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近泉州援非医生:一天工作20个小时,坚守医者使命 | 医界天下

张鸿鹏 福建卫生报 2021-11-08

李谋仪是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2015年6月5日,成为福建省第14批援博茨瓦纳正式医疗队员。在援非一年半的时间里,面对缺医少药的条件,他仍出色地完成了多个“首例”神经外科手术;他用精湛的医术赢得国外医生的认可,用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敬,用不懈的坚守践行着医者的使命。


李谋仪(左一)正在做手术


不惧艰辛

一天工作20个小时

现年35岁的李谋仪是泉州人,2007年进入泉州市第一医院工作。为了在从医道路上收获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主动递交了援非申请。


此次援助的国家是位于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由于治安状况较差,被抢劫袭击的病人常能见到,队员回宿舍像过安检似的,要通过包括报警器在内的五道关卡。


除了生活环境艰辛外,工作压力也很大。博茨瓦纳的神经外科门诊病人非常多,每次看门诊几乎都在30个患者以上。李谋仪常常一个上午的门诊,都无暇顾及喝水、上厕所。幸好该国官方语言为英语,医患沟通起来并无太大障碍。


“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工作20个小时。”李谋仪说,有时候碰上值二线班,要连续一周,做完手术赶回宿舍休息1~2个小时,匆匆吃过早饭马上又赶回医院查房,常常一到宿舍人便躺着动弹不得。


李谋仪与神经外科其他医生合影


迎难而上

多项手术在博国创首例

神经外科是个精细的学科,不仅需要高超的“手上功夫”,也需要强大的“心理内功”。在医院设备老旧、紧缺的情况下,李谋仪先后完成了多项高难度的手术,这些手术都刻上了博国“首例”的标志。


当地一名8岁女孩因患有先天脑积水曾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但近3年来反复间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看遍博国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均找不到病因。


今年9月,就在孩子将被外国神经外科医生考虑为心理精神因素,转诊给心理医生时,李谋仪接诊了这一孩子。他仔细分析,诊断出孩子患较为罕见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脑室裂隙综合征。


然而,这一诊断结果及手术方案却遭到了两名国外神经外科医生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李谋仪是在“troubling the trouble”(没事找麻烦)。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坚持己见的李谋仪征得家属同意后,为孩子实施了手术。


手术中,由于女孩侧脑室非常狭小,穿刺脑室难度高,经过判断,他选择从相对大一点的侧脑室后角进行穿刺,凭借娴熟的手功穿刺,手术终于获得成功。


术后,女孩头痛等症状立即消失,她逢人就说“Dr. Li才是我的真正的医生”。而当初质疑的医生过后也纷纷赞道“it's a nice job”(干得好)。


李谋仪与第一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合影


手把手传经授学

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据介绍,博茨瓦纳本国的医生在技术上常常难以独当一面,因而需要大量聘用国外医生。在这个糅合着各国医疗理念,医疗技术也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中国作为两个长期的医疗援助国之一,始终坚持传经授学,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


在当地医院,李谋仪还肩负着临床教学工作。他每天都会带着住院医生认真查房,用流畅的英语指导讲解、定期开展病例分析讨论、分享学科前沿论点等,并在实际手术中手把手地教学。很多非洲同事都说:“Dr. Li,太棒了,我今天跟你学了好多。”


李谋仪和当地医生合影


近日,他作为玛丽娜公主医院神经外科的代表,在博茨瓦纳大学医学院为医院相关人员讲解神经外科病人的脑功能评估、相关查体及必要的检查,指导颅脑损伤病人的模拟急救过程。在良好的英语基础上,他的教学得到了听课人员极高的评价。据悉,这是中国医疗队队员第一次在博茨瓦纳大学医学院进行教学。


很快,李谋仪就将结束援非旅程,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从陌生到与非洲同事的称兄道弟、从生活条件的困难艰苦到克服与自行创造条件、从孤独与念家到岗位的坚守与投入,一路走来既是对援非医疗队前辈队员足迹的践行,也是自我蜕变的旅程。


福建卫生报记者:张鸿鹏

通讯员:陈慧莉

刊登于11月24日《福建卫生报》5版

原名《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援非之旅——在博茨瓦纳神经外科工作的日子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猜你喜欢

“医起”奔跑!马拉松赛道上的“急救兔”,不仅跑步还救人

专访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为“有病”的中国人开另类“处方”

黄海:不仅仅是中医,更是病人的“镇定药”| 医界天下

2017年《福建卫生报》火爆征订中,送自己和家人一份健康!



他们都在关注,就等你

       

       


福建卫生报 有用有趣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