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福建抗疫中的“定海神针”谢宝松丨百年医路 医心向党
开栏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报策划推出“百年医路医心向党”系列报道,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去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中,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主任谢宝松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两项称号。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总是对病人的诉求认真倾听,是病人口中“最像医生的医生”。
全国第三个清零的省份,救治成功率99.66%,转危重症率不到10%,抗疫第一阶段的成绩单,福建成绩优秀。
在这答卷背后,不得不提我省抗疫中的“定海神针”——福建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组长、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判专家组成员、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主任谢宝松。谢宝松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两项称号。
这个荣誉的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谢宝松在工作生活中有着截然相反的AB面。
生活中的他,性格开朗,爱和同事、朋友说笑,谈笑间两颊上显露出的酒窝平添了几分亲切。因待人友善,为人谦和,他在医院里人缘特别好。
在日常工作中,身为科室党支部书记、科主任的谢宝松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及科室同事,牢记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在他人眼中,工作时的谢宝松不苟言笑,追求完美,对病人的诉求总是认真倾听,是病人口中“最像医生的医生”。
日常查房,治疗组经管医生汇报病例、分析病因,是谢宝松要求的规定动作。“从年轻医生对患者的病情的了解程度,可以知道他们是否有深入细致的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和独立思考,而不是想当然地写病历。”
“病人放心把自己交给医生,是对医生的信任,更是给医生学习提升的机会。我们就应当秉持生命至上的宗旨,对病人负责。”
“我们常说,身为共产党员,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不怕吃苦,真正沉下心为病人考虑,摸索研究解决疾病的方法,解除患者的病痛,才能得到患者的尊重和满足心中的成就感。“
因为对待临床工作尽心尽责,不断学习积淀,去年1月17日,谢宝松临危受命,挑起我省抗疫的大梁。
他第一时间组织全省中西医多学科专家团队,投入我省新冠肺炎防治远程指导中心的日常工作;夜以继日带领专家团队奔赴各地定点医院巡诊重症患者;组织编写并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福建专家共识”。
这其中,重症患者诊治方案的判定最为棘手。
抗疫初期,我省一些重症患者长时间不能转阴,身为组长的谢宝松担负着极大的压力。转机出现在2月中下旬。
经过对上百例患者的巡诊总结,谢宝松结合病理学家提供的尸检结果,提出大剂量使用化痰药物联合俯卧位改善气道引流,中西医结合提升免疫力等诊疗方案,并要求全省各定点救治医院统一执行。
很快,省内危重症患者康复速度大幅加快,转为危重症的患者也在不断减少。
每晚向省卫健委上报数据,看着数字一个个向好发展,这对于每天早上7点半最早到远程指导中心,每晚9点最迟离开的谢宝松来说,无疑是一天中最欣慰的时刻。
这场战疫最艰难时刻,谢宝松度过了充实的39天,其间一天没有休息,24小时全天候站岗,践行了医者生命至上的使命,也同时创造了从医生涯最长的连续工作记录。
那时候每晚开车回家,看到夜色中空无一人的马路,谢宝松的内心很凝重,但也充满希望。
“我们省能取得优秀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省卫健委领导班子的专业敏感性、提前布局,得益于广大医务人员的同心同德、不畏艰险、忘我工作。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相信这场战疫一定会胜利,且必须胜利。”谢宝松说。
一起读党史丨党史日历 • 3月10日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文
来源:福建省委网信办
编辑:杨小懒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国家停售解热镇痛药,痛风患者怎么办?专家支招:并非无药可买,但需这么做······
乳房肿块就是乳腺癌吗?肿瘤乳腺专家:不一定,肿块包含这些疾病