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我想送你这份礼物很久了,速来领
看到这个标题的各位,估计心里已经三连问了:
陈宇是谁?
我为什么要送TA礼物?
礼物是什么?
别急,我们慢慢道来。
陈宇,是一位三年来顶着各式各样蓓蓓头像,却说喜欢我的粉丝。
去年我刚刚建立了Lady章的微信社群,进群的时候。陈宇同学还被一众其他伙伴“围攻”,劝他在我的社群里,换下蓓蓓的头像,免得让我“吃醋”。
陈宇同学非暴力不合作,以沉默对抗这一百多人的“暴政”。
渐渐地,别的小伙伴也不再干涉他的选择,索性不叫他名字,开玩笑般直呼其“蓓蓓”。
当然,吃醋是不可能吃醋的,一辈子都不可能吃醋的。
真正让我对陈宇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他对小小章每天的无差别轰炸……
说实话,同为读者,对于自己再喜欢的书,我也不曾像他这样每天挂在嘴边。也曾纳闷:为什么说佩服我的勇气呢?
他回答:因为艳姐敢采访外长!
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比如首届“两岸经贸论坛”期间,我们就在洗手间旁等着采访时任国务院台湾办公室(简称国台办)主任、现任外交部部长的王毅。
当时也是《直播港澳台》的“非常时期”,一个地方台做涉台节目,有很多不可触碰的边界,做节目时难免束手束脚。那次会议结束后,我在飞机上刚好遇到了王毅,一路上,他一直低头看资料,完全没有放松的样子。我不敢贸然打扰,心里想着《直播港澳台》遇到的困难,直到广播说还有10分钟开始降落的时候,为了给节目争取更多国台办的支持,我鼓起勇气,硬着头皮和他打招呼,他很和气地回应了我,看样子还记得洗手间门口“封堵”的女记者。
——《艳·遇:跨界见真章》有些遇见,蓄谋已久……
回看书中记录的这段往事,我笑这孩子脑洞清奇——这是我的工作呀!
但转念想,我的日常工作,竟能给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带来“勇气”,也算挺酷一件事。
看过书的朋友最了解,经过两季《跨界见真章》的历练,我从最初一有不满就大闹工作室,到后来主动承担起了疏导团队情绪的重任。
到家已过零点,我跟节目联合制作公司小葱传媒CEO邢丽萍电话沟通。心绪难平,免不了任性道:“我觉得我适合做幕后工作,我不当主持人了,我要转作制片人。”邢总沟通很有耐心,跟我煲了三四个小时的电话粥,从吐槽到沸腾最终到冷却,理智地聊接下来的细节安排、补救措施。组都建了,项目也开张了,嘉宾也拟定了,没有退路,这个界只能接着跨。
——《艳·遇:跨界见真章》过招“饭爷”后,我差点掀翻房顶
为了寻找辣度合适的辣椒,林依轮尝遍各地辣椒
录制结束后我第一时间和杨导谈,大家不要纠结过去的问题,重点是接下来的嘉宾要怎么采访。发生分歧时,不要留“隔夜仇”,包容、真诚,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艳·遇:跨界见真章》我的“跨界”小伙伴,我的“镜子”们
你看,我不也是经历了6个月、27个“章节”的距离,才把“勇气”变成一种“日常”的吗?
这便是访谈的魅力。
还记得制作《跨界见真章》第二季的时候,采访完吴晓波先生,我们开启了全方位“跑题模式”。
“写作是一辈子的事,其他都是可有可无的。”吴晓波说,“从踏进财经写作这条大河开始,就有一个使命,用自己的笔把这一代的经济历史记录下来,一百年之后的人在看这个时代的经济时,如果需要找三本书的话,有一本是我的。”
——《艳·遇:跨界见真章》吴晓波:只有写作是一辈子的事
当他说到“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的时候,他在我眼里已经不是财经作家、投资人,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诗人。
在西湖最美的季节,和吴晓波聊如何让90后喜欢你
这正是我把自己的故事集结成书的意义。
而且据我所知,陈宇同学每周都会有“期末考试”,经常在Lady章后台向我索要“信心”。
既然如此,我就将这份“勇气”和“信心”一并打包送给你。
实体书有了,那就送一份音频版吧。
从今天开始,每周我都会抽出一天时间为你们读一篇《艳·遇:跨界见真章》的章节,没有买到书的小伙伴,这次也可以留着晚上慢慢听了。
你有三种方式听到它
1
下载喜马拉雅APP,搜索:“艳·遇:跨界见真章”
2
进入Lady章公众号对话框,发送关键字:有声书
3
持续关注Lady章,我将在每周三、周五同步音频节目
我的书,不是什么文学著作,也没那么多实用干货。不过是我从深圳卫视到中央电视台,这一路走来的稀松往事。
你能在这里听到王毅、马云、吴晓波这些政商领袖的幕后故事。
“两会”报道中采访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
也能听到李静、秦岚、胡彦斌等娱乐明星的财商一面。
在郊区玻璃厂采访“小猎豹”郑恺
当然,你也能听到一个从懵懵懂懂,到见过世界、见过众生后,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的、不一样的我。
你愿意用耳朵,认识一个崭新的Lady章吗?
·看都看了不点个“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