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小时候的《千与千寻》只有长大了才能看懂

Naomi Lady章 2023-06-10
  


“千与千寻”是你的两个名字。

 

18年前,你是“千”,开始寻找18年后,那个叫“千寻”的另一个自己。


......


听说,人从降临开始要经历1000次悲伤,然后用一生的朦胧和目光去追寻未知的爱与方向。

 

于是,当“千”遇到“千寻”的时候,已经是1000次悲伤以后,再也不是当初那稚嫩如芽的少年摸样了。



● 壹 


2001年《千与千寻》第一次上映。

 

18年后,再度与大家见面时。当初那批小孩已经长大、工作、结婚生子、甚至被淹没在迷茫和焦虑之中。

 

就像回头看小时候沉迷的奇幻美景、不可思议的想象,但现在来看,却已不是当年的那番情景。


映入眼前的确是铁铮铮的现实和自己越来越便宜的眼泪。



一副面具,藏着成年人不能说的秘密。

 

面具下的脸,就是初入职场时,误打误撞的青涩面孔。这个场景,其实,早在18年前就已经被宫崎骏,牢牢画在神秘的汤屋中了。

 

在那个幻境之中,整个世界被缩小成这样的一个空间,成为年轻的孩子怎么都绕不开的职场。



在这里,盈利和文化是唯一的准则。

 

尖酸刻薄是老板汤婆最形象的语言。但她经验老到,一句对话就能看出你的缺点。

 

这种职业设定像极了,公司的大领导。在这里,一切的生活都要靠业绩说话。

 

但残酷是,此时的你已经没有童话世界里的多选项,眼前的路口只有桥对面的大门,从此以后,面临的问题就剩下的“生存”。



而在我看来,故事里的主角,其实就是刚刚走出校门的职场菜鸟。



像面试时,HR的评价一样直接:看起来迟钝,爱撒娇,爱哭,又笨的姑娘。

 

在本该贪玩贪睡贪吃的年纪,一脸蒙圈的走进职场,在还没有找到爱与目标的时候,却抱着一大堆简历胡乱投递。



● 贰 


但还好.....

 

工作没多久,你就似乎开始明白一些道理。

 

● 你的直属领导,尽管对你严厉,但也时不时的对你小小称赞,一边刁难也在一笔栽培。

 

● 公司里总有那么一两个铁血汉子,表面刚烈但内心柔软,白天痛批供应商,晚上宠爱温柔乡。



但我觉得,最让我产生共鸣的是泡在水里,任凭宰杀的小黄鸭。

 

他们多像淹没在人群里,表面风光,内心流泪又无力反抗的职场人。

 

而当初,在学校里再怎么震撼的理想,也都要排在此时足够生存的前提下。



大家每天用单色的生活组成了自己的常态。

 

梦想、希望、未来在工作几年后,变得离我们越来越远,尽管你还在用力追赶,但也不得不承认,今天的力气已经不及当年叱咤风云的少年。

 

如今,深夜回家安静的一杯咖啡,看着飘飘散散的雾气,这才是属于自己短暂的宁静。



正如下班的路上,内心彷徨又无力表达,你多么想自己能一分为二,将内心的涛涛苦闷全部倾泻给另一个自己。

 

但是第二天,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未来,却还是会支撑着你,像没事人一样,在闹铃嗡嗡作响之前,自己清醒。

 

现实的自己始终苦于表达,但内心的思想却越来越丰富。



● 叁 


渐渐地,我们活成了那个不会说话的无脸男。

 

没有脸、没有表情,没有形态、但不知为何,你看到电影里的那张脸时,体会到的却是他浓浓的寂寞和满满的孤单。

 

在寻找“千寻”的未知道路上,他成了你的影子......



你那么怕被世界同化。


但却发现袒露真心很容易受伤,于是带上了沉默的面具,开始放弃你的与众不同,开始扔掉你的奇思妙想,于是,终于有一天,你失去了面目。

 

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景象。

 

我们拼命地追求、占有,将自我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挂钩在某些事情上,但最后的最后,却忘记了我们本来的模样。



我们被车房、地位和荣耀,迷住了眼睛。


在工作和打工的时候,我们甚至想隐藏自己的名字、年龄和籍贯。

 

我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让我们龟缩在一个角落里,看待这个世界呢?

 

小时候的我们,是那么的向往外面,拼了命的用稚嫩的小手甩开大手,去抓寻,去探索。但踏出去之后,我们却变得害怕整个世界。



其中的原因或许是:

 

我们太想证明自己了,太想和世界融为一体,太想成为别人眼中了不起的大人......

 

以至于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却已经走入了我们不喜欢的那条路,成了今后要用一个又一个蒙住双眼的手去掩盖。

 

时间久了,我们就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 肆 


还记得......

 

18岁,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常说,梦想是用来实现的,踏出这个校门,年轻的我们一定能秒天秒地秒宇宙。

 

24岁,我们说,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30岁,我们却改了口,梦想,只是一场过家家。

 

然而,时光匆匆,我们像极速划过水中的蜻蜓那样,点水之间将未来的卵藏在了水中,荡起了一丝波纹,但却永远记不得,当初的位置了。



现在来看,“千与千寻”像不像用两个名字的方式,像镜子一样映射出另一个自己?

 

“千”是过去的你,

“千寻”是现在和将来的你。

 

可是,穷极一生的历练,我们又何止只有两个名字?无论你做公关时的曾用名TONY,还是做设计时的曾用名HIDE,甚至是刘经理、陈总监......

 

在寻找千寻的路上,你都要经历1000次的悲伤。

 

但重要的是,从“千”到“千寻”的距离,是伴你终生的“千寻之路”。



其实,这样看来,我们也并没有因为什么而忘记原本的名字,原本的梦想。

 

爸妈给予我们名字的同时,也映射了他们的期待。

 

也许,职场中......

■ 不袒露真心是自己的想法不够成型

■ 放弃自己的与众不同是为了更贴近职场生活

■ 扔掉奇思妙想,是让自己脚踏实地

■ 失去了原本面目,是让自己更加成熟

 

18年后,再次上映的《千与千寻》,或许就是一段崭新的开始。

 

曾经的我们,没做好准备就进入社会,进入不同的领域,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脱变的开始。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也变得乐于助人、心系家庭、有担当、有责任心......渐渐地我们学会了沉稳、处事不慌和心有大爱。

 

而人生,也开始变得刺激、精彩。


爆文回顾

1.丨“高考”,一代人的怕和怀念

2.丨垃圾分类,分的不是垃圾,而是对环境的认识

3.丨5G时代,链接着300万个就业岗位




 我的粉丝群已经建立啦  

欢迎大家搜索微信号:xiaoladyzhang

让“Lady章的小小章”带路新的大本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