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焦莉娟教授和北京大学裴坚教授等:氧化偶联策略构建六苯并氮杂氟硼二吡咯类近红外场效应晶体管材料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焦莉娟教授团队从氮杂氟硼二吡咯(aza-BODIPY,图1)母核出发,利用氧化偶联和钯催化C-H活化策略,成功构建了一系列[a]-和[b]-菲并的多稠环aza-BODIPY分子(J. Org. Chem., 2017, 82, 10341; Chem. Asian J., 2017, 12, 2486; Org. Lett., 2018, 20, 2620),研究发现这些分子具有较大的平面相互作用和偶极相互作用。该团队最近与北京大学裴坚课题组合作,初步研究了部分芳环并aza-BODIPY的电子学性质,发展了一类基于aza-BODIPY的新型场效应晶体管材料(Org. Lett., 2017, 19, 2893;Org. Lett., 2020, 22,185)。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将氧化并环策略应用于设计构建了具有更大共轭平面的全并HBP分子(图2)。更大共轭平面进一步促进了HBP分子间的偶极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下,而且该类分子表现出很强的J-聚集性质。研究还发现,简单改变烷基链的长度和形状对单分子的光物理性质影响很小,但是却对材料的聚集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所设计合成的分子具有相同的分子骨架,在溶液中具有几乎完全一致的吸收光谱(峰值836 nm),但是其薄膜吸收光谱具有很大差异(图3)。短链分子的薄膜吸收光谱和溶液的吸收光谱相比主吸收峰蓝移,表现出明显的H-聚集行为(峰值687 nm);长链分子表现出J-聚集现象,最大吸收峰红移(峰值903 nm)。不仅如此,其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载流子传输特性也具有很大差异。H-聚集的薄膜只表现出空穴传输,而J-聚集薄膜表现出双极性传输性质,器件最大空穴迁移率和电子迁移率分别达到0.42cm2 V-1 s-1和0.17 cm2 V-1s-1。这一结果远高于其他以BODIPY或aza-BODIPY为主体结构的小分子或者聚合物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性能。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1426-020-9807-7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TTC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技术转移中心®会及时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