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重症病房里,病人给福建协和医生写信:爱你们,希望我们都能平平安安!

福建卫生报你和健康之间就差这一点→关注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的10个重症病区里,有一支福建协和医院队员组成的医疗组。


据了解,该医院为肿瘤专科医院,并未达到传染病医院的条件。医疗队到位之前,医院紧急改造开设了11个病区,用于收治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福建协和医院的139名队员,接管隔离重症病区第13区。该区共64张床位,病人大部分重症,少部分危重症。医疗队分5组,每组配备感染科或呼吸科医师一名,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或者麻醉科医师一名,确保医疗上及气管插管或者深静脉穿刺、血液透析等操作需要。 


接管重症区后

福建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

救治情况如何?

跟着福建卫生报记者一起来看看——



医院里有支“插管队”:自制头套,紧急插管


这是福建协和医院第一次向湖北派出麻醉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的主要责任,是给病人插管和后续的呼吸支持治疗,用手中的喉镜和导管,从死神手里抢病人。


只要是插管医生出场,一定是病人病情很严重的时候。紧急插管,是麻醉医生的基本功。而如果对象是传染病人,情况就不同了——插管时,病人极易呛咳甚至咳出痰液,数以亿计的病毒就被呼吸道强劲的压力喷射出来。医生埋着头,和病毒“正面交锋”。一旦没有做好防护,插管医生感染的可能性为百分之百。


一天晚上,一位82岁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氧饱和度仅60%左右,急需呼吸支持治疗。


情况危急!科主任吴峰教授和五位诊疗组长随即决定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插管前,必须做好万无一失的防护。穿戴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个面屏和头套。但医疗队刚抵达医院,短时间内无法配齐这些东西。




麻醉科包启业医生灵机一动,就地取材,拿了一个包装袋套在头上。在徐晓东主治医师和当班医师、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完成了医疗组的首例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治疗。看着病人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4%以上,医护人员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继续开始后续救治工作。



“说起那个包装袋,缺点就是会起雾,会增加插管成功的难度。不过,这也是现有条件下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在别人看来,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操作,但包启业医生说起来,却是一副云淡风轻。




目前,科主任,领队也都在通过各种渠道,紧急调配气管插管相关物资随后援车辆运至驻地。 


化悲痛为力量,化眼泪为坚持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经过紧张的培训,黄明旭与其他6名医疗队同仁组成一个治疗小组,投入到与病毒“抢”命的战斗中。


“目前医院实行的是四班倒,每班6个小时,但这是理想化的状态。”黄明旭说,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仅佩戴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以及各种洗消程序,就要耗掉近1个小时。


进入病房后,医护人员直接启动“连轴转”模式,每班要对60多名重症患者开展采集病史、写病历、开医嘱、紧急救援等救治工作。“往往一个班下来,实际每人的工作时间长达八九个小时,衣物都湿透了。”回到驻地,黄明旭依然没有闲着,继续接受相关医护培训,强化学习规范救治的有关知识。


黄明旭(右)


昨天,是队员们在武汉的第六天。上夜夜班,黄明旭接到噩耗,家中近百岁祖母仙逝,顿时悲痛不已。想不到大年初二回去探望病危的祖母竟然是最后一面,在武汉的他无法亲自送别祖母,唯有朝家的方向拜别祖母。


“想起病房里的病人,危重症的大多是老人,他们生活无法自理,家人却无法陪同。此时此刻,他们更需要我的照顾和安慰,唯有化悲痛为力量,化眼泪为坚持!”只有这么想着,黄明旭才感到一丝宽慰。



脸上的防护压痕,在我心里是一座通往胜利的桥梁。


今天,一位武汉的病人

福建协和医院胃外科林建贤转交一封写在药盒子上的感谢信,

并附上武汉患者最内心的话:爱你们,希望我们都能平平安安!


福建协和医院胃外科林建贤医生说,一开始在武汉的工作可以用“高潮迭起”来形容。在日记中,他记录了自己的工作(以下为第一人称):


2月15日下午15点整,C组5位勇士并肩来到13病区,开启了别样工作。



当天,整个病区新收入了45例重症病人。队员们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呼出的热气在护目镜上聚成水珠,拖着套在脚上的垃圾袋在病房和医生办公室间轻柔的走动,真害怕不经意间垃圾袋破了,将下半身暴露在病毒的世界中。


现在对于穿防护服我们已经有经验了。但是,看电脑必须翘起屁股凑到电脑屏幕前,试着找到防护镜上有一丝清晰的地方,通过移动头部来敲医嘱。


我负责的病人中有10例是新收入院,其中8例病人的诊治和病史资料的采集是我工作的重点。刚开始,面对不断咳嗽的病人,心中总是有一丝恐惧。但是,工作必须完成。


晚上21点半,第三班战友们终于到来。但是1例较危重病人近12小时未排尿,要求导尿。看到战友们新的防护服,万一被尿液喷溅呢?在他们交接之际,我还是先默默操作完成了。


脱防护服、更换衣服,十几个病区的医护人员在一个地方脱防护服,人员排到了电梯口,成了蛇形。经过1.5小时的排队,小心翼翼的褪防护服,在温度为零下的通道中瑟瑟发抖地走到清洁区,真正体会到了“饥寒交迫”的感觉。


最大的欣慰是病房已收治的病人状态稳定,有几例甚至好转,心情好些。和家人视频才发现,2个多小时后额头上的防护压痕依然是那么明显,在我心里它仿佛似一座桥梁,通往胜利的桥梁。



家人为在前线工作的福建协和医院感染科

陈小玲医生疯狂打CALL


不少医生在下班的车内拍到武汉的夜景:

司机师傅说,

昨晚是武汉封城以来江边灯光首次全开,

一扫往日的阴沉。


也许,胜利离我们不远了!

愿病毒早日离去,

还我们一个绚丽多彩的武汉!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陈坤

编辑:小枫


猜你喜欢

福建医护后援团 | 每个数字都是爱心的汇聚

孩子,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等爸爸打完怪兽再回来抱抱你

福建大部分医院门诊已正常开诊,多举措保护患者就医安全

福建新增178人出征武汉!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齐心抗疫福建卫生报与你同在


我知道你“在看”,点一下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