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给我打电话,我进来陪你们”,这位宁德医生,成了医患的心理“防护衣”
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
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
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病房里的新冠肺炎患者
恐惧、焦急、愧疚……
这些情绪折磨着他们
无论是医护人员
还是患者
他们需要战胜疾病
也需要心灵安慰
我愿做战友们最坚强的心理“防护衣”
2月7日,宁德市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周俊香正式加入抗疫一线。
夜里十点,几个深呼吸的调整,周俊香踏进了污染区隔离病房。
“单纯开通心理热线,并不能很好帮到他们。只有深入抗疫一线,充分体验医患的不易,才能更好对症干预。”
周俊香说,此前医院发出召募后备队伍通知时,康复医学科并不在名单之列。但她深知,疫情面前,医患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她主动请缨,加入战疫队伍。
“出发前一晚,寻了多条街,才找到理发店将头发理成寸头。除了后脑勺和脖子有点凉,其他都好。”周俊香告诉记者,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湖北老家,如今只身一人,就算被感染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
做好充分准备的周俊香在隔离病房的走道上度过了第一个夜班。
“凌晨0-4点是最冷最困的时候,那天是我和护士余延青搭班,专职照顾7床的危重症患者。“
整个夜里,她和护士除了起身进入病房为患者调整呼吸机或换药,其余时间不是站着,就是端坐在走道椅子上,两眼始终紧盯着玻璃窗内的患者,生怕有个闪失。
周俊香透露,他们有些块头大的医护人员,甚至还不敢坐,怕脆弱的防护服被撑坏,因此整夜都是笔直站着,通常一坚持就是近5个小时。
看着同事们坚挺的身躯,忙碌的身影,周俊香心里很是心疼。
入驻当晚,周俊香开通了心理咨询专线。非下病房时间,她就静静守在电话旁,等待医护人员的来电。
第二天晚上,周俊香接到了首个咨询电话:
打来电话的是一名隔离病房的护士,她说自己已经连续在隔离病房呆了十几天;厚重的防护衣让人憋气,三层手套降低触感,工作时高度紧张;为了节约防护服中途不小便,尽量少喝水;担心自己感染上,家里也担心自己……
这位护士在电话那头倾诉了30多分钟。
周俊香耐心倾听,时不时细声安慰,用心开解。随后周俊香又陆续接到多通医护人员的电话咨询。
勇敢逆行,是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留给人们最突出的形象,但是防护服下的血肉之躯,他们也会想家、也会恐惧和害怕。
“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打来求助的。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救治团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周俊香说,只要隔离病房不解散,我愿意做战友们最坚强的心理“防护衣”。
需要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我随时进来陪你
在隔离病房里,周俊香除了开展功能康复等训练,其余时间也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今天和所有患者聊了一遍,很多都哭了。他们有的害怕病治不好传染给家人、有的是夫妻双方都隔离担心留在家里的孩子……几乎每个人承受着疾病的痛苦、分离的焦虑,死亡的恐惧。”
周俊香说,这些患者之前因隔离在家里或是特定场所,无人倾听他们,更无人抚平心中的恐惧和焦虑。
“今天的状态看起来很好,比前几天有进步哦。”2月18日下午,周俊香如期来到隔离病房看望15床小芬(化名),依然耐心站在床边,不急不躁,认真听她诉说。
小芬是2月10日正式进入宁德市医院隔离病房,此前在宁德蕉城的上金贝隔离区进行医学观察,由于长时间被隔离,她显得焦虑无助。
“入驻的第一天,周医生就来看我,近距离在我床边站着,听我说了很久。在我情绪崩溃时,还握住我的双手,安慰我。”小芬回忆说,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用心救治和照料让我特别感动,一声声鼓励,让我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事实上,小芬的父母也住在隔离病房里,仅一墙之隔。她除了担心自己,更担心父母的身体状况。
为了不让他们操心,小芬隐瞒了被感染入院的消息。
周俊香知道后,时不时去看望开解小芬的父母,并告诉他们子女们都很好,让他们安心治疗。
2月17日晚上,小芬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
“这里有一个声音很好听的医生,她是心理治疗师,耐心又温暖,我的心里话都可以告诉她。她每天都会来看我,鼓励我,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
虽然不能时常固定待在患者身边,但她把自己电话号码留给患者,并告诉他们,“需要的时候就打电话给我,我可以随时进来陪你说说话。”周俊香说。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张帅
通讯员:陈丽芳(宁德市医院)
编辑:加士伯
●福建新增178人出征武汉!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连线宜昌|全国首次推广!福建医疗队推出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操,对于早期患者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