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李子刚教授《J. Med. Chem.》:新型抗新冠病毒多肽偶联药物(PDCs)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李子刚/尹丰课题组与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周耀旗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针对新冠病毒(SARS-CoV-2)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PLpro)蛋白的多肽-药物偶联物(PDCs),其成果发表在药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题目为“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Novel Peptide-Drug Conjugate Covalently Targeting SARS-CoV-2 Papain-Like Protease (PLpro)”。
新冠病毒自2019年底开始全球肆虐,严重影响了全人类的生命安全。虽然疫苗的开发减缓了病毒的传播,但由于不断出现的新的变体病毒,对抗新冠病毒的研发工作,道阻且长。Molnupiravir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被特批为目前唯一的口服抗病毒药物。但由于其研究时间尚短,是否存在一定风险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开发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新冠病毒PLpro由于其在病毒病毒复制、干扰宿主的免疫应答等有多种功能,因此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抗病毒药物靶点。已报道的靶向PLpro的抑制剂 GRL0617,占据干扰素刺激的基因15 (ISG15)的C端的结合口袋,并在细胞内显示出有效的抗病毒作用。PDCs是一类被广泛设计和合成的新型药物载体,在这项工作中,作者以GRL0617作为PDCs的药物模板,通过与一段锍盐稳定的多肽偶联,设计了一组共价PDCs,以提高GRL0617的靶向特异性与作用时间。其中EC-M显示出体外的PLpro活性抑制, IC50为8.63±0.55 µM,并且EC-M可以选择性的共价标记到PLpro活性位点C111。此外PDCs显着降低了GRL0617的细胞毒性。在抗ISG15免疫印迹试验中,两种PDC(EC-M和EM-C)均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恢复被SARS-CoV-2 PLpro抑制的细胞ISGylation水平,EC-M显示出在细胞水平上IFN-β启动子活性的恢复。这些结果表明,EC-M不仅可以通过抑制SARS-CoV-2的一种必需蛋白酶来潜在地干扰SARS-CoV-2复制,还可以重新激活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此工作首次尝试了由稳定多肽抑制剂和GRL0617组成的多肽-药物偶联物来抑制SARS-CoV-2 PLpro的可能性。这些新型PDCs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这种 PDCs 设计策略可应用于靶向治疗应用的其他重要蛋白质。
图1:共价靶向SARS-CoV-2 PLpro的多肽-药物偶联物(PDCs)示意图。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刘娜、章亦弛和深圳湾实验室的雷颖首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李子刚教授、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尹丰研究员和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詹剑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开放资助,深港脑科学研究所-深圳基础研究机构资助,深圳湾实验室重大计划和深圳湾实验室开放计划的财政支持。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李子刚教授 (https://web.pkusz.edu.cn/li/publications),研究团队致力于化学和生物交叉领域用化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研究领域包括多肽工程和微生物研究,包括稳定多肽二级结构方法学的构建,多肽药物用于人类重要疾病的研究以及抗病毒多肽的研发。近年来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hemical Biology》、《Cell Chemical Biology》、《Proc. Natl. Acad. Sci.》、《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J. Med. Chem.》、《Chemical Science》、《Cancer research》、《Chemical Review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入高水平杂志封面,并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并于辉瑞制药,拜尔医药保健、罗氏中国等跨国药企开展了多项创新药物新技术的国际合作。同时,李子刚教授2019年入职了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坪山中心”,https://www.szptmc.cn/)担任执行主任。坪山中心是深圳湾实验室的重要研究转化窗口和先行示范基地,承担着为深圳湾实验室建设模式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积累经验的重要使命。聚焦前沿创新药物研究,促进研究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加速核心新技术的转化,吸引、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孵化生物医药技术公司,形成以核心技术为引擎的生物医药生态链,推动重大疾病治疗手段的创新。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1c02022
相关进展
都柏林大学张楠、苏大周宇阳《Nano Letters》:多级复合纳米结构纳米材料高效抗新冠高分子薄膜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