会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作者:王宏超
近期精彩文章回顾
美国《联邦信息系统和组织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实践》-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161初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