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师行】“花”一辈子时间,做一件“兰”事
紫茎绿叶带春阴
千古湘江一寸心
他用29年
醉心研究兰科植物的保育工作
他用13年
扎根山野遍寻兰花踪迹
他用5年
潜心破解植物界“金丝猴”
——大黄花虾脊兰的回归保育奥秘
......
走进南昌大学先骕园的兰园之中,不远处就看到一位与兰花“交流”的先生,他时而拨开叶片检查花骨朵儿,时而低头闻着兰花的芬芳……
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获得者、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柏云教授。他常说:“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兰花发展路上的实干家
杨柏云从小便对兰有着浓厚的兴趣。1982年,青年杨柏云顺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也因此可以更深入地接近和了解自己喜欢的兰。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江西,来到南昌大学生物学系潜心治学,并在此后将兰花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他说:“能将兴趣与工作相结合是一件幸福的事。”
杨柏云幽默地称自己为“背包客”,他喜欢去户外,去摄影,去运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野外调研,走遍了国家各个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省每一片山林。“不能把兰花的形态特征和美感表达出来,拍不出清晰的照片,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情。”长时间奔波在野外的他,虽然身体上疲惫,但更多的是心里满溢的幸福感。“特别是在野外发现兰花新物种时,什么都值了。”
“一半农民,一半科学家”是杨柏云的独有称号,他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导农户如何实现坡度种苗,和农户算经济账,并将自己对兰的一些专业知识以及经验做法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致力于将所学助力乡村振兴。
“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每次下乡回来都是一脚的泥巴。”杨柏云笑着回忆道,“之前我们在乡下进行兰花调研时跟一个农民有合作,借住在他家里五年,一来二去我们渐渐熟络,他也想学习一些兰花的知识,我们也很乐意地传授了他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这么多年过去,现在他在当地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技术专家了。”就这样,杨柏云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增收致富。
兰花文化传播的践行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自屈原两千多年前写下歌颂兰花的诗句始,兰文化已成为贯穿中华民族的一股静水流深的力量。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兰花、喜欢兰花?这是杨柏云一直思考的问题。他笑着说:“我想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兰花飘香,是为‘飘香运动’。”
谈及今年四月南昌大学第二届兰花展览,作为负责人的杨柏云满怀自豪地说:“这次兰花展从策划、设计到布展、养护,基本上都是学生参与其中,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将劳动教育与兰文化紧密结合了起来,营造了一个‘人间最美四月天’。”
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杨柏云鼓励学生们在劳动中理解兰花与文化的关系。他认为,“劳动”并不只是让学生拿锄头种地,还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到知识、悟到文化。“让广大师生对兰花从喜爱到热爱到渗透到自己骨子里去,这是我们课题组近几年一直在做的工作。”杨柏云神色坚毅地说。
与此同时,杨柏云也十分注重兰花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他认为兰花不仅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药用和研究价值。多年来,他深入基层,帮助当地的企业和农民发展林下经济,仿生栽培中药材。从2018年起至今,已经成功种植了黄精、金线莲、铁皮石斛、见血青、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和霍山石斛等。下一步,杨柏云和他的团队也将继续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为传播好兰花文化做出贡献。
兰花研究领域的领路人
杨柏云教授长期致力于兰科植物研究,始终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把书教好,是最根本的事情。”作为南昌大学第二届“立德树人标兵”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杨柏云始终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杨柏云经常带着学生外出调研考察,将课堂从讲台延伸到土地,将学生的脚步从教室走向自然,他特别展示了这兰园中满园的盆栽,以及先骕园的后山上栽满的兰花,这些都是他与学生一起实践的成果。“我的学生,他们有人继续读博,有人出国深造,有人自己创业。他们不光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想到学生成才,他的眼里满是骄傲。
“学生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认准了目标,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搞科研要学会做冷板凳,放下浮躁的心态,学会吃苦。”这是杨柏云对学生科研的建议。当看到很多新生的第一志愿并不是本专业,杨教授也语重心长地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要把兴趣和专业紧密结合起来。这些朴素又真挚的道理,饱含着杨教授几十年的人生智慧,也寄予着杨教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
杨教授也一直坚持劳动育人,也被聘为劳动教育种植基地的专家顾问。说到劳动教育时,他特别展示了这兰园中满园的盆栽,“看看,这些都是学生养护的,都是劳动教育的成果”。同时,他对劳动教育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劳动教育不能只限于锄地种菜这样表面的劳动,还要和科普教育,校园文化及个人兴趣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劳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能在劳动的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能在劳动的过程中发展爱好。让生物系的同学种兰花是劳动,让音乐系的同学举办鉴赏会也是劳动;喜欢种花就种花,喜欢种菜就种菜。杨教授极大地拓宽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充分尊重个人特长爱好,也最大限度发挥了劳动教育的作用。
“作为老师来说,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成才,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永远希望学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恃才不傲,得志不骄。”是杨柏云对兰花精神的概括。而他自己也如兰一般,秉持着立德树人的匠心,积极向学生、向有需要的人传授“兰”知识,传播“兰”文化,做好“兰”研究。
杨柏云教授
与“兰”结下的缘分生生不息
直至今日
其兰心兰德
也将继续飘香
走进千家万户
“
媒体报道合集
(点击媒体名进入报道)
(点击进入学习)
(来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往期回顾(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01 全员上岸又+1,NCU学子太酷啦! |
02 高考倒计时30天丨“南”能可“贵”为你送上祝福 |
03 迎着“五四之光”绽放“青春之花”!为TA们点赞! |
04 【校友风采】徐伟标:不墨守成规,勇于破界 |
鸣谢 | 生命科学学院
采写 | 程慧萍、刘清扬、施安歆、陈锦仪
视频 | 蔡佳骏
编辑 | 叶建新
责编 | 欧阳仟
审核 | 饶勇、廖元新、邱晓怡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