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培怡教授课题组:低频拉曼光谱解析温敏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离子相互作用类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高分子科技 Author 老酒高分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利用变温低频拉曼光谱阐释了典型聚电解质复合物PSS/PDADMA体系UCST和LCST型相转变的离子相互作用类型及转化机制。

聚电解质复合物(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PEC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被认为与生命起源密切相关,是细胞质无膜细胞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参与调节核苷酸与小分子转运、DNA和RNA增殖等关键生理过程。作为一种人工合成材料,聚电解质复合物力学性质横跨低粘度流体至玻璃态固体,兼具优异的导电性、保水性和生物相容性,近些年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人们对于聚电解质溶液缔合相分离过程的内在机理以及体系中包含溶剂在内的各物质相互作用变化在分子水平上仍缺乏足够的理解。


武培怡/孙胜童研究团队长期应用先进光谱学技术表征分子内/间相互作用,研究物质从微观机制到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系统探讨了刺激诱导的聚合物动态响应过程中相互作用变化及构型构象转变现象,并致力于通过机理研究指导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优化(Macromolecules 2008, 41, 1512;Macromolecules 2013, 46, 236-246;Macromolecules 2014, 47, 1144-1154;Macromolecules 2017, 50, 2175-2182;ACS Nano 2018, 12, 12860-12868)。


近日,该研究团队通过调节典型聚电解质复合体系——聚苯乙烯磺酸盐(PSS)/聚二烯丙基二甲基铵(PDADMA) 在KBr水溶液中的聚合物浓度,同时发现了高临界溶解温度(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UCST)和低临界溶解温度(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相转变现象,并进一步利用变温低频拉曼光谱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在微观层面上辨析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相转变过程所对应的离子相互作用类型及转化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该典型聚电解质复合体系的UCST相转变现象尚属首次发现。


图1. 当Cpi = 0.15 M, CKBr = 2.15 M时,PEC体系表现为UCST型的固液相分离行为;当Cpi= 0.3 M,CKBr = 2.15 M时,PEC体系表现为LCST型的液液相分离行为。


研究团队利用低频拉曼光谱特别跟踪了该聚电解质复合体系中的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变化情况。经分析,在水存在的条件下,聚电解质复合物的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表现为两种状态:直接接触型离子对(contact ion pairs, CIPs)和溶剂分离型离子对(solvent-separated ion pairs, SIPs)。


图2. 当水分子存在时,阴阳离子相互作用从低拉曼位移的CIPs转化为高拉曼位移的SIPs。


Cpi= 0.15 M时,体系呈现UCST固液相转变,C-H与SO3-基团向低拉曼位移缓慢移动,表现为轻微脱水,阴阳离子相互作用逐渐消失;当Cpi= 0.3 M时,表现为LCST液液相分离,C-H基团显著脱水,SO3-向高拉曼位移移动,对应于阴阳离子相互作用的逐渐形成。在UCST型相转变过程中,聚电解质复合物链段的疏水性始终大于LCST型相转变,且具有更高比例的CIPs。


图3. 不同浓度PEC溶液的变温拉曼光谱分析。


进一步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辨析了相转变过程中的基团衍化次序,揭示了聚电解质复合物两种截然不同的相转变机理:UCST型相转变为“CIPs-SIPs-自由离子”的阴阳离子相互作用逐渐减弱的解离过程,而LCST型相转变则为“自由离子-SIPs-CIPs”的阴阳离子相互作用逐渐增强的缔合过程。他们还认为,低频拉曼CIPs/SIPs的比值可被视为一种全新的光谱探针,其此消彼长的强度变化可为理解复杂聚电解质复合体系的相互作用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图4. PSS/PDADMA聚电解质复合物UCST和LCST型相转变过程的二维相关拉曼光谱及其相转变机理示意图。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以“Distinct Cation-Anion Interactions in the UCST and LCST Behavior of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Aqueous Solutions”为题被ACS Macro Letters(2020, DOI: 10.1021/acsmacrolett.0c00303)接收。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生叶章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孙胜童研究员武培怡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与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lett.0c00303


相关进展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团队:自褶皱温敏水凝胶-弹性体复合管用于血管仿生流体压力传感与控制

武培怡教授团队:多重响应的纳米纤维素液晶纤维用于手性光学和先进织物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团队《AFM》:基于超高无机含量矿物塑性水凝胶制备可手动编辑任意形状的仿生结构复合材料

武培怡教授课题组:一种简单、高效制备聚合物纳米管的新方法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Nat.Commun.》:大形变下离子传导率稳定的弹性体设计

复旦大学武培怡教授和上海大学安泽胜教授《Nature Communications》:聚合诱导自组装领域(PISA)取得重要进展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报道具有截然不同相变行为的水凝胶及光学效果可调节的仿生皮肤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TTC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技术转移中心®会及时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