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城大张华教授/范战西教授/何其远教授等 Adv. Energy Mater.:用于清洁能源和催化应用的纳米材料的相工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材料站 Author 科学材料站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纳米材料显示出各种各样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的尺寸形状,组分,维度,结构,缺陷,面等。近年来,通过合理地调整他们的原子排列,纳米材料的相工程(PEN)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张华教授、范战西教授、何其远教授等人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Phase Engineering of Nanomaterials for Clean Energy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s”的研究文章。

纳米材料的相工程(PEN)对于制备具有新相的纳米材料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PEN在具有非常规相的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方面的最新发展及其在能量存储,转化和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最后,还提供了有关PEN在各种应用中的挑战和未来机会的个人观点。



本文要点
要点一:本文探讨了纳米材料的相工程(PEN)与其他策略相结合实现非常规相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如控制其组成、形貌、尺寸、尺寸、刻面等,为优化纳米材料在各种应用中的性能指明了方向要点二:将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如金属、TMD、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价有机框架(COF)杂化以形成具有非常规相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也很有吸引力,这也可以提供独特的性能和有前景的应用。要点三:PEN的应用还可扩展到许多其他重要领域,如(光电器件)、化学和生物传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波导、光热疗法、环境保护(如水处理、土壤修复和空气净化),以及在超导、磁性、热电、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调制/增强。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为预测纳米材料的新相及其潜在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原文链接:Phase Engineering of Nanomaterials for Clean Energy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s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002019

通讯作者介绍

Professor. Hua Zhang obtained his B.S. and M.S. degrees at Nanjing University in China in 1992 and 1995, respectively, and completed his Ph.D. with Prof. Zhongfan Liu at Peking University in China in July 1998. He joined Prof. Frans C. De Schryver’s group at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KULeuven) in Belgium as a Research Associate in January 1999. Then he moved to Prof. Chad A. Mirkin’s group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in July 2001. He started to work at NanoInk Inc. (USA) as a Research Scientist/Chemist in August 2003. After that, he worked as a 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at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in Singapore from November 2005 to July 2006. Then he joined the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He was promoted to a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 on March 1, 2011, and Full Professor on Sept. 1, 2013. In 2019, he joined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i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s a Chair Professor (Herman Hu Chair Professor of Nanomaterials).
范战西教授 于2010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师从杨柏教授和张皓教授),随后于2015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张华教授)。之后曾分别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南洋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范战西教授主要从事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相研究,在非常规晶相贵金属纳米结构的胶体法合成、晶相转变和模板法生长,新型电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以及贵金属-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迄今,已获得美国授权专利1项,并在SCI收录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含ESI高被引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3篇(含1篇共同一作),论文总引7900余次,H指数为41。近五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Nature Protoc. (1篇),Nature Commun. (2篇),Chem. Soc. Rev. (1篇),Acc. Chem. Res.(1篇),J. Am. Chem. Soc. (2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dv. Mater. (1篇,共同一作),Chem. Sci. (2篇)和Small (1篇)。目前担任《中国化学快报(CCL)》青年编委,并为Nature Commu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PhysChem等国际期刊审稿人。曾入选/获得2018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015年欧洲材料研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研究卓越奖”和2015年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
何其远博士 于2005年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2008年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获得硕士学位(导师:黄维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职西北工业大学),2013于新加坡南洋理工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张华教授,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知名材料化学家、现任职香港城市大学胡晓明讲座教授)。2013年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段镶锋教授),2016年回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继续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张华教授)。2019年12月起,将任职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何其远博士的研究集中在纳米电子学、离子电子学、薄膜电子学、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微纳能源器件等,处于电子学/化学/材料学的交叉领域前沿。迄今为止, 已在包括Nature, Nat. Mater., Nat. Chem., Adv. Mater., Nano Lett., ACS Nano 等的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 总被引用超过12000次 ,H因子34,入选2018年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