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话!接管金银潭病区16天,出院40余例,20余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穿得像“大白”
一手呼吸机,一手B超机
带上中药颗粒剂
中西医结合
准备进红区(病房)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林劲榕的这身行头,是福建中医在武汉防疫一线的日常“标配”。
▲林劲榕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综合楼四楼病区,是福建中医大施拳脚的“根据地”,汇聚了两所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的6名中医师。
自2月2日接管四楼病区以来,仅这一病区已出院40余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经过中医药治疗康复出院的有20余例,当中包含一部分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李希和治愈出院患者合影,这是一对父女,一同住院,一同出院
每天早上八、九点,晚上六、七点,护士们早晚两次帮病人们的中药颗粒剂热好,送到病人手中。
在这两个时间点,走进金银潭医院综合楼四楼病区,会闻到中药的芳香。
2月17日上午9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李希进入红区查房。
13床的老欧,今年80多岁,是个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让他十分挂心。
“老欧,今天感觉怎么样?好一点吗?”知道老爷子听力不太好,李希提高了音量,对他进行中医四诊。
查房完,李希还不忘给老欧鼓励:“要有信心,会好的!”
这是李希和队员们对老欧进行中医药治疗的第12天。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李希是省二院第一个报名驰援武汉的医生,到了武汉,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在抗击疫情中。
通过对病区内的病例临床观察,他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实邪又以湿为核心,可兼有寒、热、毒等,合而为病,病位主要在肺,又与脾紧密相关。治疗上,根据病情轻重,分期治疗,早、中期强调化湿,缓解期重在补虚。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把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则抗病能力、病愈的成功率就高了。接管病区16天,出院40余例,有服中药的20余例。”李希说,“可以说,在现代医学缺乏有效治疗的情况下,通过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加快新冠肺炎病人的好转,提升治愈率。”
李希认为,无论是轻症、重症,都需要中医药的尽早干预,一方面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一方面可以缓解病人的思想压力。于是,他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将自己的临床诊疗经验写成文章,希望供防疫一线的医生参考借鉴。
其实,在1月30日,也就是抵达武汉的第4天,李希和林劲榕所在的福建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第5小组,就已开出了第一剂中药颗粒剂。转战金银潭医院后,他们协调了病区中药的解决方案,用于临床,并深受病人好评。
一位女患者入院时属于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病例,气喘、乏力、发热、咳嗽、口干、腹胀、大便不通,言语断续不成句,末梢指氧只有85%左右。医生进行呼吸机高流量氧疗,同时第一时间给予中药治疗。
“阿姨,你这两天吃了中药以后感觉怎么样?”林劲榕问。
“嘴里有味道了,感觉胃口好了,口干也好了,不过,肚子还有点胀,还会气喘。”女患者回答。
“目前她已热退,乏力好转,言语交流明显流畅,各方面都在好转。”与林劲榕同组的队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涂思义说,“她还向我们表达,她本人十分信赖中医中药。不仅如此,18床和37床的病人都主动要求吃中药,期待下一步病区所有新冠肺炎病人都能从中医药中收益。”
据了解,在方舱医院,中医药的参与率也在增加。此外,福建在增派医疗队时,也增加了中医力量。
▲李希在为病人做采样
当问到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病人有什么难处时,李希说,医生要穿越“火线”,进入病区采集中医四诊资料,一身行头带来了“麻烦”。
“进出污染区(病房),穿脱防护服前后需要两个小时,所以我们进去,就尽可能一次性把病人的信息采集齐全。可我们戴着护目镜、面屏,对病人舌诊时,眼镜常起雾,看得不是很清楚。为避免看得不准,我们会拍照带出来;切脉的难度就更大一些,戴着三副医用外科手套,要切准脉象,需要比平时更多的时间,而接触时间越长,暴露的风险越大。”李希认为,这是必须克服的难题。
在疑难病例的治疗上,李希比较有信心,基于自身经验,也基于团队力量,还因为各方的支持。他告诉记者,近两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处给每个医疗队配备了两个省级的中医专家,遇疑难病例可以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进行远程会诊。
脱下防护装备的李希,50周岁却已头发斑白,他的同事笑话他,再钻研下去,等疫情结束,回福建就是满头白发了。可他认为,值得!
同时,他也呼吁,更多的中医专家参加一线抗疫工作,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把疫情截断扭转,战胜这一场防疫阻击战!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邓剑云
通讯员:伍世军、林静、魏映双
编辑:七重
●再次增援!福建对口支援湖北宜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批医疗队员出征
●向你们学习致敬 和你们一起攻坚克难!于伟国唐登杰视频连线我省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