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潘老!我们想您了!

南昌大学 2023-08-09


南昌大学举行

“追忆南大百年大先生 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潘际銮教育思想研讨会

潘际銮院士夫人李世豫、女儿潘瑩出席研讨会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2022年4月19日,南昌大学首任校长潘际銮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潘老逝世一周年之际,2023年4月19日下午,南昌大学举行“追忆南大百年大先生 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潘际銮教育思想研讨会,深切缅怀潘老崇高的人格品行,回顾潘老突出的办学成就,感悟潘老深厚的桑梓情怀,凝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奋进力量。潘际銮院士夫人李世豫、女儿潘瑩出席研讨会,校党委书记罗嗣海教授主持研讨会。


校党委书记罗嗣海教授主持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陈晔光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王景全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副校长江风益教授,清华大学档案馆馆长、校史馆馆长、校史研究室主任范宝龙研究员,南昌大学党委原书记周绍森教授,江西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昌大学党委原书记喻晓社教授,南昌大学原校长周创兵教授,人文学院文师华教授先后作主旨发言,高度颂扬了潘老的光辉功绩和精神风范,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与潘老相处过程中的珍贵往事和感人细节,表达了对潘老的深切缅怀之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陈晔光教授致辞


陈晔光院士在致辞中饱含深情地说,潘老是著名科学家,他引领和带动了国际焊接工程科学发展,被誉为“中国焊接泰斗”。潘老更是受人尊敬、爱戴的大先生,他深怀桑梓之情,受聘为南昌大学校长期间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聚焦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炽热的感情和充沛的精力,全心倾注于学校建设发展,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他“南昌大学要举全校之力回报江西人民”的诺言。南昌大学人将传承和发扬潘老深厚的桑梓情怀和严谨求实的办学精神,不断汇聚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强大合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王景全教授

作主旨发言


王景全院士作为南昌大学际銮书院的特聘导师,一直不遗余力地关心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他对潘老的崇高人格品行感到由衷敬佩,回忆起与潘老过往交流的点滴,他说,“潘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的身上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坚定的报国之心,深厚的育才之情。我们要继承大先生遗志,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新时代育精英,读懂大先生,领悟大格局,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副校长江风益教授作主旨发言


“三十年前,在潘老的支持和推动下,南昌大学材料学科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如今学校材料学科已成为江西省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没有潘老在学科建设中超人的胆识,就没有材料学科今天的成绩。当年他提出的‘大兵团作战,出标志性成果’的思想,至今依然指导着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江风益院士作为潘老在南昌大学工作多年的亲历者,见证了潘老出任南昌大学校长时为学科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达了对潘老的无比感激之情。


清华大学档案馆馆长、

校史馆馆长、校史研究室主任范宝龙研究员

作主旨发言


范宝龙研究员以“清华档案中的潘际銮院士”为视角,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爱国奉献、幸福生活四个维度娓娓道来,介绍了潘老这位可亲、可敬的老校长、大先生。他说:“档案记录了历史,史料承载着精神,潘老捐赠的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将永远保存,潘老的思想、情怀以及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良传统和风范,将永远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生。”


南昌大学党委原书记周绍森教授作主旨发言


周绍森教授是潘老在南昌大学工作期间合作共事十年的班子搭档,他深情回忆了与潘老朝夕相处,共同为学校建设发展殚精竭虑的岁月。他说:“江西人民永远不会忘怀潘老带领南昌大学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丰功伟绩,更不会忘记潘老带领大家奋战的日日夜夜。潘老报效桑梓的家园情怀,高屋建瓴的办学理念,真抓实干的改革精神,知难而进的大师风范,永远激励着南昌大学人努力攀登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峰!”


江西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南昌大学党委原书记喻晓社教授作主旨发言


“前湖校区校园内有条路叫‘际銮路’,路的一旁是山,一旁是水,恰似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时至今日,仍然时常回想起潘老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导,让人追思缅怀,给人以感动与希望。我想,这就是思想的力量!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南昌大学人奋勇向前的无穷动力!”喻晓社教授深情回顾了同潘老近距离接触与交往的细节,讲述中展现了潘老大公无私的家国情怀和浓烈的桑梓之情。


南昌大学原校长周创兵教授作主旨发言


潘老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师者,求真求行的学者,永不停歇的思者,脚踏实地的行者,有着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爱国奉献、淡泊名利、光明磊落、低调谦和、教书育人、奖掖后学的大师风范,他身上的博学精神是科学家精神与南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周创兵教授高度总结潘老宝贵精神和崇高风范,希望南昌大学人继续发扬和传承潘老精神,将该精神融入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和思政教育之中,用不朽的精神和文化激励广大师生努力建设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人文学院文师华教授作主旨发言


“斯世读书报国,为焊接工程呕心沥血;暮年回赣领军,于南昌大学立德建功。”文师华教授和潘老是瑞昌同乡,作为学校书法大家,这是他为潘老写下的挽联,想起熟悉的乡音、熟悉的面庞,他不禁打开了思绪。他说:“十年辛苦不寻常,潘老呕心沥血投身于南昌大学建设发展,为加强学校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潘老的怀念之情。


罗嗣海教授在主持时深深表达了对潘老的敬仰之情与南昌大学人秉承潘老风范奋发前行的信心和决心。他说,这次会议是潘老教育思想研讨会,也是一次潘老事迹报告会,更是一堂特殊的思政大课。潘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教育思想、治校风范、卓越贡献永远留在南昌大学师生心中,成为激励南昌大学人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全校上下要传承和践行潘老的崇高风范、先进理念、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潘际銮院士雕像赠送仪式


现场,还举行了潘际銮院士雕像赠送仪式,罗嗣海教授与雕像的主要创作者、建筑与设计学院杜小林副教授代表学校向潘老家属李世豫女士、潘瑩女士赠送雕像。




这个四月

南昌大学还举行了系列追思活动

深切缅怀潘际銮老校长


际銮书院追思纪念活动


先进制造学院追思纪念活动


4月5日,江西新闻联播清明节期间以《桑梓情深 风范永存》为题,播发南昌大学纪念追思老校长潘际銮系列活动。





桑梓情深 风范永存

让我们再次

回顾潘老突出的办学成就

深切缅怀潘老崇高的人格品行

感悟潘老深厚的桑梓情怀





办学百年之际潘际銮老校长回顾

在南昌大学工作的十年时光


1993年3月,经江西省委、省政府研究,国家教委批复同意将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3年4月,出于对故土的热爱,潘际銮院士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带着清华大学的厚望和江西人民的期望,告别了工作、生活40多年的清华园,来到南昌,效力桑梓。



历史将铭记这个庄严而神圣的日子:公元1993年4月14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原江西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南昌大学校长授聘仪式。身材挺拔、仪表儒雅的潘际銮院士接过大红聘书,这意味着:江西从此结束了院士为零的历史;江西从此拉开了创建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大幕;江西从此开启了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


上任伊始,潘老首先抓学校办学定位,他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围绕国家特别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办学指导思想:面向21世纪,以改革总揽全局,定位于江西,服务于江西,紧密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文理工渗透、学研产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南昌大学。同时,他又提出了办好南昌大学的十大措施:一是实施对院系、学科、专业改造;二是实行学分制、淘汰制和滚动竞争制;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四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五是推进教学、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六是编制学校发展规划;七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八是发展校办产业;九是抓好校园建设;十是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潘老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措施有力,得到了学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支持和拥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潘校长的带领下,南昌大学通过真合、真投、真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产生了“1+1>2”的办学效益。并校当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在全国地方院校首个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结束了江西省无重点建设大学、无博士点、无院士的“三无”历史。


 潘老长期从事高教工作,他认为本科以上的复合型人才最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要求打破原有的文理工相互脱节的状况。为此,他在国内省属高校中率先对院系、学科、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原来两校的29个系(院)、76个专业优化组合为24个系、3个学院。所有院系都按照文理工渗透的思路,对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做了重新修订和改革。1994年4月,潘老对照国家“211工程”遴选条件,清楚地认识南昌大学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水平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与“211工程”遴选条件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缩短差距,达到“211工程”遴选条件,他提出组建学科群的设想,这项工作从1994年7月开始到1995年初基本结束。在这项堪称“大动作”的改革中,仅原两校南北区间调整搬迁工作就涉及到80%的系和近3000名学生。这不仅使学校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也推进了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的实质性融合。

 

潘老在抓学科调整的同时,着力抓教育教学改革,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行学分制、淘汰制、流动竞争制为核心的学生“三制”改革。他说,“要办好大学没有投入不行,但光有投入也不行。”他认为抓学风比抓投入更为重要,因为那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大事。在省属高校中,南昌大学率先推行学生“三制”。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但“三制”的推行始终没有动摇。由于学生“三制”的全面实施,南昌大学的学风很快有了好转,教育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潘老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江西省实际情况,制定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他说:“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引进,二是培养,重点要立足于就地培养。”“江西作为浅内陆省份,经济相对落后,引进人才比较困难,我们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同时要把精力放在培养中青年教师上。”他鼓励教师提高水平,出成果,做贡献。同时投入数百万资金,设立师资培养基金,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进修访问,他希望若干年后南昌大学能出名师、出大师,只有这样,南昌大学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不打大仗出不了将军,不搞大课题出不了人才!”为了引导教师在科研上有追求、有奉献,也为了使学校科研工作走出困境,步入大道,年近古稀的潘校长不辞辛劳,经常率各院系所的精兵强将走出校门,奔向社会,寻求科技合作伙伴,争取各种科研经费。十年来,潘老跑遍了全省各地,并逐个拜访了在南昌的省级有关部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令他欣慰的是,科研工作终于结出了硕果。“九五”期间,南昌大学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66项,其中国家“863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6项,人文社科奖1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12届中国图书奖2项,有200项科研成果向社会转化。拥有涉入机电、化工、医药、信息等领域20多家校办企业,为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实现了他的“江西举全省之力建设南昌大学,南昌大学要举全校之力回报江西人民”的诺言。


“每次回到南昌大学我都有种回老家的感觉,我希望南昌大学能出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人才,成为全国一流的大学。”潘老对南昌大学寄予殷切期望。




云山苍苍,赣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南昌大学全体师生、广大校友

将永远感恩

潘老的无私奉献

永远铭记

潘老的丰功伟绩

永远缅怀

潘老的精神风范

戮力同心奋进新征程

只争朝夕建功新时代





(点击图片进入学习)

来源:人民日报


往期回顾(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01

南昌大学面向海内外招聘院长

02

简历小tips!有它的简历亮点满满!

03

【香樟桃李】“斜杠”女孩李雅楠的多彩青春

04

喜报 | 南昌大学在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再获佳绩


来源 | 中国新闻网、江西卫视,南昌大学档案馆、际銮书院、先进制造学院

出品 | 南昌大学融媒体中心

图文 | 南轩

编辑 | 姚佳林、闫红磊、金梓纯

责编 | 欧阳仟

审核 | 饶勇、廖元新、邱晓怡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