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宋延林研究员、李明珠研究员​与清华大学李群仰教授合作Angew. Chem.:利用液滴自切割实现复杂样品分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来源: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复杂样品的阵列化分析与鉴定在高通量筛选、疾病早期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一方面需要将样品溶液分割成阵列化的微液滴,并对样品微液滴分别进行检测;另一方面需要避免样品在分割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且保证检测过程中样品微液滴之间互不干扰。如何快速、简便的制备样品微液滴阵列,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样品中多种组分的分析和鉴定,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喷墨打印墨滴控制和功能界面操控液体行为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近日,宋延林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合作,通过图案化浸润性诱导液滴在固体表面的碰撞行为,使液滴快速自切割形成数量及形貌均精确可控的微液滴阵列,并实现了复杂样品的分析。

  
液滴碰撞到图案化浸润性基底表面后,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首先铺展形成圆形的液膜。随后,液膜在亲水区域发生粘附,在疏水区域回缩,最终自发切割形成数目及形貌均精确可控的微液滴阵列,并在特定位置发生沉积。一方面,液滴自切割过程中,不同微液滴之间不存在物质交换;另一方面,疏水区域能够将微液滴限域成相互独立的反应微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图案化浸润性基底表面预沉积不同的检测试剂,对单个液滴自切割形成的微液滴阵列分别进行检测,实现了液滴中复杂成分的分析和鉴定,为新型生物检测芯片的设计和高效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液滴自切割制备微液滴阵列及其在复杂样品高效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10535-10539)上,被选为“Hot Paper”,以背封面的形式进行了亮点报道。化学所宋延林研究员、李明珠研究员与清华大学李群仰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化学所李会增博士后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

相关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003839


相关进展
清华大学徐志平教授课题组在基于限域条件离子关联特性的纳米流动计算上取得新进展

山东大学桑元华/刘宏教授Nano Energy:电磁感应增强哑铃状钯-金纳米棒复合结构热电子产生和转移促进钯催化甲酸脱氢反应

表面活性剂分子包覆的Ag胶体纳米颗粒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