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开始全面价格战,意味着离萧条不远了?
▌化工邦,医化行业人脉社交和一站式服务平台
任正非说“要把寒冷传递给每个人”,我以为是对互联网房地产影响比较大,对我们医药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结果还是我天真了。
从股市上看康龙化成和药明康德的股市相对于年前基本腰斩:从很多内部来看,接到的项目越来越少,FTE大规模撤回,PDE部门有的组已经没有项目可做了,接的定制项目都是难啃的骨头,而且各个价格竞争利润非常低:各个公司调薪和奖金发放,设备审批也没有以前迅速豪放:从投资信息来看,新药公司的融资金额和频率明显降低:就业招聘市场来看,很多公司开始规模性的裁员和应届毕业生三方违约。
4月17日CXO产业估值回落原因主要是除业绩失速和大股东的减持。
业绩失速主要在全球疫情结束后国外生产力恢复和封控后CXO对客户的断崖式服务,以及国际局势,政治政策和国外的一系列去中国化。而减持到底意不意味公司内部人员对公司未来发展不看好,这点很难说。但有一定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此大规模连续的减持一定会影响投资者对于CXO产业二级市场的投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或将出现股价因情绪因素超跌的可能。
19-22年在创新药火热的年代,研发里任何一个环节拉出来,都有足够的利润能给到CRO公司去吃。
可如今,整个创新药融资市场萎靡,整个产业链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可CXO公司的胃口却越来越大,这种预期差只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不可避免的价格战。
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只要开始全面价格战,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离萧条不远了。
目前,不少CRO公司都在价格上越压越低,药明生物的一个大分子CMC价格已经只有原来的一半了。大厂尚且这样,没实力没背景的小厂日子就更难过了。当然,对于CRO公司来讲,这是竞争格局变坏之后的结果,但对于创新药公司来讲,花更少的钱能买到更多的服务,反而是新药研发效率的提升。
不过,CXO竞争者众,整个行业盘子在变小,利润还在变薄,如果创新药企只注重价格,那么虽然研发效率有所提升,但对行业发展实则并没有太多益处,创新药研发有些钱是不能省的
研发环节的成本不可能无限制地压缩,其整体需求会与CXO产能供给间最终形成一个平衡。CXO与创新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了创新药,也就没了CRO。但创新药会消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暂时的行业低谷期并不意味着CXO的衰落,或许这正是下一次轮回的开始。
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CXO与AI的配对热情已被点燃,2022年4月,美国CRO巨头查尔斯河与Valo Health联合推出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Logica,开启了CXO+AI之路。AI技术给CXO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或将为整个产业打开一个新的格局。
总体而言,CXO产业的萧条是短暂的,大幅下跌后必将迎来行业的重新洗牌,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的开发会是CXO公司下一阶段的重点争夺因素。从长期看,CXO从成长股变为价值股,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要中国的创新药始终在进步,CXO终会迎来拨云见雾之日。
(来源:小化实验室,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和成、普洛、联邦、国邦...2022年上市药企原料药营收TOP15
跨国药企在中国 | 强生、莫德纳、美敦力、丹纳赫、百特、阿斯利康等公司新动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